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戴复古的山水诗不仅注重抒写胸中丰富的情理世界,在审美艺术上也取得不凡的成就。总体上看,戴诗不作一般的敷彩设色,而是表现出较强的写意艺术,扩大诗的审美内涵;在审美空白艺术方面也有着过人之处,追求虚静空灵的审美意境,句清意新,极富美的张力。审美空白艺术到唐人手中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美学规范,宋代以后得以深化和完善,戴复古在其间也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庾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热点 ,尤其是对庾信入北后的心态及“乡关之思”的理解 ,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庾信性格具有矛盾复杂性 ,其生平遭际的曲折变化与独特性格相结合 ,形成他多变的心态与丰富的情感。他在诗文中 ,借用大量典故来寄慨抒怀 ,“乡关之思”由此产生。“乡关之思”具有哀梁亡、悲民生、叹身世、恋故土等多重涵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儒家的复古现象进行了考察,认为儒家复古论者(以下简称复古论者)的美学理想是:一、以和谐美为其审美理想的极致。具体地说,即倡导中和的审美趣味、优美的审美类型和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复古论者标榜和谐美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这种美对实现他们的社会理想有导引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和谐美是一种完美无缺的美。二、在审美理想的现实性上复古论者追求崇高之美。这种对崇高的追求是出于文学为政治服务的传统;出于复古论者对道统、文统的崇拜以及自接道统、文统的“私心”;同时还出于崇高自身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4.
庚信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大热点,尤其是对庚信入北后的心态及“乡关之思”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庚信性格具有矛盾复杂性,其生平遭际的曲折变化与独特性格相结合,形成他多变的心态与丰富的情感,他在诗中,借用大量典故来寄慨抒怀,“乡关之思”由此产生,“乡关之思”具有哀梁亡、悲民生、叹身世、恋故土等多重涵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新近发现的戴复古为其族侄戴丁之妃毛氏所撰的墓志铭,考证了有关戴复古的几个存疑问题:一、戴复古的卒年;二、戴复古与戴丁的关系;三、戴氏祖坟的所在地。文章为戴复古研究提供了新史料,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征新时期词创作始于1976年,而以1988、1989年之交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亮丽,后期沉郁;刘征词以“熔冶苏辛”为其审美取向,得苏之“清”而得辛之“壮”,故其审美品格为“清壮”;自苏辛入而由苏辛出,扬其长而避其短,故刘征词审美取向之心理机制不在复古,而在创新,不在膜拜,而在超越。  相似文献   

7.
作为江湖诗派前期大家,戴复古诗歌由四灵窥入,出入晚唐,又时参江西诗法.他既有取于四灵的风神韵味,又济以江西气格.在创作思想上,他更明确倡导以诗歌抒发忧国伤时的江湖廊庙之思.戴复古立论持中,主张永嘉、江西互益互补,并以自出机杼为诗学目标.这种主张扭转了南宋后期的诗坛风习,促进了江湖诗派与江西诗风的最终合流,并进而影响了遗民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离愁是由古代文人的征戍、宦游和流放而引起的,有其生成的传统文化基础和底蕴,正是蕴寓在独特而丰厚的文化生态下,离愁才包容衍生了乡关之思、功名之憾、民生之忧三大美学内涵和精神特质。这是一个多层互指的审美情感体系。在当代的接受美学视野下具有文学思想艺术张力生成的无限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徐霞客与戴复古分别是明代和宋代的文学家、爱国主义者,都是一生布衣,行走于山川大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二人均生当末世,家境相似,历尽艰难,各成正果。徐霞客写出近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而戴复古则作诗词2000余首,现存《石屏诗集》,留诗词1000余首,他们是旅游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对比徐、戴二人的作品,一长于深入观察,科学记录,注重地形地貌的客观描述;一长于诗意的挖掘,注重人文,以情动人,两者各有千秋。而戴复古的诗词大多寄寓着家国之思,有着国之将亡的切肤之痛。特别在现实中出现民族危机的时候,往往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力更大。  相似文献   

10.
汉宁波天一阁藏《四明桃源戴氏家乘》收录有宋南塘谱系和南塘谱实,明确记载了南宋著名诗人戴复古的世系和生卒年,是新发现的有关戴复古研究的重要文献。该谱流传有序,其内容与戴复古诗集和近年发现的戴氏族人墓志铭等史料可相印证,比较可靠。谱载第一世戴溢从福建迁来,历叙其八传至戴复古,据此排出了十分直观的南塘戴氏十一世的世系表。戴复古谱名硅,字式之,号石屏,生于乾道三年(1167年)十二月四日,卒于淳裙七年(1247年)三月十三日,年81,娶吴氏,继娶楼氏,合葬屏山白岩下。今后可标作:戴复古(1168—1247年),这样可以消除文学史上的问号了。  相似文献   

11.
晚清闽南著名诗人林鹤年的《福雅堂诗钞》中有大量吟咏家乡安溪胪传乡的诗歌,这些乡园诗歌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诗歌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家乡的风物、人情,展现了山乡特有的风俗之美,充满了闽南浓厚的生活气息;诗歌分别写于诗人生活的不同阶段,展现了诗人一生的主要心路旅程,映射了一个传统文人在晚清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的真实心理,具有时代深刻的印记;诗歌以家乡景致和乡民形象创造出来的独具个性的意象群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也大大增加了乡园诗歌的情感厚度。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诗歌对大自然的歌颂与向往、恰当的文字与诗人自身感情的结合、个体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契合等,呈现出自然美、形式美、和谐美等美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丰子恺先生的漫画具有悲悯色彩,似心灵的诗篇,传达独特的美感。最感染受众的莫过于其护生情结与慈爱襟怀。在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影响下,其漫画显露深沉的仁慈、博爱、呵护生命、向往美好的思想倾向,传达批判精神,体现人生甄读、人格思辨、人性拷问的思想特质,进而成就其鲜明的漫画艺术特色。其艺术人生感人至深。探究其艺术品格及赋与当下"艺术兴学"的启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代诗人中最擅长借月抒怀的当属李白,他笔下的月融汇了诗人的许多情感因素。李白将自己的主观感受投入“月”中,借月来抒发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抒发内心郁郁不得志的悲苦,并把自己的理想也寄托给明月。  相似文献   

15.
申艳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语言传达举重若轻,深刻的人生感悟、锐利的批判精神灌注于众多的物象之中,体现了诗人的忧患、悲哀与顽强。在对故乡的深情凝望中,申艳不仅为农耕时代的人性美、古朴美唱挽歌,也为农耕文明的漫长与停滞、窒息活泼的现代生命感到悲悯。  相似文献   

16.
《故乡》写的是鲁迅回故乡搬家之事。从文字的表层看,鲁迅对故乡没有多少依依惜别之情,反倒是充满失望之情,可是,从文字的背后看,鲁迅对故乡又是依依不舍,充满思念之情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鲁迅表面上想通过对故乡的失望来"忘却"故乡,减轻思乡之痛,而在内心深处却又深深地"怀念"故乡。吊诡的是,鲁迅对故乡的文字表层的失望之情与文字背后的思念之情都是通过对故乡的景物的描写以及对闰土、杨二嫂的描述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一流作家,自然美、真率美和旷达美是其诗文美学特征的主要方面。陶渊明美学思想的主要源头在道家,老庄的自然观、求真贵真思想和天地赋命的旷达情怀对陶渊明产生直接影响,而陶渊明的诗文创作则实践了道家的美学思想并将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吴镇是清代甘肃临洮著名诗人,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吴镇出仕以后曾在山东、湖北等地为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后返回故乡。他一生书写了大量歌颂家乡的诗作,以《我忆临洮好》组诗而闻名,其作品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爱恋。  相似文献   

19.
祖咏的诗歌具有美而不乐的特点。其中"美"的特点多存在于朴素真切的生活画面和自然简洁、含蓄有味的语言中,包含寄情山水、怀友思乡、刚健精神的情怀美。其中"不乐"表现在悲仕途之不顺、惜朋友之离别和念远离之家乡。此外,祖咏诗歌"美"与"不乐"的特点是由绝假纯真的本性、山水吸引、娴熟的审美技巧以及生活的时代背景、自身性格和生活经历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1937年以后任钧的诗充满了抗日激情和批判精神,表达了对民族革命战争胜利的渴望,揭露了重庆大后方的政治黑幕,也彰显了其认同"国防文学"口号的立场和限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任钧在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纯朴的爱家爱乡的客家精神的导引下,爱国激情被再次点燃,创作了很多情绪激昂的颂诗,并继续延展着中国诗歌会的诗魂。任钧的诗作也存在"以力伤美"等艺术缺陷,但瑕不掩瑜,不懈的艺术追求和崇高的精神品格使其成为一个著名的用生命和血泪书写真、善、美的客籍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