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玮 《寻根》2011,(1):64-69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的极盛时代,自唐会昌灭法后在中原衰微的景教沿着当时畅通无阻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再次传人内地。北至和林,南至泉州,景教徒的身影无处不在。由于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优礼政策,景教在元朝冶域下十分兴盛,景教汗八里大主教区和唐兀大主教区在元朝领土上存在了上百年之久,领辖有大量教徒。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西方汉学界发生了一场关于《方氏墨谱》中一幅题为“函三为一”插图的广泛争论。翟理斯认为插图的主题为“三位一体”,图中人物分别为耶稣基督和两位景教牧师;劳费尔、夏德、庄延龄、马伯乐、沃纳等人认为插图主题为“三教合一”,图中人物分别为孔子、老子和佛陀。中国学者黄伯禄也参与其中,并带来了具有相当解释力的材料和观点。这场争论虽然并未形成关于景教东传另一历史遗迹的共识,但最终推进了西方汉学界关于中国古代宗教与哲学核心问题的理解。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20世纪初期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面貌,也揭示了此时处在发展转型过程中的西方汉学所具有的鲜明阶段特征,理应成为汉学发展学术史和中西文明互鉴史上值得重视的一页。  相似文献   

3.
李苦禅(1899-1983)是中国山东省一个贫苦农家的儿子。他靠着乡亲们的帮助,勤工俭学和租拉人力车的微薄收入,以刻苦的学习和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中国第一座现代美术最高学府的优秀生,他是中国最早接受西方绘画教育的学生之一。他又是中国近代最具有影响的绘画大师徐悲鸿和齐白石最早的学生,他率先响应徐大师“中国画要中西结合”的号召,在20年代中期发起了“中西画会吼虹社”,走在了中国画革新的前列。李苦禅的“中西绘画结合”绝不是两种技巧表面的撮合堆砌,而是把西画重视客观写生与人物花鸟解剖结构的美,以及自然光色…  相似文献   

4.
赵强 《世界文化》2001,(2):31-32
美籍华裔大提琴家马友友被赞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和“一个奇迹”,1978年曾荣获“爱佛瑞·费歇”大奖。马友友1955年生于巴黎。他的父亲马孝骏曾任教授,是一位小提琴家,早年从中国移民到美国。母亲玛丽娜以前是位歌唱家。在马友友的眼里,父亲是个“严厉的家庭教师”。父亲教他法语、中国历史和音乐,还要他每天背诵两段巴赫的曲子。四岁时,他就能够演奏巴赫的组曲。不久,一位给他以很大影响的人进入了他的生活,那就是艾萨克·斯特恩。“第一次听他演奏时,他才六岁,大提琴都比他高。”斯特恩回忆道。马友友一家移民到美国时…  相似文献   

5.
雄壮马头琴     
会哭的乐器,一定是能够打动人的乐器。初春,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办的“内蒙古长调和马头琴”音乐会上,马头琴演奏大师齐·宝力高所率领的“野马马头琴艺术团”的出色表演,令北京观众充分领略了马头琴的独特艺术魅力。齐·宝力高说:“马头琴是民族乐器中解放弓子的乐器,与其他乐器不同的是其琴弦的振动力,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向外扩张。拉空弦时,其音就像刚降生的婴儿的啼哭。”从小活佛到马头琴演员1944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俗称是龙抬头的日子,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拉胡少村的老活佛齐根德扎布家又诞生了一个男孩,这是他的第18个儿…  相似文献   

6.
季羡林先生在谈到陈寅恪先生的洽学方法时说:“寅恪先生曾在几个欧美国家留学,在德国时间更长,受业于Heinrich Lüders(亨利希·吕德斯)诸大师,学习梵语及其它古代语言文字,深通德国学者的治学方法。结果他把中国考据学和德国考据学严密地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再济之以德国的彻底性,写为文章。  相似文献   

7.
陆家齐  苏音 《世界文化》2007,(12):33-33
安德烈·德尔·萨托是佛罗伦萨的画家,他的绰号“德尔·萨托”是“裁缝”的意思,他的父亲是裁缝。从1518年到1519年,萨托在法国为弗兰西斯一世工作,除此之外,他基本上都在佛罗伦萨度过。在那里,他作为16世纪初叶的画家,和巴尔托洛梅奥一起,成为引领当时画坛的人物,作的作品主要题材是宗教画,包括一系列壁画;他最著名的祭坛画《圣母和弹竖琴者》,其庄严优美可与拉斐尔媲美。可惜他的绘画缺乏活力和深度,否则,他可以跻身于绘画大师之列,艺术史家兼画家瓦萨里认为这一点与他的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8.
被誉为“无言的节日”的’94上海国际哑剧节,于3月18日至22日隆重举行。短短5天中,上海观众或在剧场,或在公园,或在荧屏上尽情享受了各国哑剧大师带来的愉快和欢乐。这里撷取两个幕前幕后的花絮,以飨读者。《我的儿子》由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推荐来上海参加哑剧节的罗伯特·卡尔顿是首届美国哑剧节及芝加哥哑剧周的创始人,曾在芝加哥独幕剧艺术节上荣获“表演大师奖”,还在纽约国际电视、电影节获得银奖。他的表演被评论界称为“传达了当代美国人的情感”。每场演出前,卡尔顿都要脚踩溜冰鞋,化好妆,在观众厅前的场地上穿梭滑行。只…  相似文献   

9.
宋育仁曾于1894年被清延任命为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出使期间,他认真考察、研究外国政教和社会风俗,对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体会和认识.他提出的处理近代外交关系的一些准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教元气满乾坤──来辉武与“505”事业成功的奥秘马守祥,焦昶智,眭志恒在中国内陆腹地,莽莽黄土高原上,在秦王挥剑扫六合的出发地,曾上演过多少威武雄壮的历史剧目,出现过多少千古风流人物。而今,在历史向21世纪跨进的时候,在呼唤英才而英才辈出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歌德在评价启蒙思想家卢梭时曾说过:“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则开始了一个新时代。”路德维希·梵·贝多芬(1770-1827),这位与上帝相通的人,结束了欧洲音乐的古典时代——经海顿、莫扎特,他把古典音乐的理想推向最高峰。同时他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它既不属于过去,也  相似文献   

12.
若从俄罗斯现实主义油画大师中找出一位最具代表性者,安德烈·梅尔尼科夫(Andrei Milnikov)应属不二人选,就他对当代与后辈艺术家的影响及其作品的开创性而言,这位始终带着深蓝色呢绒扁帽、身着深蓝色西装外套、长年任教于列宾美术学院的画家,被推举为近代俄罗斯艺坛的大师,的确实至名归。安德烈·梅尔尼科夫1919年生于伏尔加河岸的帕夫罗斯克小镇,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梅尔尼科夫是列宾美术学院的领军人物,前苏联时期他曾3次获列宁和斯大林勋章,并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是前苏联获此荣誉最多的艺术家,现年过八旬的他,仍坚持教学和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3.
李永翘 《寻根》2001,(2):46-50
我国的古人早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干,就是这样的一个“盛名之下,谤亦随之”的人物。尽管他一生中“视事业犹如性命”(大千自语),奋勇攀登上了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取得了辉煌巨大的骄人成就,但他也曾屡受世人“争议”,就是在其逝后,也未能摆脱掉对他的“杯葛”(boycott)。  相似文献   

14.
午马奔腾     
刘桂云 《寻根》2014,(1):4-6
《诗经·小雅·吉日》中有这样一句:“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唐代孔颖达的解说是:“必用午日者,盖于辰,午为马故也。”意为选择午日为“既差我马”的吉日,只是由于十二生肖午属马的缘故。宋代王应麟将此举为“午马之证”。  相似文献   

15.
从康拉德偷学来的一些“招数”─—老舍《二马》解读王润华“康拉德在把我送到南洋以前,我已经想偷学一些招数”老舍在1924年夏天乘船到伦敦,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国语文,1929年夏天离开。离开英国後他先到欧洲去旅行,①然後到新加坡教书约半年才回国。②...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09,(12):70-71
王天德于1934年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6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1960~1962年,他参加文化部委托浙江省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举办的罗马尼亚专家“埃乌琴·博巴油画训练班”,结业后回母校油画系任教,副教授,1994年退休。其画作《铁路工人》曾参加1964年《西北五省(区)第四届美术作品展》并入选当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美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与病”是一个较为边缘化却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之一。自古以来,虽然以“病”作为诗的主题在诗歌发展史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呈现,但是在漫长诗歌长河中也从未间断过。《诗经》最早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相关诗句,如《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馗”;“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诅矣,我马瘩矣”。  相似文献   

18.
王韬是清朝末年一位著名的文人和政论家。他曾遍览西学,周游欧洲,考察日本,在著名的牛津大学演讲,辨析中西方之哲学;在日本,他以文会友,诗词互答,提倡学习西方之所长。他是变法图强的先进分子之一,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多贡献。王韬原名利宾,1828年生于江苏省甫里县,父亲是位乡村塾师,以教书维持家用,家境十分清贫。王韬从小天资聪颖,喜读诗书,且胸有大志。他9岁时就“毕读群经,旁涉诸史”,写诗作文落笔成章,只是养成了一派落拓不羁的“名土气”。王韬17岁时考上县学第一名秀才,18岁时便赴金陵闹试。但是这位风流…  相似文献   

19.
友光 《世界文化》2008,(11):48-48
众多仪态端庄、美丽与才情兼备的俄国女子远赴西方,成为艺术家们心中永远的“女神”。芭蕾舞演员奥莉加·霍赫洛娃的舞姿使著名画家毕加索倾倒,最终成为他的妻子,给他生下长子保罗;野兽派绘画大师马蒂斯选择了利季娅·杰列克托尔斯卡娅当模特,这种合作关系持续了22年;起初被法国著名诗人艾吕雅称为天使的加拉,后来成为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妻子,  相似文献   

20.
第四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暨第二届北京国际戏剧演出季于2004年4月27日至5月31日亮相京城.在为期35天的活动中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的30余个外国艺术团体和10余个国内艺术院团相继献演于首都的文艺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