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宁 《山东教育》2004,(8):47-47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要素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  相似文献   

3.
<正>线是表达物象艺术的一种工具。在绘画中,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同时并存,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视觉中,线的功能与审美有很大的差异。几何上的线往往是形的塑造者,在这方面,线有功能但无艺术审美特征。然而,美术中学生对线的功能与审美特征的感受和认识,对线功能与审美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  相似文献   

4.
德国画家保罗说过,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一句话道出了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线,又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感受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无论是西方的油画,还是中国的传统国画,线条都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绘画讲求块面造型,但在作品中也不乏线条的灵动跳跃。中国绘画更是注重以线造型,古人早就总结出了生动活泼,变化无穷的十八描,来阐述线条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徐方 《中国教师》2013,(18):53-53
"线",即线条,它作为美术创作最原始的表现手法,尽管简练,却能较好地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感受。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线"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价值"线"是一种存在于现实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在美术  相似文献   

6.
郭竹京 《成才之路》2009,(29):62-63
线(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绘画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并存的。因此,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线有很大差距,造型的线经过长期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结合而形成,但又必须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创造的实践去训练。加深对线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线条的形态有起有伏,有收有放;力度上有强有弱,有刚有柔;速度上有急有缓,有断有续,感情上有紧张有松弛,有高潮有低潮,完全与音乐相同。音乐中有休止,乐段与乐段之间有间歇,国画线条也是如此,通过线条问的布白和笔画上的继续,来达到这种休止和间歇。一幅用笔抑扬顿挫,和谐统一的国画,犹如一曲余音绕梁的美好音乐,令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在画面空间中,线与线之间的不同交接位置和构成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空间效果。其中产生的半立体浮雕空间会发生视觉扭转变化的错觉现象,将这种错觉用于绘画的创作表现中,将会让观者产生梦幻般的遐想,对美术作品创作的视觉表达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沈云川 《考试周刊》2012,(13):181-182
艺术作品的创作风格,指的是作品中表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在美术作品中,通常指艺术家个人所表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视觉特色和艺术性格。本文所讨论的并不是艺术作品中的个人艺术风格,而是在学前教育美术创作中如何运用风格元素,引导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创作中形成风格化的美术作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美术基础相对薄弱,他们的创作往往是想到哪儿画到哪儿,受到表现手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线"是美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西方美术作品中都含有大量的线条来表现作品的艺术美,线条艺术将引导美术界内的审美潮流。本文试着研究探讨"线"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方式,通过其独特的审美特性来分析美术作品中"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美术欣赏教学是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知、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视觉审美享受和美术文化知识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对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有所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美术欣赏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探讨的是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的比较欣赏法。  相似文献   

11.
线是一种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在美术作品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线的表现方式,论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外对于线的不同的表现方式,然后分析了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和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12.
国静玉  戴红琴 《考试周刊》2013,(64):179-180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标准、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影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态度及对美的鉴别能力。文章就如何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与评价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范琪 《河南教育》2004,(8):20-20
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作品与观赏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美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都必须通过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才能传达给欣赏者;而欣赏者在面对美术作品时,又会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或解释作品中的形象,甚至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丰富和补充作品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这样就形成了美术作品欣赏的普遍性特征与美术作品欣赏的个性特征。我们知道,美术家是通过作品去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内心的情感,传达自己的审美理想的,即通过美术作品与欣赏者进行对话、沟通。因此,就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图像分解主要是把美术作品中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组合关系分解成点、线等基本元素,从而实现抽象作品的具体化和形象化。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运用图像分解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作品画面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强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分析,进而为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术鉴赏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内容系列,是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鉴赏这门学问改变了人们的观看方式。美术鉴赏是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林利科 《科幻画报》2023,(4):273-274
美术鉴赏能够拉近学生和美术作品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背景、作者创作思想和美术作品的核心内容。以往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往往是对美术作品进行介绍,但介绍内容较为简单笼统,这使美术鉴赏教学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学生深度挖掘美术作品中的常识、文化与情感,对于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影响。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性,探索具体的路径,旨在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的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美术欣赏是一种以美术作品为主要对象的特殊思维活动,它借助于学生既有知识体系,通过视觉对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进行观察、赏析。它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也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美术欣赏的特殊性决定的,而且也有益于欣赏活动的深入进行。本文仅就美术欣赏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高珊 《小学教学研究》2023,(5):89-90+96
美术学习从“视觉阅读”走向“意境表达”,这是一个渐进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开始接触美术作品时,需要用美术的视觉展开阅读和体验,教师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布设美术训练任务,让学生将阅读认知转化为美术作品创作,描绘出美术意境,完成美术认知的顺利内化。美术阅读和美术表达都属于学科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和引导,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让学生正视美术学习规律,顺利构建美术学科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19.
美术作品首先是作为视知觉的对象而存在的,因此,对视觉原理的研究与应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课题。以阿恩海姆为代表的格式塔心理学美学和以贡布里希为代表的图像认知理论是当代视觉艺术心理学的重要成果,他们有关视知觉原理的科学洞见,对于纠正我们当前美术教学中的弊端,改革教学观念,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视觉元素的语言,是视觉元素赋予人脑的情感反应与记忆亮点。现代设计以点、线、面为视觉的终极单位,而放弃可见物象中的表现性特质,是现代设计表现的重要特征:“寻找一种存在于整体构成中的特质。”笔者认为,设计,不仅仅是创作那些在我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意象,更是运用视觉元素语言创造新的秩序、结构和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