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重穆、梅向明主编的《实验教材》是以提出问题为出发点,也便于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较高,如讲绝对值这一节,实验教材是让学生自己找有理数与算术数的对应关系而是列出一个表格。有理数: 2, 3 4,0,-2,-3 4,…算术数:2,3 4,0,3 4,…从这个表格而得出一个有理数对应的算术数就是这个有理数的绝对值,这种形式讲绝对值有三点好处:1、在学生可接受的情况下渗透了对应的思想。2、学生在已有算术的知识基础上找了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就推导出了新知识。3、由于表格一目了然,直观地得出每一个有  相似文献   

2.
一、新旧知识联系 ,从渐进到跃进。在教学中 ,学生边学边忘 ,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在很大程度上 ,是由于教师对于教材中新旧知识的联系重视不够 ,没有及时做好“以旧引新、讲新带旧”的工作。因此 ,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就在于处理“新”与“旧”之间的关系。知识有其严密的系统性 ,掌握新知识必须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注意新旧联系 ,学生所得到的知识才是完整的和系统的 ,这对于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大有帮助。因此 ,处理好新旧内容之间的关系 ,是使学生循序渐进将其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3.
从1994年开始,我校实施愉快教学实验,两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总结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只有师生之间存在着民主的、和谐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愉快教学”的前提。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认为这种关系的建立高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首先,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在备课上下功夫。有目的、有计划地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认真务好每节课,精心讲课,是教师对学生付出爱的一个方面,也是教师换取学生好感的前提。如果老师各的课科学性强,无论是新知识的过渡还是衔接,都富于趣味性,那么学生就会…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很多高中化学老师感到高一化学越来越难教,埋怨学生的基础差。由于初升高的门槛降低了,初中教材将知识降低要求或删减,而高中教材没有补充这部分知识,导致初高中知识存在比较明显的脱节现象,同时高中化学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较大的提高,使不少学生有较强的不适应感。为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四方面的衔接。一、做好情感的衔接学生刚刚从初中来到一个陌生的大家庭,面对新的老师和同学,难免有些不适应。这时老师若以朋友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扩招后民族地区数学系学生入学成绩低这一问题 ,从教师认识、教材与教科书的关系、教法改革、从源头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阐述了一些理论基点作为参考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中数学成绩的高低对学生高考的成败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在高三带领学生做好三轮复习是高三老师必备的能力与要求,做好一轮复习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完善知识框架,做好二轮复习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并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与迁移能力,做好三轮复习回归教材查缺补漏并强化模拟训练,提升心理素质与考场应对能力。做好这三轮复习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作为老师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无可非议,但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却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对他们进行观察、了解,找出学得差的原因,制定措施,帮助他们挖掘潜在的能力。我常听到一些学生说,他们刚开始学英语时,英语成绩很好,可后来,由于诸种情况,成绩每况愈下。如:一学期换了几个英语教师,每换一个教师时,师生之间总有一段相互适应的过程。有些学生对教师的适应能力差,因而英语成绩也就掉了下来。又如:有几节课没上,又没有及时补上,知识的连续性在这儿发生了中断。以后上新课时,自然也就无法理解。有的学生天资聪颖,兴趣广泛,但由于自控能力差,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往往不能按时按要求掌握好所学的英语知识。如此日复一日,长期下来,英语成绩就下降了,逐渐失去了学好英语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学生作为教学对象,当作知识的载体。老师穷追猛打地问,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主观性和创造性。基因识字教学以其"新、活"的教材、教法,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空间,使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架设创新思维与学习问题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陈英 《教师》2014,(26):63-64
在英语教学中,虽然是同样的班级、老师、教材,可是学生的英语成绩却大不一样。究其原因,与学生的学习策略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本文主要讨论了英语学习策略与大学英语学习之间的关系,以期帮助同学们提高英语成绩。  相似文献   

10.
相同教材中的一同段话,不同的老师教起来,在课堂上体现的“价值”却迥然不同,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教材特性的思考。在研讨“教材观的反审与新认”这一问题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区培民副教授从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一册《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这篇课文中抽出一段话,请听课的老师(多为有多年教学经历的一线教师)当场登台,展示自己课堂上对此教材的处理,六位老师的即兴“表演”成了教师教材观的活生生的研究案例。“教材”如下: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老师1和老师4对教材特性的认识有些相似。老师1用“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引发学生思考此处的语言之美,很显然,教材成了语文知识的载体,教教材就是教学生知识。老师4用课堂上老师的“套路”提问“:这段话写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说话者有何感情?你写这段话想表达何种感情?”这四个问题侧重引发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知识,提问虽有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但提问的方式太老套,答案也是惟一的、预设的。教师俯瞰文本,情感没有沉浸于文本之中,当然也难激发学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专家学者有专家学者的解释,一线老师有一线老师的吲答。有的老师认为,把教材中的知识都给学生讲清楚了,学生也全部掌握了,这就是有效性。也有老师认为,课前预设的问题学生已经独立地或者通过合作探究都完成了,这应该是有效的课堂教学。还有老师认为,学生在考试时都取得了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英国在环境教育上取得的成绩举世闻名,这既由于英国是世界环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也得益于英国在环境教育上的积极作为。环境教育在英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19世纪末,英国一些教育家和学者就有意识地将环境与教育相联系,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欧洲国家新教育运动的影响。新教育运动沿袭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将农村环境作为教育资源,提倡在乡村建立新学校,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也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曾几何时,强劲的"课改"东风吹走了一些"繁难"知识,可谓大快人心.可是在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中,几种主流教材竟然都"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实验稿),删减了根与系数的关系这样一个经典性质.然而,一个不争的现实是:各地中考却间接考查这个知识点;一些年轻老师从教材上找不到这个性质,很多有经验的老师都会主动给学生补充这个性质.  相似文献   

14.
第一轮复习虽然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但这绝不只是以前所学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是一个“温故知新”的重要过程.因为老师传授新知识的过程是以知识点为线索,按教材的顺序进行传授讲解的.由于当时后面的相关知识还没学到,不能进行纵向联系,所以,学生得到的往往是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而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老师主要目的就是进行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以章节(数学主干知识)为单位,将那些零碎的、散乱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将它们系统化、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第八次课改在全国推行,这次改革,与前七次相比,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教材本位、教师本位向关注每一个个性化的人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教师把将实现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教师从课堂的主体变成课堂的主导,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师实现在课堂上的目标教学,将成为这次课改的几大转变。下面,就这几个问题我谈一下粗浅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斧正。  相似文献   

16.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必由之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老师教,是外因;学生学,是内因。一个学生,如果具有一定自学能力,对老师教的内容,就能较好地理解、吸收,课后也能有效地利用教材,独立进行复习,预习。这样,学习成绩就提高得快。反之,如果一个学生离开了教师,就无法阅读、理解教材,那他的学习成绩就很难迅速提高。同—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成绩提高有快有慢,一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在全国电大系统统一教材、统一学时,同一张试卷,这对电大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即如何在规定的课时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能较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使成绩在全国电大系统内名列前茅。这要求教师必须要全面吃透教材,  相似文献   

18.
教材心理化是杜威在1902年提出的教材科学化的其中一个标志,包括编制和教学两个部分,将教材的学科逻辑与学生的心理逻辑有机统一起来,旨在解决知识与学生个人经验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改变传统说教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的问题。教材心理化在教学上运用的主要方式,包括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即认识教材知识和学生经验的关系、以学生的整体发展为目的、建立现代教材观,重视学生经验以及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三、加强渗透统计思想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 ,尤其是加强对统计过程和统计意义的教学 ,使学生学会用统计的思想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 ,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  为了适应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新形势 ,根据新大纲提出的要“遵循学生认识规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新修订的九义教材将在统计知识的确定和安排及基础知识教学上都要求“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这也是本册教材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一。与原教材相比 ,本册教材根据新大纲的要求 ,加强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 ,…  相似文献   

20.
正人教版教材把垂直与平行安排在一起学习,有利于学生从结构上整体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而北师版教材是把《平移和平行》作为一个课时呈现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了线的有关知识后,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