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新闻世界》2007,(7):20-21
听的艺术一天,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干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后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  相似文献   

2.
姚眉 《传媒》2002,(7):44
“北京现代商报卖的怎么样?”在北京城南的一个报摊上,记者问摊主。“嗯,嗯,这个嘛……”孩子模样的摊主支支吾吾。记者上前一清点,10份。“你的要数是10份,一份也没卖出去。”“你怎么知道?”孩子睁大了眼睛。 北京城北的一女摊主十分爽快:“北京现代商报我要的数是10份,第一天卖三份,第二天卖一份,从第三天以后一份也卖不动了。” 北京城西的一位卖报的小伙  相似文献   

3.
我看到一篇报道,说美国有个叫约翰的人,左手和右手做事时常发生矛盾。左手拿东西,右手就阻止不让拿,左手要脱衣服,右手却非要穿。有一次,约翰生气,左手握拳要打他的妻子,可右手却去救他的妻子,不让左手去打。看到这里,我心中顿时产生“?”:此人为何如此自相矛盾?我接着往下看,原来,约翰是一名老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头部受伤,得了癫痫病,而且越来越严重,医生为他做了脑科手术,由于手术的失败,致使约翰左右手自相矛盾。这篇报道是一篇成功的报道,它先在你心中画一个“?”,然后再把这个“?”拉直,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然而,我平日读报纸,心中常常出现众多的“?”。这些“?”,有的至今也没办法把它拉  相似文献   

4.
嘴硬     
杭州的大街小巷,有段时间到处都可以看到听到某保健品的一个广告,其著名的开场白是一男问另一男:“你累不累?”那瘦小男子略略沉吟之后快速作答:“嗯……不累!”接着便见他一个踉跄跌向前去。这广告铺开盖地,于是那问句也就成了公众话题,我们几个男人之间见面便问“你累不累”,然后便是一阵哄笑。自然,男人帮里,有累的,也有不累的,但谁也不会说出来。更不会像古代那个腿上长疮的人,在墙上打个洞,把腿伸到别人屋里,想着让别人去疼。  相似文献   

5.
腾飞 《新闻天地》2006,(10):28-31
如今,已经过完9岁生日的小男孩陈绪,在见到生人时都会害怕地发抖。听到屋外的汽车喇叭声或者轻微的响声,都会马上瑟缩到屋子的一隅,颤抖着对妈妈说:“求求你,妈妈,别把我送人呀,别不要我呀……”“妈妈,你能等我睡着后再把我送人吗?”听到自己的孩子可怜兮兮地哀求自己,作为母亲的陈波心碎了,她一边抽泣一边安慰着小陈绪:“不哭了不哭,乖孩子,娘怎么舍得把你送人?”意外之喜,喜获“爱心”承诺家住黑龙江省铁力市的陈波是该市乳品厂的下岗职工。1999年陈波因为和丈夫感情不和而离婚。离婚后陈波、和她不到3岁的儿子陈绪还有已经74  相似文献   

6.
【咸聊淡扯】过年了 ,三毛这厢给各位老哥小弟大姐小妹拱手了。拜年嘛 ,咱中国人就该拿这个样儿。您问咋地改了行头 ,把“三毛导语”换成“咸聊淡扯” ?别以为我写了错别字 ,此处有典。这要感谢小二。是他跟别人恶心我 ,说我“老不死的 ,还敢‘导语’ ?瞧那‘三咸斋’ ,连根咸菜也没有。“这话又被我听见了。虽不太中听 ,却也基本属实。咱一没文凭二没靠山 ,有啥资格导人呢 ?咱那网站的聊天室 (三咸斋 ) ,见过几个鬼影儿 ?琢磨一晚 ,决定 ,新年换新貌 ,还得抖擞他一排子。三毛向来是从善如流的 ,叫“三毛导语”的确有愧众兄弟 ,得改。不过 ,…  相似文献   

7.
去年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巩留县广播电视局局长办公室里,一位农民送来一封“感谢信”,并悄悄地说:“赵局长,你帮俺办了录像放映营业执照,达是俺的一点意思,以后还求你多给帮忙。”赵鹏元把“感谢信”拆开一看,里面装着五百元人民币。他马上把它退还这个农民,坚决地说:“你把钱收回去!批营业执照是我的职责,如果不符合国家规定,你送什么我也不批。”但这个农民执意不肯收回,还说“现在办事都兴这个”。赵鹏元反复给他讲道理,并且严肃地告诉他:“你要是不收回,我们要通知工商机关吊销你的营业执照!”农  相似文献   

8.
某地,送奶人和一订户之间发生了这样一段故事. 有一天,订户拿一缺瓶盖的奶瓶来取奶,送奶人见了——送奶人:你的盖儿呢? 订户:你的盖儿呢?!(生气地) 送奶人:你这是什么意思? 订户:你摸摸你背后有没有盖儿再问我.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然而却是一场大可不必的争吵.从逻辑上说,这完全是由概念表达含混所引起的首先,送奶员用的“你的盖儿”这个概念表达欠明确,本应在“盖儿”前面加上“瓶子”的附加语,而送奶人却没有加,因而引起了订户的反  相似文献   

9.
忙碌高手     
“最近读什么书?” “无书可读啊!” “听说那部新出的小说……” “中国人写的小说我是从来不看的。幼稚,浅薄!” “有一部哲学新著……” “中国有哲学家吗?恐怕还没出世吧。” “……”“唉,我再不出手,文化的园地真要凋零了。有时,我真有天之将降大任于……不说了,有点惊世驻俗吧,哈哈,不过我总会写一部的。” “那你为什么不赶紧把大作写出来,让人开开眼呢?” “忙啊,太忙了。你看,日程都满了。抽不出时间啊!” “那么,明年……” “看吧,看吧,明年也未必……忙啊!” 请耐心地等待吧,等待忙碌高手有空时,精品会有的。诗曰: 推手为琵却手琶, 先生胆气实堪夸。 大阳不出天先亮, 孩子没生就做妈。  相似文献   

10.
漫画与幽默     
石宏 《档案管理》2006,(2):90-90
汽车在水塘里她:“车子坏了。化油器里进水了。”他:“化油器进水?简直荒谬可笑!”她:“我跟你说,车子的化油器里有水!”他:“你连化油器是什么都不知道!我要检查检查。车子在哪儿?”她“:在水塘里!”看病前天上班时,我觉得不太舒服。同事赶紧陪我去医院。为了能报销,同事让我用他爸爸的名字。我难受得要命,门诊挂号和填化验单都是同事帮我弄的。抽完血,护士交代:“你明天中午到医院的接待处取化验单。”第二天,我不是特难受了,就自己来到医院。接待处的护士问:“你是取化验单吗?”我说:“是。”护士就从抽屉里拿出一大摞化验报告问我:“你…  相似文献   

11.
太阳升起一竿高了,他还在“爬格子”。“别写了,吃饭吧!真是的,星期天也不得好过!”她说,“我上班了,别忘了给我要支肤轻松。”她走了。他一坐就是一晌。她下班一进家门,看见桌上的饭菜原封不动,顿时怒从心中升起,问:“药呢!”“药……”他这才恍然大悟,说:“噢,忘了,下午给你拿去。”他怕吵起来影响不好,就压低嗓门说:“下午一定给你拿药,一定。你先休息,今天中午我做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近来,有个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写的稿子难得采用,你写的稿采用的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说:“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是把稿子拿来看一看再说。”稿子拿来后,我粗略看了一下,立意还可以,角度也比较新,就是语言不够精练,内容有些重复。我对他说:“你这篇稿子是为电台写的,电台早新闻节目只  相似文献   

14.
搞新闻报道的同行们有句口头禅,叫做“挖到篮里都是菜”。意思是采访时要广泛搜集素材,把所见所闻都挖到“小篮”里。我完全赞成这种积极的采访态度。不过,在这个“经验”之外,还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多挖“菜”,少带“泥”。采访首先要看和听,这是利用感官感知事物的开始。如同外出挖菜一样,初春季节,当你来到旷野,满目青青,你咋个挖法?我们应当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我到北京市海淀区采访,在一户菜农家里吃饭。餐桌上,摆着几样菜,都是当时市场上缺少的。我问:“你这鲜菜从哪儿来?”他说:“自种的——我是专种‘冷门’菜。”他进一步说:“别人都种大白菜时,我种的是细菜;当众人都种细菜时,我还适当种些粗菜。这样,拿到市场上就成了热菜,卖  相似文献   

16.
昨天晚上,我又碰到了我的朋友军路八。他出现在屏幕里的时候像往常一样,穿着简陋的盔甲,并且没带任何武器。我迎上去跟他说话的时候。他很久才回话,而且除了打一些“嗯”、“噢”表示自己还在听以外没有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17.
聚焦     
记得20年前,即将从河北师院中文系毕业时,和一位要好的同学聊天,他问我:“你最理想的是分配到什么单位?”我说:“河北日报。”他嘿嘿一笑:“赖哈蟆也想吃天鹅肉!”我听了并不以为他是在嘲笑,农民子弟哪敢有这个奢望,撑死也不过说说而已。谁想命里还真有这个口福,时隔不久来到河北日报,吃上天鹅肉了。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一位朋友拿来一篇《考不上大学怎么办?》的言论稿,让我给他参谋参谋。看完文章后,我对他说:“稿子写得不错,就是有几处的标点用得不妥……”没待我把话讲完,他便开腔了:“只要句子通顺,没错别字,标点点的对不对都无所谓,到时编辑会给点好的。”他的这番话让我想起  相似文献   

19.
我发表第一篇新闻稿距今已经8年了,现在细想起来还真有点意思哩! 那是金秋10月的一天下午,我骑车子去老同学吴才家里玩,走到村头,见他正在场里收玉米,我急忙说;“来,我帮你往家里背”。他租止说:“不用了,明天还得晒,拢起来就中啦!”走到家门口,我习惯地把车子往屋里搬,他却栏住道:“放外边棚底下吧,现在不比从前了,丢不了车子!”睡到半夜里,我起来解手,一摸门没有上闩,我大声说:“好家伙,昨忘记上门啦?”吴才笑笑解释道:“别惊慌,半年来从没上过门,咱这儿是个文明村。”我听后不禁肃然起敬。我到屋里已近黎明时分,思索着翻来覆去睡不  相似文献   

20.
看拍摄电影《庐山恋》查尔斯·纳尔西亚他(灰上衣、白衬衫、没打领带)热情奔放地高呼:“啊,我爱你。”她(粉红色衣裙,项链上镶着一颗鸡心)兴奋得声音有点发颤地说:“再说……再说一遍。”他(坚定地)说:“我爱你,我爸爸和妈妈也爱你。”她(投入了他的怀抱)纵情地叫着:“亲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