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2 毫秒
1.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人称“世纪老人”。冰心出生于福州市,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和译作,这为她以后的剑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冰心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大海启迪了她最初的人生感悟。1918年,湘出入北京女子协和大学,  相似文献   

2.
叶嘉莹是加拿大籍华裔女学者,在国内已出版了《迦陵论诗丛稿》、《迦陵论词丛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中国古典文学评论集》等著作,并有几十篇论文见于众多报刊.叶先生的古典文学评论——其中主要是诗词评论——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独树一帜、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她的诗词评论究竟有什么特点,使得她的研究与众不同呢?在我们看来,她的成就决不仅仅是因为她以纤细的手法和优美的文笔成为一名个性鲜明的诗词鉴赏家,更主要的是她是一位具有独特的理论思想的批评家.她的与众不同之处也正体现在她的理论思想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文学是极其丰富多采的,但杰出的女作家为数甚少;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公元1084——1151?年),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她自幼生活在学术和文艺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环境之中,形成多方面的艺术才能.她不独工诗、词,还会写散文和骈文,而且能作画,考证金石,书法也很到家.她的艺术创作的能力和巨大成就,使她在中国文学史上居于异常突出的地位.使李清照成为一代文宗而名垂史册的是她的词.她的作品多已散佚,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不过寥寥数十首.从南宋起,就有人把她的作品编成专集,如明末毛晋汲占阁刊出的  相似文献   

4.
叶嘉莹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她的才富、学广、识高是学界公认的,她的著作因其水乳交融的中西文论修养和对作品独到而深刻的领悟,从而在前人基础上常常有很大创新,并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给人极大启发.例如晏殊词研究,叶先生就在情中有思的意境、伤感中的旷达、文本丰富的潜能、祝颂词的重新评价等方面有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5.
师者雷洁琼     
重洋留学 雷洁琼祖籍广东台山,1905年9月出生于广州.祖父雷嵩学老年因家道贫寒而以左券工身份去美国打工,辛勤多年后转为做生意.父亲雷子昌留在国内读书并考取了清朝举人,因受到维新改良主义的影响,思想较开放.1913年,雷洁琼7岁时考入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小学部.家风校风的陶冶,使她从小就大量浏览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翻译著作,沐浴在新文明的空气中.  相似文献   

6.
芥川龙之介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尤其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在近现代日本严重西化的情况下,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中国充满了憧憬。但是随着1921年的中国寻梦之旅,他的中国梦被无情的现实彻底粉碎。芥川龙之介这种倾慕古典中国,厌恶现代中国的奇特的中国文化观在日本现代文坛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7.
赛珍珠是世界文学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美国女作家,她成长在中国,是最早注意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外国作家,也是第一个吸取中国传统文化营养的外国作家。她是一位擅长写中国生活的小说家,她一生著述百余部作品,就有三十多部是关于中国的故事,她本应受到我国读者和评论界的重视,可相当长一段时间受到冷落,有时还遭到非议。最近几年,才成为我国文学界研究的热点,对她以及她的作品给予了比较公允的评价。就此,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特别是戏曲史的研究方面,冯沅君是卓有成就的。她的三十万字的《古剧说汇》是一部具有创见的专著,她和陆侃如先生合编的《中国诗史》和《中国文学史简编》也是很有影响的中国文学史著作。应当说她是“当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卓有成就的女学者”。冯沅君的成就不唯在古典文学研究方面,在“五四”现代文坛上,她也是一颗闪耀过灿烂光芒的晨星,是与冰心、庐隐齐名的女作家。冯沅君是被汹涌澎湃的“五四”浪潮推上文坛的。她1900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原名冯淑兰,笔名有淦女士、漱峦、大琦、吴仪等。母亲吴夫人当过当地女子小学校长,思想比较开明,允许沅君与哥哥一起进学堂  相似文献   

9.
出土文献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作用:1.有助于丰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容;2.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深入认识古代文学艺术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3.有助于解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性问题;4.有助于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校读古代文化典籍;5.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革新的。  相似文献   

10.
就中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的现状,简述中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意义:着重探讨引读古典文学的方法.包括选定入门书和经典书、给予时间、任务、要求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社会普遍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中小学校古典文学教育也日益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以后,赞同与反对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本文希望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教育历史的总结与分析探究古典文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文学包含先人许多睿智的思考和美妙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然而当今古典文学的传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传播主体的缺失,传播讯息的错位,传播媒介的阴影,受众的隔闵,等等.而最主要的困境是:一方面,人们希望古典文学能够流行,一方面,如果古典文学流行了,古典文学将不再是古典文学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典文学自古就有德育、美育和情感教育的功能,深入探掘中国古典文学中蕴藏的宝贵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其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当代高校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和全面进步也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冯沅君先生与《俗文学》周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沅君 (190 0 .9.4——— 1974 .6 .17) ,原名冯淑兰 ,早年用笔名淦女士、漱峦、大琦、吴仪等。原籍河南省唐河县。 1917年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 ,192 2年入北京大学研究所 ,研习中国古典文学。 1932年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 ,获文学博士学位。1935年回国后 ,历任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燕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东北大学教授。 194 7年以后任山东大学教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一直潜心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学史 ,尤其在古典戏曲的学术研究上很有成就。冯沅君先生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中 ,始终体现了既是历史的和继承的、又是发展和创…  相似文献   

15.
叶嘉莹教授是加拿大皇家学会的院士、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终身教授,蜚声的著名学者,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研究和创作已有六十年之久。现已八十高龄,仍活跃在有关中国文学、古典诗词的讲堂上。有一次我听她讲演,很受感动。她说:“其实,我开蒙读的书就是《论语》,  相似文献   

16.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中国古典文学一直发射出人文精神的流光溢彩.本文从关注民生、天人合一和中和之美三个方面探讨古典文学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作为考察的对象,分为3个部分:第一,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现的新资料;第二,国外古典文学资料的新发现;第三,近5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扫描。通过对若干具体资料的介绍,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这样的一种研究思路,即:要想深入研究文学,就必须跳出文学的范围;要想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就必须跳出中国文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鲁迅虽未集毕生精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但在这个领域里,他仍然作了重要的探索和大量的工作,有不可磨灭的业绩。早在一九○八年,他就把西方文艺理论和作品与中国古典文学比较,写出颇有影响的论文《摩罗诗力说》(《坟》)。一九一○年,他开  相似文献   

19.
下篇:近5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扫描 近5年来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论著至少已有数百种之多,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如果概论式地介绍必然挂一漏万。而且,由于出版时间较近,现在就作判断、评价也有相当的难处。因此,这里只能就披览所及,略作描述,权作抛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寻找中西方文化、文学艺术相互融合、相互勾连的道路,这一过程到40年代海派作家那里,达到了一个高潮。张爱玲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张爱玲不仅从西方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中汲取营养,而且她创作的中国古典文学背景,也非常明显,在这种辽远的中西方文化、文学背景下,张爱玲将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两大基本传统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