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唐豆卢军是吐谷浑人组成的军队全国敦煌学术讨论会文集载有陈国灿先生著武周瓜沙地区的吐谷浑归朝事迹一文,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载有齐东方先生著吐鲁番阿斯塔二二五号墓出土的部分文书的研究一文,陈、齐二先生皆据吐鲁番出土有关武周时期吐谷浑归朝文书研究了几个问题,都有创新见解,读后,甚为钦佩。找熟读这一批吐鲁番文书,认为还有一些问题值得研究。这些问题之一:豆卢军这一名称如何解释以及由此而涉及的吐谷浑居住地区历史等等。  相似文献   

2.
黑水城出土文献中有数量可观的纳甲筮法类文书,其中《卜筮要诀》为现存最早将摇钱取卦之法运用在纳甲筮法占卜实践活动中的实例,其方法也传至后世,并成为纳甲筮法起卦的标准法则。本文通过对黑水城所出纳甲筮法类文书的分析,结合纳甲筮法这一占卜体系的内容及其发展,认为黑水城所出这类文书上承唐末宋初的《火珠林》,下启明、清两代的纳甲筮法文献,正处于我国纳甲筮法体系建构之初,其理论体系及概念应用等方面已趋于规范,在文学形式、内容体例等方面也多有建树,对于研究中国纳甲筮法体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文书的流行也反映出纳甲筮法在"河西走廊"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相似文献   

3.
吕德廷 《寻根》2010,(2):48-51
<正>画押是在公文、契约或供词上签署自己的名字或画记号,表示认可文书的内容。顾炎武《日知录·押字》(卷二十八):"所谓署字者,皆草书其名,今俗谓之画押,不知始于何代。"虽然我们对于押字的起源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在唐代已经出现了。敦煌文书中存有大量唐及五代文书,许多公文、契约文书都保留了那段时期的画押。敦煌地区的签字画押应该是沿  相似文献   

4.
邛崃——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的起始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论述了邛崃山及古临邛地区为先秦至汉唐由蜀地通往东南亚、南亚的"南方丝路"和唐宋至近现代川藏"茶马古道"的发祥地和起始地区,在南方丝路和茶马古道文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尼雅遗址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的故地。关于尼雅古城废弃原因,学界有战争破坏、气候变暖、流沙侵袭等观点。尼雅遗址处于西昆仑山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的交汇地区,结合遗址现场呈现的景象和出土文书信息,可以断定地震是尼雅古城废弃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寻根》2016,(1)
正俗语有言:"树大分枝,人多分家。"对于长期生活在村落中的普通百姓来说,随着家庭内部人口的不断增加,子孙成家后各自分家生活是保证相对稳定的家庭结构的一种必要手段。空口无凭,家中长辈主持子孙后辈分家事宜时,通常需要拟定分家文书。因此,分家文书可被视为传统农村家庭中重要的契约型"文件"。过去农村家庭,不论贫富,分家时基本都要立字为据,而且分家文书的制定非常讲究。同样,地契也是乡土村落明确村民之间"土地买  相似文献   

7.
煌学者专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从六万余件敦煌文献中,记录梳理出了三百余件唐代至宋代时期的民间结社文献。其中包括社条、社状、社历、社契、社司转帖、社斋文、社邑文、社祭文、印沙佛文、社功德记等。这批社邑书文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中期民间结社提供了极为丰富珍贵的文献。在这现已整理出来的三百余件社邑文书中,有两件妇女结社的文书:即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由伯希和编为第3489号的《戊辰年正月二十四日(旌)坊巷女人社社条》和收藏于英国图书馆东方写本部,由斯坦因编为第0527号的《后周显德六年正月三日女…  相似文献   

8.
《寻根》2017,(3)
<正>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自发现以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相关研究正在开展。清水江文书何以能够在那个特定的时空广泛流行开来呢?答案可以是多样的,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核心要素是信任。可以说,清水江文书本身就是信任的一种物化的存在。清水  相似文献   

9.
赵贞 《寻根》2008,(3):33-39
敦煌文献中,我们常常在一些行政文书、书信和物资消费账目中看到各种非常形象的鸟形押记和图案,作为某人身份和署名的一种标记而使用,法国学者艾丽白(DanielleEliasberg)称之为"鸟形押"(<敦煌汉文写本中的鸟形押>,<敦煌译丛>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由于鸟形押使用的时代为10世纪中期归义军曹氏统治敦煌以后,因而成为曹氏统治敦煌的标志性符号.  相似文献   

10.
包山竹简所见楚国的文书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山竹简所见楚国的文书制度陈伟官府文书的撰制和运行,是国家机构得以运作的重要条件。1987年初在湖北荆门包山大墓出土的战国竹简,其中大部分就属于楚国官方文书的实物①。这些文书不仅是研究当时楚国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问题的宝贵资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  相似文献   

11.
从一般意义上讲,文书大致分为公文书和私文书两类,清代文书亦然。私文书是私人之间往来的文书类型,如书信、便笺等函件,而公文书则是官府处理公务相互往来的文书。本文主要指公文书。依照文书在拟写和流转过程的基本情况,公文书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一是上行文书,如臣子给皇帝的奏章,下级官员给上级官员的呈等;二是下行文书,如皇帝的谕旨,上级官员给下级官员的批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发现,对秦汉王朝开通"五尺道"、"南夷道"的历史及其对开发夜郎地区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僰道"是"五尺道"、"南夷道"的总称,是南方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僰道对促进祖国统一、巩固边垂及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托秦简文书,解析地方国有财物流转运营是动态考察地方财政史的一个窗口。解读里耶秦简"付受"可见,秦代地方国有财物流转运营情况是:1.接受方向县廷提出申请,县廷下达申请文书到出付方,接受方派遣接受人到出付方接受财物;2.出付方出付财物,制作"付券"(也可由接受人制作),记出账(出计),并上报县廷,县廷下达"付券"给接受方;3.接受方接受财物,记入账(入计),并上报会计凭证"校券"给出付方。整个流程县廷起"中轴"作用,有效促进付受财物的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4.
"二十四治"是研究早期道教绕不开的重要问题,虽然现有成果不少,但关于此问题我们依然知之甚少。现有文献材料并不支持我们完全搞清楚"二十四治"的具体情况,但通过文献梳理,廓清边界,有助于我们理清某些已经形成的固有观念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上游及"藏彝走廊"地区是史前中国古代族群频繁活动的区域,也是古代民族文化借此扩展和传递的区域.本文采用民族学并结合历史学的方法,利用古籍文献、考古资料以及民族学调查资料,试从中国粟及粟作农业及其传播这一侧面,来看长江上游及"藏彝走廊"在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让天下人知道了无量山.然而无量山对于临沧人来说,就好似古代神话寓言<愚公移山>中的太行山和王屋山.今天,祥临公路终于通车了,临沧人就要向无量山说再见了.我作为"半个临沧人".也无不为之感慨.……  相似文献   

17.
卞利 《寻根》2009,(6):4-14
作为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徽学学科的主要构成,上个世纪发现的南宋至民国年间近50万件(册)徽州原始文书,拥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那么,这些文书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流传的呢?其种类和主要内容有哪些?收藏情况又如何?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加以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8.
徽州文书的由来及其收藏整理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利 《寻根》2008,(6):4-14
作为徽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徽学学科的主要构成,上个世纪发现的南宋至民国年间近50万件(册)徽州原始文书,拥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那么,这些文书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流传的呢?其种类和主要内容有哪些?收藏情况又如何?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加以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当人们还沉浸在千年之喜的欢乐之中,传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数据库部社会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将本刊选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的喜讯,通知说:"中国社科院所收录的500余种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是从全国3000多种人文社会科学期?..  相似文献   

20.
何巧云 《寻根》2009,(6):22-26
刘哗原、郑惠坚在《中国古代的祭祀》(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一书中指出:“所谓祭祀,简约地说,就是用礼物向神灵祈祷、致敬,以取得它们的护佑,消灾获福。”祭祀活动反映了群体社会的民间信仰。在留存至今的50万件(册)徽州文书中,有关祭祀活动的文书达数千件(册)之多。这些祭祀文书深刻地反映了历史上特别是明清至民国时期徽州人的精神生活和信仰世界,对徽州社会史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