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雷电的秘密》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实验课本《自然》第十一册第13课教材 ,本课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是 :(1)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 ,同种电相互排斥 ,异种电相互吸引 ,并知道什么是放电现象 ,雷电是怎么形成的?(2)正确操作带电物体相互作用的实验 ,学会观察放电现象的实验 ,发展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概括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相信科学的科学态度。其中重点是正电、负电的认识 ,难点是雷电形成的过程。全课共分为正电、负电的认识 ,放电现象的观察和讨论 ,…  相似文献   

2.
《正电和负电》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知道电有正电和负电两种及两种电的相互作用,并培养学生相应的实验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玻璃棒和橡胶棒分别用丝绸和毛皮摩擦后,将其中一根用细线悬挂,用另一根棒去靠近,根据两棒相吸相斥现象来说明两棒带电的异同。在课堂实验中我发现这种办法不易操作。尤其是实验中发生的现象不清晰。这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实验表明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互相排斥 ;两根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也互相排斥 ;可是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与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互相吸引。这表明硬橡胶棒上的电荷和玻璃棒上的电荷是不同性质的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首先提出把呈现在玻璃棒上的电叫正电 ,呈现在硬橡胶棒上的电叫负电。正电、负电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对于物体相互摩擦后带电的符号 ,有人认为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 ,玻璃棒总是带正电 ;有人则认为玻璃棒不管与什么物质相摩擦 ,所带的电都是正电。对于摩擦在摩擦起电中的作用有人则认为仅仅是增加两物体的有效…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的中小学物理教材中讲述过"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我通过实验发现:如果玻璃棒的温度升高,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玻璃棒既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同时玻璃体也可能由绝缘体转变为导电体。实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活动 ,应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放电现象 ,知道雷电是怎样形成的?2 通过探究放电是怎么回事、推想雷电的成因等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类比推理、想象能力和探究能力。3 向学生进行预防雷击和破除迷信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小组活动材料 :感应起电机、细线、塑料泡沫小球。教师演示器材 :避雷针模型、投影片、录像带等。三、教学过程(一)了解科学家富兰克林研究雷电的实验。1 用录像放映雷电现象。2 谈话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打雷时最引人注意的是什么现象?在科学不发达的…  相似文献   

6.
在静电实验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是带正电的。如果把一根带正电的玻璃棒用丝线水平地悬挂起来,再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它,则可看到前者被推斥而绕悬点转动的现象。这就是同种电荷相斥的实验证明。这个实验物理教师都很熟悉。但是,我在教学中也曾发现用丝绸摩擦过的两  相似文献   

7.
以前上《摩擦起电》这一课,总是照本宣科地指导学生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得出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的结论,这样的教法似乎天经地义。  相似文献   

8.
一、填空: 1.人体的神经系统是由部分构成。 2.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现象。 3.指南针是利用磁留二一一的性质制成。泡沫文具盒上磁性暗钮是利用磁铁一一一户勺性质帮助关闭盒盖。 4.从整体上看,人的身体可分为四部分组成。 5.一年四季中的和 这两天是昼夜平分。 6.科学家发明了世界第一台测量地震方位的仪器。 7.发光的物体叫,光是沿着传播的。 8.正常人的体温是37.C,应读作二、把括号里不正确的答案划掉。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负电)。同种电互相(排斥吸引),异种电互相(排斥吸引)。 2.本身会发…  相似文献   

9.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核外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相等,原子处于不带电的中性状态.当中性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时,原子核所带正电的电荷跟所有电子带负电的电荷不相等,物体就带了电.用摩擦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在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对电子束缚能力较弱的原子核失去电子,从而该物体带正电,而另一物体由于得到这些电子而带上等量负电.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后,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这种用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摩擦起电.电荷之间相…  相似文献   

10.
一、练习内容“电”和“磁”单元包括第六册第3——9课。内容多,难度大,要求较高,其练习的主要内容是: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电有两种:一种是正电(用“+”表示),一种是负电(用“-”表示)。用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带正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2.放电现象:当带有较多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近时,它们之间会产生电火花和爆裂声,这种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摩擦起电》一节课时,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玻璃棒也能带负电! 我用玻璃棒1在丝绸上摩擦后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了。接着,我又  相似文献   

12.
十七、电磁学实验(四) 11.静电“魔术棒” 实验用具与材料: 一根塑料尺、一根玻璃棒、一个鸡蛋、一只酒杯、丝绸。 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把鸡蛋竖放在酒杯里,把塑料尺水平放在鸡蛋上(如图1)。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 ③手拿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的一端,用另一端去接近塑料尺的一端(如图1),并拿着玻璃棒慢慢地转圈。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器材:如图,A是紫外灯,B是锌板(可取电池的锌皮),C是泡沫塑料,D是验电器。另外有一根有机玻璃棒和一块丝绸。二、方法: (1)不接通紫外灯电路,用丝绸摩擦有机玻璃棒,把带正电的有机玻璃棒移近锌板(不要太近,以免放电)。由于静电感应,可观察到验电器箔片张开,移走有机玻璃棒,可观察到验电器箔片合上。这说明此时锌板不带电,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电。  相似文献   

14.
光电效应演示实验,若按现行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中介绍的方法去做,很难成功.本文通过增大锌板的电势(差),从而使静电计指针张开较大的可视角度.特提出两种改进方法,供大家参考.一、中和法1.实验器材与装置锌板,紫外线灯,静电计,氖管,猫皮(新材料),有机玻璃棒,导线.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图12.演示方法与现象①打开紫外线灯,照射锌板的一个侧面.②用猫皮与有机玻璃棒摩擦,将带正电(用氖管检验)的有机玻璃棒在没有被紫外线照射的锌板侧面附近上下晃动,拿走玻璃棒后,静电计的指针闭合.③用带正电的有机玻璃棒在…  相似文献   

15.
实验一 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 .观察 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大 .思考 课本上指出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实验中应会发生电的中和使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 ,为何会变大呢 ?原来 ,两种物体摩擦后各带什么电荷 ,是由两种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本领的差异决定的 .玻璃与绸子相比 ,玻璃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较弱 ,二者摩擦后 ,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从而使玻璃棒带正电 .于是人们把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玻璃棒与其他物体摩擦后是否一定带正电呢 ?答案是否…  相似文献   

16.
孙伟河 《考试周刊》2008,(7):109-110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这里涉及不同种物质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够带电.我们质疑:摩擦后,物体所带的电荷是摩擦力"摩"出来的吗?不接触、不用摩擦能否起电?同种物质相互摩擦也可以起电吗?不断摩擦,电会不断增多吗?……带着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光电效应实验是一个不易做成功的实验。若在锌板附近放置带正电的玻璃棒,在紫外光照射过程中,验电器指针还没有张开时,这个附加电场已经减弱,其效果并不理想。在空气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特别是雨天,实验更难成功。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中学实验室用的验电器灵敏度不够,二是由于用丝绸擦过的玻璃棒电压高电量少,玻璃棒停止摩擦后还要散失一部分电量,虽然能够在周围形成一个电场,但强度不很强。  相似文献   

18.
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要点(一)起电1.电荷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行。即正电行和负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行。正负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行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作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利用验电器不能直接判断物体带电的种类。2.摩擦起电(1)带电。物体是否带电,除了用验电器检验外,若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它也带了电。但…  相似文献   

19.
在讲摩擦起电一节中,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互相排斥实验很难做成。其原因是带电量少,即便是在干燥空气里摩擦后的玻璃棒也只能吸引少量的轻小物体,若空气稍有潮湿(如在教室)则很难看到带电现象。因带电量少作用力就小。若按书上装置去做,当玻璃棒受力稍有转动时吊线就会产生一个反向扭力矩阻止了玻璃棒的转动,不能明显看到排斥现象。因此做好这个实验的关键就是尽量减小扭力矩。我们对此实验做了一些改进,用磁悬吊法代替吊线,效果很好。改进装置如图1所示。做一木架,在木架上面一块木板上开一圆孔,圆孔上盖一玻璃片,玻璃片…  相似文献   

20.
呼吸器官     
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人的呼吸器官有哪些、了解呼吸的意义和呼吸器官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向学生进行呼吸卫生教育。二、教学准备: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胶塞、玻璃管、石灰水,水槽、水、广口瓶、胶管、玻璃片、火柴。2投影片———人的呼吸器官、呼吸器官的保健。三、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讲述:人每时每刻都在呼吸,你知道人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吗?呼吸器官有哪些?如何进行保护?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人的呼吸器官(1)提问:人的呼吸包括吸气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