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当代现实主义学,其历时性史线涵指40年代至90年代间的学。由延安艺(10年)、建国学(30年)、八十年代学(10年)、九十年代学(10年)四个形态各异又相承辅的板决构成。在不同的时代政治、社会风气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学系于时序,与世推移的“发生期”、“发展期”、“转换期”、“蜕变期”各自个案段界特征,呈示出陕西当代现实主义学整体形态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2.
著名外国文学专家马家骏教授 ,中共党员 ,河北清苑人 ,192 9年生 ,194 9年入西北大学师范学院 (今陕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学习 ,195 3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其间于 195 6年 2月至 195 8年 8月 ,在北京师范大学苏联文学进修班随两位苏联专家学习二年半结业。曾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全国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独著《美学史的新阶段》、《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等 5种 ,与女儿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 3种 ,主编《世界文学史》、《高尔基创作研究》、《当代苏联文学》等 8种 ,编著《欧美现代派文学三十讲》、《外国诗文选读》等 4种 ,参加编著《马列文论百题》、《屠格涅夫研究》、《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 4 0余种。曾连续四届获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又获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称号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已列名《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第 2 7版 )、美国《世界名人录》(华文版第 1卷 )等中外 4 0多  相似文献   

3.
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教育(Bildung)、可臻完善(Perfektibilitat)和博爱的思想外,歌德在其晚期作品中发展倡导的世界学构想无疑属于歌德时代影响最广的化政治主导观念之一。相对于那种由语言和传统,民族的神话、象征和榜样以及化模式和——并非不重要——社会结构与制度决定的民族学而言,出自歌德辞世前十年的关于世界学概念和主题的草稿、笔记和言论则表现为“学规划的另一选项”。身处十七世纪法国化霸权的威压之下,  相似文献   

4.
薛瑞生(以下简称薛):(1937—),男,陕西蒲城人,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著有《红楼采珠》(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东坡词编年笺证》(三秦出版社1998年)、《红楼梦谫论》(太白文艺出版社1998年)、《清真集校注》(与弟子孙虹合作,中华书局2000年)等著作多部,在《文学遗产》、《新宋学》、《宋代文学研究丛刊》(台湾)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另有《诚斋诗集校笺》、《柳永别传》、《周邦彦别传》等著作即将出版。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几年,对杨义先生的多篇学术访谈在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赵稀方关于治学轨迹演变和治学问题的访谈(载《东南学术》2003年第1期),杜悦、邵宁宁关于"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访谈(分别载《中国教育报》2004年12月16日、《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袁盛勇关于"重构现代中国学术方法"的访谈(载《学术月刊》2005年第11期),安文军关于材料、视野和方法的访谈(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1期),李思清关于人文学"返本创造论"  相似文献   

6.
韩国人已经认识到中国文学是一门很人研究价值的学问,又是很有研究领域.据韩国中语中文学会(1)的论文集<中语中文学>第35辑附录(2004年6月)介绍,韩国有150多所大学开设了与中文有关的系、部,从事中文教学的教授约有800名,几十个系、部已开设硕士和博士课程.  相似文献   

7.
地域文学是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在地域文学研究中,不管是对于地域作家(群)的研究还是对地域文学或地域文学流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域环境、地域文化(民俗)以及蕴于其中的生存哲学。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研究地域文学,能拓展视野,突破创作和研究的狭隘,深化文学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马是中、港、台之外的华文文学重镇,华文文学自1919年扎根于新马,一直接受中国文学的灌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促使马华文学向本土独特性方向发展,同时因殖民地政府政策,禁止中国书籍输入,断绝了中国与新马之间的文学交流长达40年。香港在1959—1975年取代中国的角色,大量向新马输入各种文艺书刊,影响马华文学的发展甚大。此文从香港期刊、香港文艺丛书和作家方面,说明香港文学对新马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称兵团)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整个文学框架中具有特殊性。它是指反映1949年第一野战军进军新疆至今这段时期表现兵团各项事业发展的文学,并具阶段性,是由军旅文学、军垦文学及屯垦文学组成的共同体,具有崇高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清代文学研究的进展是明显的:它已由一种"义理、考据、文章"为内容的旧式"学问",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近代人文学科;由前科学状态走上了近代科学的轨道;由宗经、征圣的研究到科学的、理性的、人性的研究;由独尊某一种观念的研究到多元化的研究.通过对清末民初(1898~1928年)、三四十年代(1929~1949年)、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1950~1977年)、最后20年(1978~1998年)四个大的文学时段的研究,可以明了这一学术嬗变之轨迹,也可以认识近百年来清代文学研究的一些学术盲点及不足.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的中国评论界,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异军突起,成为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朵奇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中的一个主流声音,还是中美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结合的产物。美国亚裔文学的学术性研究始于1982年,直至今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已成功的走出边缘地位,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三十年以来,国内学者应用了多元和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以汤亭亭和谭恩美为例,对国内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研究、叙事学研究和文体学研究作一个总体回顾,并提出建议和展望。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的形式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前景比较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阅读最重要是阅读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由知识因素、思维因素和技能因素构成。这其中知识是基础,思维是关键,技能是保证。因此,必须在平时的阅读训练过程中,注重提升阅读者良好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自觉性、思维的条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思维的整体性、思维的创造性等),握好以下三方面就显得很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倾心一爱     
生命的美在于我们有机会接受爱的滋润,感受爱的温馨,播散爱的芳香。于是,我们倾心于名著,感受文学的魅力;倾心于景色,体验自然的情趣;倾心于色彩,发现艺术的美丽;倾心于生活,让每一个平凡的点滴都因此而充满诗意。请以"倾心一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努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06年太原市中考试题)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文学     
2009年,人类社会步人新世纪已将近10年.世纪,按<当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纪年的单位,从耶稣诞生的那一年算起,一百年为一个世纪.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每一特定的历史时代,文化背景总会带来特定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5.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对吴季札在鲁观周乐的一篇记载是很能体现上古“陈诗观风”的特色的。它具体描述了季札按次序听取《诗三百》的各个部分的诗乐评论,是从美学、从诗乐特点来考察探讨各国风俗民情和政治盛衰的精彩、深刻的概评,实际是比较了当时各国、各民族(如周、楚等族)的文艺。这样,它就不单是对《诗经》最早的完整、具体、系统的一篇评论,而更应该是我国最早的一篇完整的文艺评论或(一代、各国的)作品风格论,同时也是最早的一篇完整的文学比较论且是比较文学论,自然也是最早完整的一篇美学评论。前此,对此珍贵文献和…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学科--时期划分法,历来各家学派说法不一,有把"十七年文学"和"文革文学"归入现代文学之说,有只把新世纪文学作为当代文学之说.其实文学的发展和演进是不能断层和切割的,何况在中国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它又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依据此,当代文学60年的时期划分应为:建国以来的文学、新时期文学、转型时期文学、新世纪文学.  相似文献   

17.
在近年的文坛上,新时期文学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复杂存在。对其时限、性质及与五四文学乃至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关系的界定一直未有定论,尤其是关于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有人称新时期文学是对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断裂甚至反叛,亦有人指出其应是一种对文革二元论的隐性回归。本文试图采取相对客观的态度,立足于文学的真实,对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的关系作一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程纲要、教学大纲)目标中欣赏能力、鉴赏能力、鉴赏与评价能力的演进做一梳理,说明欣赏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的演进符合文学作品的教学规律、符合文学作品的教学的认识规律、符合高中生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传播视域下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媒介文学化与文学媒介化两个维度。考察新世纪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发现,文学媒介化借助于新媒介(网络与手机)得到了大力彰显。网络文学与短信文学既是文学媒介化的结果,也是文学媒介化的新宠。文学媒介化不仅使网络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也使短信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更,从而在整体上促使新世纪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变迁。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中古文学(汉—唐)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8月18日至21日在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当前中古文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各自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与评议。内容涉及中古文学史研究、中古文学与文化关系研究、文献文本、考证及辨伪研究等方方面面。会议为今后中古文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