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邵春雷 《文教资料》2008,(23):132-133
"和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默契和理解,是一种在心灵的原野上为追求知识所产生的共鸣.教育如果没有这种"和谐"的内涵底蕴,教育就不可能成为理想的教育,要实现这种和谐的教育,教师的语言美是桥梁,而教师的"语言伤害"则是实现这种和谐的绊脚石.本文就怎样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一双双眼睛充满智慧,怎样使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一颗爱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3.
学习是心灵的觉悟,精神的觉醒.教学则是唤醒人的内在一点灵明,由此彻悟人事物理,求达学问之途.这就意味着教学不能等同于医生的"输液",不能等同于储户的储蓄,不能等同于工人的"搬运",否则,就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任你怎样绞尽脑汁地说理与灌输,都无法进入学习者的精神领域与心灵世界.真正深刻的教育在于如何"荡其心,启其思,开其悟".这就需要教师超越平铺直叙的"告诉",让学生在经历思与智曲折环绕间"聪明花恍然绽开".  相似文献   

4.
<正>但凡上品德课的教师,都会觉得没意思,因为无话可说,无事可做。其实,品德课能洗涤人的心灵,只要心存爱心,心藏爱意,品德课就会似绵绵细细的春雨,滋润新生的嫩芽,似和煦的微风,安抚幼小的心灵。那么,上品德课的教师怎样通过教学来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品德课走进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感受到爱呢?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礼。一、从教材入手,让学生感受"得到爱"  相似文献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6.
"爱生"新说     
众所周知,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就“热爱学生”的具体内涵而言,许多人却有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现实中,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对学生好,就可以想怎样就怎样,“打是亲,骂是爱”就是这种“爱生”的注脚。其实,“爱生”主要体现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与关心学生上。  相似文献   

7.
黄树良 《湖南教育》2004,(16):23-23
教师遇上学生不愿意发言,就好像面对没法开采的金矿,面对这种“冷淡型”的学生,最尴尬的是施教者。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封闭的心灵之门?怎样去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呢?这钥匙就是“理解”和“尊重”。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洁白的纸,也如同一块未开垦的净土。教育者怎样去描绘那张洁白的纸,怎样去开垦那块净土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孩子,高尚纯洁的爱,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才能超越人的属性而达到完美  相似文献   

9.
音乐课是一门艺术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吹、拉、弹、唱、跳,不但给学生提供了准确的示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幽默的语言、潇洒的风度,令学生欣赏;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这就使教师的教学带上了表演的成分。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精湛的表演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首新歌,教师唱得动听,学生就会产生“学”的愿望;一个小小的动作,教师跳得好,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通过表演,教师把音乐作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习动机;通过表演,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仰慕、敬…  相似文献   

10.
职专生相对来说文化基础较弱,纪律观念较差,叛逆心较重,有的甚至比较会"捣包",所以课堂秩序比较难控制。怎样把这些学生的"野心"收拢到课堂上是每个职专教师面对的现实问题。一、第一堂课,抚慰学生受伤的心灵学生上了职专就意味着可能与名牌大学无缘,也就没有更高的就业平台;而学生的家长也常常抱怨孩子不争气,一味地埋怨孩子不努力等,学生的心灵早已"伤痕累累"。为抚慰这些受伤的心灵,教师每接新班都要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相似文献   

11.
将师爱通向学生的心灵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许凤岚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爱生是教师的天职,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师生之间就因此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使学生产生向上的推动力。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使学生受到“爱...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心灵的成长,关系一生的幸福。”让学生幸福地成长,并且幸福一生,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心灵工程。教师必须在学生心灵成长方面倾注心血。而心血的核心就是爱心;教师的心灵应当是世界上最广阔的心灵。最美丽的心灵。那么一名教师应当怎样用爱心浇灌学生成长呢?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自己想说的话。可现实中许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犯难,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么写。语文教师应怎样上作文课?我认为教师从调动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写作  相似文献   

14.
“只要仔细看一下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学内容,你就会遗憾地看到,未来教师所学的理论知识其95%是关于怎样向学生头脑和心灵灌输的东西,只有5%讲到儿童的头脑、意识、心灵、精神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叶平华 《文教资料》2008,(34):120-121
幽默是个性化教学的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中的幽默教学,是教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恰当时机,运用合理的幽默方式,开展幽默教学,课堂上就会有笑声,教学也就更增添了艺术魅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有了欢快的情趣.这样,就优化了教书育人的环境.真正把课堂当成精神乐团,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和心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面对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今天怎样做老师?一、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有深厚而广博的知识;二、教师要发挥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的引导作用;三、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相似文献   

17.
在现实的历史课堂中,学生喜欢历史课的并不多.那么,怎样使历史课给学生带来影响和震撼呢? 教育界有一种看法,三流的教师教知识,二流的教师教方法,一流的教师"教"思想.所以,如果教师的历史教学思想十分浅薄,或那些较好的历史教学思想还处于朦胧状态,要想把历史课上得有滋有味,给学生以精神的愉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就勉为其难了.因此,教师要想自己的历史教学拥有智慧,并给学生以享受,就得立志做一流的教师,成办-个"思想者".这就应思考教学是什么?历史及历史学究竟是什么?我们应怎样进行高效的历史教学?只有触及历史教学的底蕴,成为一个思想丰满而深刻的教师,才会使课堂教学放射出智慧的光芒,进发出创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设想,一个没有思想或思想贫乏的教师,一个没有个性的教师,怎么能教出(或感染)思想丰富、个性鲜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学生一遇到作文,就愁眉苦脸,无话可说。学生作文水平难提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怎样破解这个瓶颈.把学生从枯燥的作文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关注社会.把写作看成是放飞心灵的需要,乐于表达,文从字顺?  相似文献   

19.
面对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今天怎样做老师?一、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有深厚而广博的知识;二、教师要发挥人格魅力和学识修养的引导作用;三、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周彬 《考试周刊》2011,(16):83-83
数学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课堂上怎样吸引学生,怎样启发学生,怎样提问学生,怎样管理学生,怎样导入,怎样探究,怎样巩固,这些非常基本的常用的课堂教学技能必须掌握。教与学是师生心灵的交往,成功的教学不是靠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课堂上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主要通过联系、挑战、变化、魅力的方式。所谓联系是在教学设计中联系学生的客观现实和数学现实,使教学内容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有意义的,是与其已有经验和知识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