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习《光的衍射》这节课时,很多学生对泊松亮斑的现象半信半疑,更有甚者反复追问老师,是不是在屏的中央有一小孔才能出现泊松亮斑。为了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对泊松亮斑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设计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然后安排学生做分组实验。  相似文献   

2.
多用途小孔成像演示仪宁波市北仑区顾国和中学陈志辉图3小孔成像是因光作直线传播而产生的一个典型现象。做好这一现象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小孔成像的规律、原理和实质的认识。但在中学物理仪器配备中至今尚无相应的定型仪器。虽然在某些教参书刊...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正六边形小孔的衍射场,采用波前相因子判断法并考虑到孔径的影响对正六边形小孔的衍射场进行研究,得出正六边形小孔衍射场所含基元成份及衍射场的波前函数、像面上的振幅分布函数和光强分布函数,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正六边形小孔在像面上的衍射图样;结果表明,在验证衍射理论的同时拓展了衍射的概念,能为深入理解光的衍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平板玻璃作光的干涉和衍射实验杨枫(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长春130024)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揭露了光的波动性,因此干涉和衍射实验是物理光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因为激光具有很好的相干性,所以用激光进行干涉和衍射实验现象明显,用波长6328埃的氦—氖激光...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观察好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是使学生识识光具有波动性的基础。但一般中学所用的J2508型光的干涉衍射偏振演示仪,因其视野小,在课堂演示时,难于让全班学生都观察好光的衍射观象。本文介绍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的简易实验,由于取材容易、  相似文献   

6.
光的衍射有近场衍射和远场衍射两种情形.近场衍射如小孔成像,当孔的尺寸比较大时,光线沿着直线传播,当孔小到一定程度,光线偏离了直线传播发生衍射,孔越小,衍射越显著,物体的几何像失去了清晰的轮廓,而且在边缘附近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从而影响了成像的质量;远场衍射如望远镜、显微镜,在物镜的像面上形成的几何像点由于衍射效应变成了一系列的衍射斑,衍射斑重叠越多,像越不清晰,严重影响了成像的质量,使得光学成像仪器的像分辨本领也有了限制.  相似文献   

7.
用光盘演示光的衍射和光谱张洪亚(泰安市第二中学)随着激光唱机的问世,激光唱片自然伴随而来.本是存储声信息的高密光盘,不意在光的本性实验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先是报道过用光盘来演示光的衍射现象,继而又报道用光盘获得几种复色光的光谱.本文将逐一作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高二物理教学中,因通常情况下小孔衍射现象不易观察,有关电磁场和电磁波理论、光电效应规律比较抽象,如果仅靠照本宣科的讲授,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讲授高一物理课本的机械波一节中,如果按照课本上图做绳上横波实验效果不佳,为了使抽象的理论具体一些,使学生对这些现象和规律感到信服,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接受起来容易,笔者设计了学生实验-小孔衍射;演示实验-周期性变化磁场周期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电场;改进演示实验-光电效应和绳上横波;通过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五、物理光学实验1.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现行教材中列入的课题是观察单缝衍射现象。给出的方法是 ,用游标卡尺的两个测脚构成单链 ,放在眼睛前面 ,去看一个线光源。可以用日光灯作为光源 ,应当让它距离观察者远些 ,例如 2米以外 ,或者在灯管外面包上黑线 ,只留一条窄的直缝射出光线。观察时卡尺的两个外径测脚之间的缝要和线光源平行 ,将缝宽由1毫米逐渐减小到 0 .1毫米 ,看在什么条件下能观察到衍射现象 ,以及缝宽对衍射现象的影响。注意 :两个测脚相对的部分不是锋利的刀刃 ,而是非常光洁的平面 ,这两个平面上都能够形成光源的虚像 ,当其中任…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中,有关光的衍射及干涉实验是证明光具有波动性的最重要实验。目前大部分学校实验室只能做两个传统的学生实验:一个是“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另一个是在光具座上的遮光筒里“观察双缝干涉、单缝衍射现象”。这两个实验都只能作为学生实验,实验现象只能由学生本人观察到,不能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教师解说介绍用。虽然在近年来出版的各类物理教学杂志中也介绍了诸如“泊松亮斑”之类的一些自制教具,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大部分不能做为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讲解用。  相似文献   

11.
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2 )制作材料 :1 5 0mL集气瓶、2 0mm×2 0 0mm的试管、粗铜丝 1根、单孔塞 2个。(3 )实验步骤 :①取一试管 ,在其中部用酒精灯加工成一小孔。将一束细铜丝绕成螺旋环状 ,挂在粗铜丝的小钩上 ,将粗铜丝穿过单孔胶塞。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40mL浓度为 2 0 %NaOH溶液 (用量根据平行班级的多少来定 )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浓硝酸 ,将带粗铜丝的塞子塞紧试管 (粗铜丝上挂有螺旋状的铜丝环 )向上移动粗铜丝 ,使铜不与硝酸接触 ,再将带试管的塞子塞紧集气瓶。③向下移动粗铜丝 ,使…  相似文献   

12.
按高一课本介绍的方法做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试管内含有的空气将产生的一氧化氮迅速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看不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这一现象 ,且有毒气体大量从试管中逸出而污染环境 ,令师生难以忍受。为克服上述缺点 ,现做如下改进 :  一、装置  (如图 1所示 )图 1  二、操作方法1.在单孔塞上固定一段狭长的铜片。塞紧单孔塞 ,打开止水夹 ,向 U形管中注入稀硝酸至水平面 B处 ,使酸液充满 U形管整个短管。2 .关闭止水夹。在 U形管 A处用酒精灯加热使反应进行 ,等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撤去酒精灯。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将酸液压入 U形管长管…  相似文献   

13.
一、由“泊松亮斑”引出的课题用一束平行的单色光照射一片不透明的圆板 ,圆板后面会出现一个阴影。当圆板的直径缩小到一定程度时 ,阴影变成一圈圈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就是高中物理教材中论述的光的衍射现象 (圆板衍射 )。有趣的是不透明圆板阴影中心却是一个亮斑 ,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1818年当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提出光的波动理论时 ,著名数学家泊松根据菲涅耳的理论推算出在圆板阴影中心应该出现一个亮斑。由于当时人们从未看到过和听说过这种现象 ,而且在影子中央出现亮斑似乎是十分荒谬的 ,所以泊松兴高采烈地宣称他驳倒了菲涅耳的波…  相似文献   

14.
钠与水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是高一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它既有教师演示实验,又有学生分组实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是用铝箔包住金属钠,并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在盛满水的试管口下面,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虽然装置比较安伞可靠,但操作较繁琐,有时也排不出气体,有时排出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试管。下面设计一种实验方案,是将钠跟水反应的喷泉实验、钠  相似文献   

15.
现行高级中学物理课本下册第九章“光的衍射”一节,课文倒数第二段叙述“特别有趣的是图8乙,在不透明圆板的阴影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当实验证明了圆板阴影的中心确实有一个亮斑时,光的波动理论就确切无疑地被证实了。”当师生读完这段叙述时,是多么希望能用实验来重现这一亮斑。但是教学大纲上并没有规定这个演示实验,教参书上也没有具体谈怎样演示泊松亮斑的衍射现象实验,中学物理课本中只有泊松亮斑的叙述和  相似文献   

16.
(1)仪器:具支试管2支(20mm×200mm)、带尖嘴导管、干燥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2个)、铁夹等。(2)药品: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品红溶液、NaOH溶液、棉花。(3)操作方法:①向1号具支试管加入经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5mL~6mL,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向2号具支试管加入品红溶液2mL~3mL,连接如图1装置,其中干燥管细口处装有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图1③加热1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红色;2号试管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褪色。④对调1、2号试管,保留1号试管内液体1mL~2mL,加热2号试管,又出现如上的现象(可…  相似文献   

17.
淀粉的消化     
半山 《阅读》2024,(Z6):54-55
<正>下面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过程:(1)取两支试管,分别标上标签A、B。(2)在A试管中放入少许馒头,在B试管中放入等量的米饭。(3)在A试管中加入10ml唾液,在B试管中加入10ml的蒸馏水,分别震荡两支试管。(4)将A试管放在37℃的水中加热,10分钟后取出。后将B试管也放入37℃的水中加热,10分钟后取出。(5)分别向A、B两试管中滴入两滴碘液,充分震荡后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8.
1弯曲了的光线(1)实验步骤①在小水槽中加入清水,让一束激光射入水中,我们会看到,光在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习以为常的现象。②如果你用一个漏斗,伸到水底,慢慢加入一些海波(硫代硫酸钠)的水溶液,你就会看到,原来直线传播的光线变得弯曲了。这是因为加入海波水溶液以后,水变得不均匀了,下层水密度较大,上层是原来的清水,而在两层水之间没用明显严格的界限,光就在这个界层处改变了传播方向,一个习以为常的现象演变成了一个奇妙的现象。这说明在不均匀的介质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③用搅棒轻轻搅动,使水槽中的水变得均匀,你会看到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光的波动特性,指出了光的波动性的理论基础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中所存在的缺陷,以及由此基础而导出的衍射公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最后简介了关于光衍射现象的另一种解释——边界微扰理论,以图达到扩张普通物理光学教学中的知识面和加深知识深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1苯不跟Br2、Br2(CCl4)溶液反应吗?苯不能使Br2、Br2(CCl4)溶液褪色,这是最为常见的情况,似乎是一个不庸置疑的问题。实验1在3支试管里各注入5mL饱和Br2水+2mL苯。振荡萃取后,第一支试管放在有明亮散射光照的教室外窗台上观察,第二支试管放在有明亮日光灯、白炽灯光照射的教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