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杨润林 《教育革新》2009,(12):41-41
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再创造,丰富诗人创造的形象.这是一个双向过程。再创造是逆向思维,“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2.
感谢对手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语,能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凭借诗句,想象诗人与童子对话的情景,感悟隐者高洁的性格及诗人对他的仰慕,感受古诗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4.
佟娟 《语文天地》2015,(7):61-62
"诗词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想象不仅对于诗人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读者欣赏也是一种必要。可以认为,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了诗的形象,读者通过想象正确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谢冕《论诗》)诗歌词曲的寥寥数语,简约而不简单,语言的不连贯性、跳跃性,给读者更多想象的思维空间,能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艺术效果。正是想象思维  相似文献   

5.
张侯 《嘉应学院学报》1994,(4):75-78,74
《诗经·东山》是主要运用艺术想象写成的诗篇,诗人的想象过程在千载之下也几乎可以复按。归家的心情和在车下独宿的凄苦触发了诗人的艺术想象。在思家情感的推动下,诗人由物而人,由今而昔,由景而情地展开想象,在联想的导引下完成了全诗的情感抒发和形象创造,表现出古代艺术想象的一些特征和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导入新课1 春天到了 ,百花盛开 ,唐朝诗人杜甫来到黄四娘家 ,一路上诗人被似锦繁花深深地感染 ,诗兴大发 ,不禁吟出“黄四娘家花满蹊……”真美啊!诗人给这首诗题名为《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读题正音 :畔(p劋n)同学们想想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2 这是一首很美的写景诗 ,同学们要充分发挥想象 ,展开联想 ,一定能学得很好!二、初读感知 ,想象画面1 静静地听老师配乐朗读 ,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写的画面。2 轻声自由朗读 ,想象画面。指导 :声音轻些 ,语调柔和、缓慢。3 指名朗读 ,在静听中努力想象出画面。4 师 :头…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情意。  相似文献   

8.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9.
任伟芳 《数学教学》2010,(7):9-11,14
数学与诗有密切的关联.著名作家王蒙著文指出:“最高的数学和最高的诗一样,都充满了想象,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充满了章法,充满了和谐,也充满了挑战.诗和数学又都充满灵感,充满激情,充满人类的精神力量.那些从诗中体验到数学的诗人是好诗人.  相似文献   

10.
姚翔 《语文知识》2011,(4):78-78
《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励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其中的意境、语言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诗歌短小精悍、言简意丰、跳跃性强,这就决定了诗歌鉴赏必须依靠想象。想象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对于欣赏者也是一种必要。因此,诗歌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诗歌鉴赏规律,善于运用"补白"艺术——引导学生通过再造想象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相似文献   

12.
《游园不值》有文可做一、从人物角色出发,抓住诗句,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伸出的一枝红杏领略到满园春色,但作者并没有写出想象中的满园春色是怎样一番情景。“请你来当一回诗人,出来想象一番,把你所想象的说说看,再写下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  相似文献   

13.
走近舒婷     
谢荷香 《现代语文》2006,(12):125-125
到武汉参加一个学教育论坛,见到了名诗人舒婷。对于诗人,总有一种神秘感,特别是对浪漫抒情诗人,总觉得这种人风流倜傥、放荡不羁,既多情善感、又傲岸不群,可敬而不可亲,可望而不可及,凡夫俗子是不能接近的。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根据他们的诗句,对他们的为人,他们的品格形象给予无限的想象。我们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象到李白傲岸不羁、睥睨一切的古代浪漫主义诗人形象,从“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中想象到北岛哲人一般的深思与痛苦。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赠汪伦》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赠别诗。前两句正面叙事,后两句即物起兴,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这首诗为学生想象的自由驰骋提供了依据。我们不妨指导学生把这首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学生根据古诗的内容动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想象李白与汪伦依依惜别的场景,透过字里行间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写出的习作定会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15.
想象是诗歌创作中最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古典诗人特别是唐朝诗人们运用想象使诗意飞翔,手法已至臻完备。本文正是以此为视点,揭示了唐朝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用想象位置的设置来实现诗歌美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认读“亦”、”妆”,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朗读感悟和诗句拓展,在展开想象和整合阅读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诵渎《长相思》,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向榆关、心系故园的思乡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学会“螺、眉、溪、峡、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磨、和”和生字“潭”;体悟重点词句的情味,在融情想象和比较诵读中感受诗歌意境,体验诗人情感。  相似文献   

19.
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反映,它是想象的基本材料。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利用表象这个基本材料,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为学生习作开辟想象的空间呢?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感受诗歌语言的美,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操”。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古诗教学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小学生不仅对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感到遥远陌生,而且对深奥抽象的诗意和单调枯燥的讲解感到乏味。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优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最终达到培养他们的高尚审美情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