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纲要"把"能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了科学领域目标的首位。伟大的教育家杜威也说过这样的话:"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英国化学家波特说过:“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儿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并且极富想象力。他们什么都想知道,他们的问题没完没了,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生命本能的冲动。由河南教育报刊社组织编写、大象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奇、好问、好探究”这些与生俱来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科学探究,强调综合性、应用性、时代性。其特点可以这样概括:一条主线贯穿其中,两个循环螺旋上升,三种单元承上启下,四个学段层层…  相似文献   

3.
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问这问那,什么事都喜欢寻根刨底。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那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呢?  相似文献   

4.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常常需要探索陌生的事物与现象。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二部分"科学教育"中也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2010,(1):141-141
教育家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即社交的本能、制作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究的本能,与此相应,儿童有四种兴趣,即交谈或交流方面的兴趣、探究或兴趣、制作或建造的兴趣和艺术表现方面的兴趣。他提出教育的目的是根据儿童的自然禀赋,通过组织某种适当的课程,使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  相似文献   

6.
好奇心是儿童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好奇心能促使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飞速发展。可以说,儿童最初的知识和技能大部分都是由于他们的好奇心而获得并积累起来的。可惜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时代的好奇心就开始逐渐减退甚至消逝了,这是为什么呢?一、客观因素1.好奇心的特点。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两种矛盾的趋势:一种是保守的趋势,由自我保护、自我积累和存储能量的本能组成;另一种是扩张的趋势,由好奇、探索和冒险的本能组成。这两种趋势都是我们所需要的。第一种趋势只需要外界少量的鼓励或支持就可以维持和  相似文献   

7.
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 :“好奇是一品格”。好奇心是学生在认知某一地理事物或对象时 ,所表现的一种心理指向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吸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力是教师常用的方法。一、好奇心的特征(一 )好奇心是优势的心理过程。伯来恩把它描述为 :“本能地去认识的一种简单冲动 ,它支配和维持注意 ,诱发机体去活动 ,以得到对该物体充分的熟悉 ,它驱策学生接近所学内容 ,进行思考、探究”。(二 )好奇心的不稳定性。它比较容易激发。好奇心的关注强度和维持时间的长短 ,与事物的新异性有关 ,但这并不意味着新异性越大 ,学生好奇心维持的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8.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幼儿和小学时期就打好基础。通过对儿童进行早期的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早日成才。对儿童进行创新力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注重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儿童从小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探究事物的本能与需要,这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应该加强利用,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2)注重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好奇心是科学发明的巨大动力。儿童知识有限而很容易对事物产生好奇,教育者应该注意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其求知欲,这是创新力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小学数学应加强儿童对各种模式的本能的好奇心.鼓励儿童去了解他们周围世界中的数学。”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要求英语教师设计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活动.而这一活动的有效开展应基于学生的学习本能,如:社交本能、制作本能、艺术本能和探究本能.本能犹如机器的发动机,它驱动着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并使之有良好的表现和成功体验的满足.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然地、有效地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1.
一、激发探究兴趣兴趣是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儿童对任何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  相似文献   

12.
遵循儿童兴趣发展的规律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的心理特点,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好奇心是人们对新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可以说是儿童一种本能。其主要表现在好问、好动。求知欲是人  相似文献   

13.
幼儿创新精神是指幼儿对生活、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敢想、敢说、敢做的一种内在心理品质,它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核心。幼儿期是人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最佳时期,幼儿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究周围世界。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好问、好玩、好动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如果精心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周围事物及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就能使之获得终身受益的积极学习动力。那么,如何精心呵护幼儿这种宝贵的创新精神呢?  相似文献   

14.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告诉我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与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儿童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日月星空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丰富多彩、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开…  相似文献   

15.
一、好奇心是主动学习的金钥匙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成功的乐趣。”问号是主动探究的方向标。如在课堂上教师问学生:白天也可以赏“月”.你听过么?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大胆猜测,有说能,有说不能的,  相似文献   

16.
儿童都有好奇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紧密相连。在一定的条件下,好奇心能转变为问题意识,驱使儿童去思考探究: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教学中要关注好奇心,为好奇心留下表达的空间;要分析好奇,使它成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加工"好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对自然最感兴趣,他们抓住一只蝉,就急切地想弄清楚声音是从什么地方发出的,为什么会发出声音,看到蚂蚁在爬行,就想搞清楚蚂蚁是否有眼睛,是否能闻气味、能听见声音。这充分说明儿童具有内在的探究事物的本能。小学自然课文介绍的大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一些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因而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种似曾相识、似懂非懂的情况。此时,教师适时地运用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知识的“庐山真面目”,从心理上满足儿童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从内心感到自然课有味、有用,从而爱好自然课,爱好自然科学研究。演示实验是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李玉苹 《云南教育》2003,(16):24-24
探究教学的倡导者萨其曼博士认为:“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儿童具有探究问题的天性,当儿童处在一个使他感到困扰的环境时,就会本能地开始探究。但是,探究活动能否持久深入进行,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基础知识,它是发展探究能  相似文献   

19.
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好奇心的影响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此研究旨在探讨母亲和教师对儿童探究活动的不同态度对儿童好奇心有何影响以及母亲和教师对儿童好奇心影响作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中明确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一、奇中激趣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可以说是一种本能,人皆有之,在儿童期最为强烈。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到新鲜有趣,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抓住这颗好奇心,因势利导,奇中激趣,趣中求学,使其转化为求知欲,并加以培养和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研究证明,好奇心不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