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心理健康标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个体、群体心理健康的评定,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标准相当重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标准及其相关研究的梳理发现,心理健康标准应是一个体系,此体系是由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所组成,并非单一标准。  相似文献   

2.
对班级群体心理优化问题提出了六种有效的途径,通过优化群体心理,影响、熏陶学生个体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红 《教育探索》2005,(6):114-115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这场涉及政治、经济、化等社会诸方面的转型.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是强烈而深远的。全社会都面临着价值观念的重建和群体及个体心理的重构,心理健康问题在转型期便凸显出来。就宏观来讲,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就微观而言.心理健康问题则主要是一个教育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推进社会的顺利转型,并有助于重构转型后的社会及个体心理.  相似文献   

4.
对班级群体心理优化问题提出了六种有效的途径,通过优化群体心理,影响、熏陶学生个体心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5.
颜耀忠 《班主任》2003,(5):27-28
班级群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其群体心理良好,学生个体心理会因此而不断优化;一个“乱班”,其班级群体心理有问题,学生个体心理会因此而不断劣化。所以,优化班级群体心理,可以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心理健康观念的研究:分析的框架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观念有不少争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文化差异的影响。笔者通过跨文化的安全分析,说明心理健康观念进行文化对借鉴欧美心理健康理论、建设我国本土化心理健康理论、促进少数民族心理健康专门研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三个维度-文化区域群体、文化族群和文化个体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7.
把握群体心理建设与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辩证关系,正视大学生群体心理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深入研究和加强大学生群体心理建设,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从群体心理建设与个体心理建设的内在联系入手,详细的阐明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做好大学生群体心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分析了当今大学生社会群体心里存在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运用群体心理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讲座、心理活动课、团体辅导、个体咨询等.在实践中发现,虽然这些模式在不同的场合各有其优势,但是在组织一个大型群体(如某一年级全体学生)同时参与某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时,在活动人数的容纳能力、参与者的参与度调动等方面,以上这些教育模式存在诸多不足,针对大型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待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危机一: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研究工作的极度薄弱目前我国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论文中最常用的研究成果就是用心理量表对某一特定学生群体进行测评,然后得出该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程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 ,高等学校在推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 ,从总体上看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认识还不足、研究还不够。笔者认为 ,注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研究 ,不但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而且有利于探索新的思路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深入地开展。一、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群体特征1 大学生群体是心理疾病高发群体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但是 ,最近一项对全国 1 .4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 :…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流动儿童心理弹性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为提高流动儿童心理幸福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心理幸福感量表对500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户籍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和不同年级的流动儿童在心理弹性和心理幸福感上存在显著差异。流动儿童心理弹性各维度与心理幸福感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进一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庭高期望值、目标与志向、社会能力、同伴高期望值、家庭平等与自主对心理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流动儿童心理弹性的增强有助于心理幸福感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的心理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教育实践迫切要求心理教育理论的指导,心理教育理论建设亟须加强,包括心理教育理论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心理教育与其他方面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教育就是要影响、作用于人的心理机能,心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优化人的心理机能,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机能,心理教育是作用于心理机能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3.
成语是汉民族的一块瑰宝,它形式上虽短小精悍,却浓缩着许多领域的知识精华。基于此,主要研究与成语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包括成语的认知心理分析(潜性心理分析)、对成语本身折射出的一些心理状态、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原理进行显性心理分析和成语误用心理分析,旨在以成语为特殊的"心理学教材"来获取一些心理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建构覆盖大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既是常规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也是应对重大灾害性危机事件后学生群体对心理干预的需要的必然选择。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应以现有学生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机构为基础建构。为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尽快建立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区(县)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使常设的学生心理干预机构得以完善,并建立保证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网络高效运行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团体心理教育是一种以心理学知识、理论、规律为基础,以咨询技术为手段的专业助人模式。依据团体心理教育的服务对象,团体心理教育被划分为五个方向,即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成长、团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干预和团体心理治疗。在实际运用时,这五个方向有很大程度的交叉和重叠,具有一致性和渗透性。团体心理教育旨在为实现全民心理健康、构建和谐社会而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特点的团体心理教育结构体系,同时也为团体心理教育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不仅影响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突发事件发生期间或之后,可采用心理急救、应激晤谈、情绪稳定化、放松等应急心理干预技术,对相关人群实施及时系统有效的心理干预,降低他们罹患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的概率。在风险治理视域下,把握应急心理干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特点,着力构建“三体四面”的突发事件应急心理干预体系。即强调社会治理者在宏观层面构建体系,搭好平台,促进运行;心理专业人员在微观层面实施专业化的心理干预;社会大众既要重视外在的心理疏导,也要加强内在的心理建设,从而实现“由心而治”的社会风险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仲建毅 《中国德育》2006,1(4):61-63
通过开设成功心理辅导课、编撰成功心理教育自悟读本、开展求成功发展心理咨询、开辟倾吐心声悄悄话信箱、建立成长轨迹个体心理档案、实施成功心理教育全程渗透,努力激活、培养学生对成功的期许心理,能成功的自信心理,为成功的奋斗心理,争取成功的竞争心理。以心育叩开成功之门,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8.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今的社会问题之一,对学生特别是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职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创设良好的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家庭心理环境和社区生活环境,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深入调查研究、采用科学方法等方式、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引导其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肖长路  陈利 《教育科学》2006,22(5):93-96
纵观经济发达国家心理训练的发展历史,心理训练的内容、训练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法一直是心理训练的核心问题。本文依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从基础心理品质、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健康标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心理训练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发达国家心理训练的发展概况,对国内外心理训练模式的三大发展趋势进行了归纳性总结。最后,结合心理训练的内容,对如何进行心理训练的操作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和介绍。寄希望对不同领域的职员人员心理选拔、专业训练和自我教育发挥导向作用,为我国心理学专家在吸纳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与技术的基础上,创建规范、标准、科学、系统和有效的心理训练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里存在于师生之间的某些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师生双方的心理因素是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关键和根本。本重点对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师生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握心理规律,合理调控师生心理,创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具体措施,即:适度唤醒学生心理、控制适宜焦虑、激发教学中的“情”、“趣”因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