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李彬教授的《清潭杂俎——新闻与社会的交响》,近日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再版。此书系作者于教书、读书、著书之余,部分演说、序跋、书信、杂感、记游等文章的结集,按照作  相似文献   

2.
左灿 《东南传播》2021,(1):77-82
2020年11月17日下午,以"《新莱茵报》的编译与研究"为主题的《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年增刊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线上和线下的与会代表们都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出版的这期《新闻与传播研究》增刊表示赞赏,对陈力丹教授团队的编译工作表达了敬意,并围绕《新莱茵报》的编译出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编委、研究员季为民主持了研讨环节。  相似文献   

3.
《新闻爱好者》2012,(13):35
刘梓良,本科就读于内蒙古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硕士免读,1996年至1999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9年博士毕业后,在中国记协国内部调研处工作,任负责人。现任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四川大学新闻研究所兼职教授。其学术专著《社会.教育.人——赤峰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获赤峰市"五个一"工程奖;博士论文《主体性教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一书近日问世。这是一部填补我国新闻史学研究空白的力作。该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国家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思想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也是国  相似文献   

5.
王亮 《编辑之友》2012,(9):55-58
通过对2006年~2011年间发表于《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上的传媒经济研究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发现传媒经济研究的理论化程度和方法运用不足;以产业宏观问题为研究对象,新媒体并未受到太多关注;新闻传播学理论对传媒经济研究影响较小;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为研究主体;研究受到了较多资助.  相似文献   

6.
一、社会新闻的起源与发展社会新闻是新闻的“鼻祖”,自人类有原始的新闻活动以后,便有了原始的社会新闻.据考证,我国最早见诸文字的社会新闻,是唐代尉迟枢所撰写的《南楚新闻》①,之后,宋代的小报上已有社会新闻.到了近代,报纸上的社会新闻逐渐多起来.较早刊登社会新闻的是1815年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刊刊登过《忤逆子改悔孝顺》、《不忠受刑》、《官司受贿之报》等.在近代商业报纸上,社会新闻往往占据报纸50%的篇幅,其中灾祸新闻自然是重要组成部分.1872年在沪创刊的民营报纸《申报》,就很重视社会新闻的采访与刊登.  相似文献   

7.
《当代传播》2007,(6):12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科责任教授、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所著《新闻理论新编》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是经教育部确定的“十一五”国家重点教材。此书是以作者2003年出版的《当代新闻理论》为基础和依据撰写的。它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新闻教学与研究的理论思考和经验积累的结晶。此书注重吸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改革所取得的经验,在框架结构上,尽可能地汲取同行们的智慧,形成了较为规范的新闻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8.
刘世树 《中国记者》2015,(2):104-105
由于工作的缘故,近些年来,我相继认识和接触了一些在不同领域颇有成就者,其中就包括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白润生教授。白教授196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在《工人日报》当过编辑,1979年调入中央民族学院(现中央民族大学)任教,他独著或以第一作者出版的教材、专著、工具书就有14部,代表作有《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等,先  相似文献   

9.
《当代传播》2006,(1):83-83
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新闻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謇、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一书,最近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0.
李展 《东南传播》2014,(1):30-31
<正>《东南传播》学刊是福建省惟一的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受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各位教师、学者的重视。欣闻学刊计划于近期诚邀两岸学者共建"海峡传播"研究专栏,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从事台湾媒体研究的几位教师以及经常合作的一些台湾学者就"海峡传播"研究的今夕与未来进行了讨论,祝愿《东南传播》学刊把这一专栏办成具有较高学术水准和社会价值的两岸学术交流平台,大家讨论的意见由我总结整理如下。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张铭清教授从促进海峡传播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提出了看法。他认为,"海峡传播"是两岸交流中最重要的项目,因为两岸隔绝几十年,最需要通过传播增进了解,建立互  相似文献   

11.
郑保卫:1945年生于山东,1964—1969年和1978—1981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攻读本科和研究生。先后就职于北京国际政治学院、新华社中国新闻学院、新华社国内部。2002年5月,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重点人文社会科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课题涉及新闻学基础理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修辞、新闻法制、新闻教育、媒体经营与管理、通讯社历史与发展等方面。代表性著作有《新闻学导论》、《当代新闻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与新闻思想研究》等。被评为新华社优秀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韬奋园丁奖,获北京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2.
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刊《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第一期近日出版。该刊主编为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甘惜分教授为会刊题写了刊名。会刊以探究新  相似文献   

13.
李杉 《当代传播》2011,(5):88-90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广告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广告学学科的建设初具规模.笔者从广告学术论文发表30年的轨迹为切入点,通过对1979-2008年《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五本新闻传播类代表性期刊中全部论文的采集和对其中广告类论文的分析,提出并试图回答影响广告论文...  相似文献   

14.
王蕾 《新闻记者》2001,(3):58-59
20———第四届科技传播研讨会综述00年12月11~14日 ,第四届科技传播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文汇报》、上海科技出版社、上海科普出版社、《网络报》等单位承办。本次会议的主题设定为“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 ,宗旨是 :探讨在第四媒体因特网高速发展的21世纪 ,网络传播的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以期推动我国科技传播业发展 ,并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的快速有效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研究会会长孙宝寅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孙旭培研究…  相似文献   

15.
赵振宇,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武汉市社会学会副会长、武汉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研究员。曾任《长江日报》评论理论部主任、《文化报》总编辑,高级编辑。媒体从业19年后,于2001年起任教于华中科技大学,已出版新闻著作《新闻公关艺术》《应用新闻论》《现代新闻评论》《与灵魂对话》《新闻报道策划》等,其中《现代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策划》列入全国高校“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之余,应邀在大陆、香港及台湾地区的大学和新闻单位讲学。  相似文献   

16.
由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教授主编的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刊《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第一期近日出  相似文献   

17.
林新 《新闻界》2006,(2):53-54
近20年间,中国新闻界有过多次界定新闻的高潮。最近一次是在2003年。这一年,黄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一文,之后《现代传播》杂志第2期发表了王渝新的《对“新闻”界定的探析》一文。他们对新闻定义的研究,作为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两个成果,被写进了《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报告中对他们的定义作了这样的描沭。  相似文献   

18.
李金铨教授的《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下简称为《传播纵横》)在大陆历经曲折,终由享有盛誉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美国、港台与大陆传播学界沉浸数十年的心血之作,代表了华人传播学界跨文化的理论思考和历史反思的较高水平,尤其值得大陆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和学生参考借鉴。对于大陆年青一代从事新闻传播学与报刊史研究的学人而言,金铨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他在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担任讲座教授和系主任时开创的"中国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计划"至今举办已达十五年,惠泽数百名新闻传播学界的年轻学者,对于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范式典范转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理论研究引论》一书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6月出版,该著是21世纪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系列教材中的一本,由长期从事新闻理论研究与教学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杨保军教授撰写。教材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姿态与追求,重  相似文献   

20.
喻国明,1957年9月生于上海。1979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 1989年在该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民意测验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中国民意研究》、《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传媒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