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宝黛初会     
<正>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  相似文献   

2.
宝黛初会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  相似文献   

3.
林小红是《红楼梦》的第一号小丫鬟。明义《题红楼梦》绝句第八首专写了小红。在最早的《红楼梦》里(《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一步),小红与玉狸(晴雯)、猖儿(袭人)鼎足而立。在庚辰本里,一等管家之女林小红不当小姐当小丫鬟。林之孝夫妇的低调令人赞叹。庚辰本第二十六回写的佳蕙所言。令人感到奇怪。林小红的家庭背景的变迁涉及到复杂的成书过程。仅仅从林小红与晴雯这一对丫鬟的关系来看:《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二步是——怡红院里增加了很多丫鬟,其中有麝月,“笑教开镜与梳头”情节中的小红,换成了麝月。《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三步是——小红的“老子娘”是三等仆人、仆妇,晴雯的“老子娘”是一等管家。《红楼梦》成书过程的第四步是——小红开始姓林,其父名林之孝,其母林之孝家的在第五十七回看望宝玉,因姓林而被贾母“赶出”怡红院。小红的“老子娘”变成了一等管家。睛雯变成了孤儿。  相似文献   

4.
晴雯遭难,“诽谤”起了极坏的作用,这是外因。内因是“风流灵巧招人怨”。这个“人”主要指王夫人。王夫人惟怕丫鬟们勾引宝玉。晴雯的风流灵巧,特别是“水蛇腰”,给王夫人留下了“轻狂”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李渔的话本小说塑造了许多动人的人物形象,其中丫鬟形象刻画得颇为出色。李渔塑造的丫鬟群体中,数《拂云楼》的能红以及《无声戏》中的碧莲最具有典型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李渔开明的丫鬟观,对文人的丫鬟书写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李渔对待丫鬟的态度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推崇丫鬟的才貌,但另一方面对丫鬟又持有固有的偏见。明清思潮带来的人文关怀与传统儒家观念的碰撞冲突,是产生李渔矛盾的丫鬟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初读:你觉得“凤辣子”是怎样一个人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红楼梦》里的一个小片段。《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曹雪芹呕尽心血,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写成。《红楼梦》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其中人物众多,关系复杂,除去那些媳妇丫鬟,有名有姓的,就几百人。  相似文献   

7.
通过统计金陵十二钗在四大家族中所占的比例,分析十二钗的入选原则以及她们在文本中的妙用,按照正室入“正册”,妾入“副册”,丫鬟入“又副册”的文本暗示,较阅前人对“又副册”的见解,揭示“正册”的影响力,推出自己心中的“又副册”。  相似文献   

8.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这篇课文中有一处提到“吃茶”。(1)黛玉一面吃茶,一面打量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  相似文献   

9.
《华章》2008,(1)
《红楼梦》是清代长篇小说感伤之作的杰出代表,在悲剧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达到中国悲剧作品的顶峰。它揭示了社会的悲剧、道德文化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也包括了女性的悲剧。其中,丫鬟的命运是《红楼梦》悲剧中最为惨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红楼梦》中的所有丫鬟,不论结果如何,笔者认为她们的命运都是悲剧性的。她们的命运悲惨情形却又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缘由聚焦想起不久前看过的《红楼梦》,那里有个刘姥姥。有一回,刘姥姥被请进大观园吃饭,当吃到茄子时,刘姥姥说:“这是什么呀?”有个丫鬟笑了,说:“这是茄子。”刘姥姥惊呆了,半天回不过神来,她说:“这茄子怎么和乡下的茄子  相似文献   

11.
入赘中国     
如果把两个汉子的“喜”放在一起,会得到什么呢?当然是“双喜”。双喜临门是中国人对美满婚姻的寄托。然而今天的中国,现实同浪漫美好的理想之间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我从一些中国女性那里了解到,婚前男人将她们捧为公主,婚后她们则被贬为丫鬟。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对奴仆形象的塑造.其笔墨大都集中在女蜱特别是年轻丫鬟身上,而这些年轻丫鬟将中和做到了极致的,只有平儿。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林黛玉及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是《红楼梦》一书中最重要的悲剧。本文从文本的角度分析了在爱情婚姻悲剧背后“拥林派”和“拥薛派”双方实力背景,同时指出在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宝玉的贴身丫鬟花袭人,有可能成为这出爱情悲剧天平的最后一块砝码。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出场描写历来为人称道,主要人物写法的摇曳多姿、绝不雷同自不必说,单是对伴主要人物左右,处于“陪宾”地位的婆子、丫鬟的叙写也各各有别,似淡笔带过,却大有讲究,真正起到了以“陪宾”衬“主脑”的作用,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极富特色的“媒妁”形象,其中“亲属为媒”、“市井之人为媒”,反映了封建伦理与社会礼教束缚下的封建婚姻形态;而“丫鬟为媒”、“以物为媒”、“自媒”,则反映了青年男女对于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向往。“媒妁”形象反映了人们对待婚姻问题的思想倾向,包含着深邃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时某县一家酒楼开业取名“得月楼”,请一位宿儒写匾。老先生一时粗心把“得月”二字写成了“听月”,大家一见哄堂大笑曰:“月如何能听?”老先生一脸通红无语对答。当时,老先生身边的一丫鬟大声答曰:“嫦娥歌舞唱生平,玉兔咚咚捣药声。伐桂吴刚斤斧钝,谁言月亮不能听?”说得大家一时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7.
<正>应贾宝玉的邀请,杜小默、石大虎和铅笔小超人来到贾府。此时正午烈日当空,满耳只听见此起彼伏的蝉鸣。杜小默听见不远处传来了轻轻的啜泣声,只见一个丫鬟在草丛里面蜷缩着,肩膀一颤一颤地哭泣。怕被人听见,丫鬟还捂住了嘴。杜小默赶快折返回去,把宝玉、石大虎、铅笔小超人叫过来。宝玉一看这个小小的身影,惊讶地说:“这不是平儿嘛!你怎么在这里哭了?”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的众丫鬟里,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像林妹妹的女孩儿,她就是被称为"俏丫头"的晴雯。在服侍贾宝玉的四个大丫鬟中,晴雯的地位仅次于袭人,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  相似文献   

19.
"爆炭"一词出自《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凤姐的丫鬟平儿洗手时丢了虾须镯,后经查访,发现是贾宝玉的小丫鬟坠儿偷的。当时袭人不在家,晴雯  相似文献   

20.
高五册第102页有这样一节文字: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门进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