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持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特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理念、个性特征、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反映,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特性、创造性的表征.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个性具有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发展性以及社会性和政治性特征,本源于教育者内在素质差异、教育民主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2.
教育者的时间素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时间高效运用的前提,能够助推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自觉关注时间的价值,并不断提高对时间的质、量的把握与运用水平,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上的适宜性、时机的把握与利用程度、施教时限的选择与控制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反观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于管理部门、学术研究与教育者三方面的影响,教育者的时间素质严重不足,并集中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的利用率、实施频度、节奏把握与时机选择等方面。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时间素质的培养需要着力关注教育者时间心理品质的养成以及相应的学理支持与管理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的个体价值被等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仅被认为是对教育对象而言的,这既遮蔽了教育者个体性价值主体,又笼统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恰当地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的个体价值,既要澄清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不同所指及其属性对个体教育者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政治性、形而上和渗透性等与其他实践活动所不同的特点,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特点,对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者转变教育理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精准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体现为面向教育对象的精准需求把握、精准内容供给以及精准思想引领,以期实现从“普遍漫灌”到“精准滴灌”的理念革新和从“大而泛之”到“精而准之”的效度跨越。精准思想政治教育是技术发展和育人实践需要的综合结果,既具有现实价值性,也具有发展必然性。但基于哲学思辨的高度,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还存在“关注显性需求”与“把握全面需求”的标准之争、“扩大数据支撑”与“远离心理防线”的边界之争、“全面数据揭示”与“隐性信息遮蔽”的真伪之争、“借力数据赋能”与“强调数据权威”的取向之争等可能诱发价值冲突的争端,需要积极思考和应对。深刻透视这些复杂争端,既是深化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必要举措,也是推进精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曾经归属于教育学科之后,而致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有教育学科对于教育过程的理解与认识。因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关问题的厘清能够为学科带来新的剖析与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本质应该集中于教育者的价值引导活动和受教育者有效进行思想道德建构活动的双向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应该是教育者平衡学术学科要求与政治立场,有效沟通受教育者与解释政治运行,受教育者发挥自我选择与自我生成的主体权利。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应该引入社会规范对于人的思想政治道德提升要求与人们期待的道德实现之间的矛盾,具体矛盾应该在要素矛盾、过程矛盾、系统矛盾所提供的可能性中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在于厘清规律与规律的价值性运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书院制”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模式备受关注。书院制倡导通识教育,其价值意蕴、培养目标、教育教学与实践、育人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互补促进的。周口师范学院知新书院深刻把握与认识通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意蕴与价值,充分发挥“书院制”独特优势,实现书院制育人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和通识教育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8.
实践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个体主体性的发展、主客观统一性的实现、思维真理性的检验等思想政治教育生成发展的重要方面皆以实践性为基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众多论断深刻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激发教育对象能动性、增强教育者自为性、强化教育过程历史性的价值指向;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破除虚假观念、深入感性活动、确证人的本质的实践性特征。这些论断为深刻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属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升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9.
博物思政是旨在运用博物馆、博物资源、博物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和形态。新时代深入开展博物思政,应不断深化对博物思政内涵要义、价值意蕴、实践理路的认识与理解。在内涵要义上,应根据“博物”与“博物学”的原初意蕴,厘清博物思政作为“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学问”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意涵。在价值意蕴上,应以博物馆之“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博物资源之“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博物学之“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在实践理路上,应坚持实践体验与价值引领齐头并进、资源运用与人才培养同向发力、学科发展与文明交融相得益彰,以博物馆、博物资源与博物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博物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论题,从以“美”的视角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转向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在美,这种转向具有鲜明的时代境遇。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变化的时代要求、“客体”变化的现实诉求以及“介体”变化的实践需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由潜在走向显现。基于“审美性”的价值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具有巩固价值自信支撑、体现美好生活追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意蕴。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生成机理,通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感性之美、方法知性之美、真理理性之美以及要素和谐之美、教育过程之美、系统格局之美等,从“静态要素”与“动态机制”的双重维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性培育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应用上面临着忽视个人的自我价值、忽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和载体缺乏多样性、创造性等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人性化应用.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人性化应用的还有教育者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程度、受教育者的接受配合程度以及教育环境因素.马克思主义人学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人性化应用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提高教育者素质、优化教育环境、优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载体来提高载体应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时效性,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高校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忽视个人自我价值,忽视学生自身诉求,忽视青年人的多元化价值追求等问题,由此而形成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隔膜和对立,制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形象和实际效果。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转变教育者指导意识,提高教育者主体素质、优化教育环境、优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载体,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德商、智商、情商与逆商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理论、教育过程和教育环境的认同度、认知度、掌控能力和应对能力。缺乏德商、智商、情商和逆商中的任何一种,都可能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受到制约。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把坚定信仰与学习理论、认识自我与社会实践、明确目标与情绪调节三者统一起来,积极强化综合素质培训,建构相关的评估机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者德商、智商、情商与逆商实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4.
杨宁  昝久占 《成人教育》2012,32(6):100-101
当前,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不健全,教育管理认识、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不足,教育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相脱离,信息网络发展对高职高专学生思想冲击严重.因此,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度和教育管理水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特点积极开展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属性表现在政治性、形而上、渗透性三大特征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缺失体现在管理层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知偏差、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存在片面认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观念狭隘。实践属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辩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加强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根本问题。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中心主导的“教育者主体”即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在现实中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主体间性”作为社会交往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有着独特的理念和优势,在主体间性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其内涵十分丰富,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辅导员教育个性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教育个性,是指其在对大学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内在和外显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心理倾向等个性特征的总和。它对大学生理想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与有效性、体现辅导员自我存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辅导员教育个性的养成,要注重对大学生特征与教育环境特点的准确把握,教育理念的深化与更新,教育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独特人格素质的提高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主体间交往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交往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应从“主体-客体”生产实践观走向“主体-客体-主体”交往实践观,从根本上使以“物的世界”中的主客体关系转变为“主-客-主”交往实践关系的“人对人的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转换。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发生和主体间关系的处理,形成一个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场域,指向教育者“价值引领”与受教育者“主动建构”的有机结合,促进主体间心灵对话、道德体验、理解共识的不断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实践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育理念滞后、对教材认识偏差,大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不到位、学习不积极,教学内容重复性和形式性强、缺乏对现实的解释力等诸多因素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价值的实现,严重制约了其有效性的发挥。精准把握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态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完善领导体制,切实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具有政治性、形而上及渗透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缺失体现在管理层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认知偏差、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存有片面认识及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狭隘观念上。实践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为辩证分析它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在社会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实践的条件和机会、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