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霞  王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6):103-105
扁形人物,指性格单一的人物,是英国小说美学家E.M.Forster在《小说面面观》中提出的,圣经中该隐与亚伯即属于扁形人物,福斯特认为,扁形人物就是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只有少数一两种固定性格特征的人物,而与之对应的术语是"圆形人物"。在一个复杂的小说中,扁形人物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必须与圆形人物相结合。只有在二元对立的关照下,扁形人物才有存在的价值。该隐与亚伯就是二元对立关照下扁形人物塑造的典范,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有助于揭示人物尤其是扁形人物的性格特征,展露并解决故事中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三里湾>的思想立场、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进行了逐一分析,从而反映了赵树理思想中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以及面对这种冲突时的复杂心境和试图借作品予以调和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小说已经深入发展为一种有着重大影响的文学派别.本文浅析了<看见父亲在哭泣>的人物描写、滑稽模仿和碎片艺术的叙述手法,从而窥视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充满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读者被迫参与到小说的创作中,从而揭示出小说创作性和虚构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语言艺术,与电影这种视觉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小说构成的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大部分小说是以人物的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情节往往体现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环境是人物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时间和空间的范围。电影电视是一种综合艺术,它首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语言艺术,与电影这种视觉艺术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小说构成的要素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大部分小说是以人物的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的,情节往往体现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环境是人物存在的背景,为小说提供时间和空间的范围。电影电视是一种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6.
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光的流逝,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人们为了应对此在现实有时会采取一种仓皇之策———虚假。其小说中的人物在现世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失范的存在,体现为操劳的残缺样式:首先是女性人物生存位置的悬置;其次,在社会、家庭的迫使下,小说中的人物放弃了一切有意义的努力,面对无希望的现在、将来,苟且偷生;最后是男性人物在时间中的沉沦。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文革”小说和西方的哥特式小说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但在诸多方面也存在看一些契合点和相通之处。这种相似主要表现在:小说中人物的恐惧、压抑等心理,暴力凶杀的极端行为,用死亡解救灵魂,以及审美和崇高的主题升华。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的轻喜剧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列入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小说笔调轻松诙谐,幽默嘲讽,洋溢着一种轻喜剧风格.这种风格突出表现在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沙汀在小说中极其喜欢使用四川的方言土语.他小说中的方言主要存在于人物的对话和人物的命名上,小说中的人物大都操着一口地道的四川话,人物的诨名也带有浓厚的四川味.探究其创作心理,除了人物角色的需要,主要因为沙汀对四川方言的热爱和熟悉.  相似文献   

10.
比喻的出色运用是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一大艺术特色.性格各异的人物,独具特色的景物,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常常被奈保尔巧妙地借用到小说《米格尔街》中赋予新的色彩和意义.这种别具特色的比喻修辞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以文学的方式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三里湾》的思想立场、人物塑造和小说结构进行了逐一分析,从而反映了赵树理思想中民本立场与官本立场的冲突,以及面对这种冲突时的复杂心境和试图借作品予以调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小说《主角》中的主要人物忆秦娥有一种“倔”的性格特征。这种倔强之气让忆秦娥能在绝望中坚韧地反抗生活中的苦难,也让这个放羊娃在秦腔艺术领域终成一代名伶。在小说《星空与半棵树》中,主要人物温如风也展现出了“倔”的脾性。温如风一直倔强地走在上访的道路上,他希望以倔强地上访来抵御欺辱。这两个主要人物在小说中展现出来的百折不挠的倔强,让他们的人生轨迹上升到了普遍的存在形式——“每个人都要在反抗绝望中获得存在的意义”,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的精神有所褒扬。  相似文献   

13.
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人物关系存在着一种双环结构形式,即以格特鲁德和保罗为圆心,以"情人关系"或"情敌关系"为半径,组成了一个两圆相切的双环结构。通过这种结构形式,作品阐述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如何残害人性,异化了男女两性关系,体现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为后人在人物结构艺术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黑夜小说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杜鲁门·卡波特于20世纪40年代创造的一种小说类型,表现了现代人的异化心理。小说通过一系列黑夜型意象,侧面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孤独和恐惧。塑造了黑夜型人物形象,即幽灵式人物:这些人物要么真实存在,要么存在于主人公的潜意识中,两种情况均表现出人物的内心异化。另外,小说还运用了黑夜型叙事策略,即循环式叙事,这种叙事导致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讲述效果,进一步凸显了人物内心的异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元小说的实践同小说本身一样古老。但传统的元小说只存在于叙事中,人物本身则没有自我意识。现代主义元小说的人物开始觉醒,意识到自身的虚构性。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中的人物则完全是"非身体化"的存在,并同作家一起游戏、表演。约翰.巴思的小说《路的尽头》很清晰地表明后现代元小说中人物虚假性格,并由此可以看出后现代主义元小说人物表演型人格的极致状态。  相似文献   

16.
福斯特在他的<小说面面观>中对小说人物分析提出了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试用他本人在小说人物方面的文艺理论来解析他的杰作<霍华德庄园>中的人物创作.  相似文献   

17.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浩如烟海的传统小说中最有个性的一部.通过这部小说,身处末世的作者传达给我们的是一种艰苦的突围和无奈的坚守,而这种相互矛盾的突围和坚守,恰恰构成了小说中人物的悲剧、现实中作者的悲剧,以及那个封建末世的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和科技均曾领先世界.但在近代落伍了.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人被迫"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部分人士的艰难选择.  相似文献   

19.
所谓小说辐射教学法.指的是在小说这种文体的教学中.以主要人物为中心.联系时代背景、社会内容、次要人物、情节细节、场景.以及表现技巧.以小说创作的规律来指导教学.避免在教学中对作品进行过碎的切割.保证全面地、立体地把握作品.通过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喧哗与骚动》小说文本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流动无不展现了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时间意识和时间哲学。小说中的人物被时间化,而时间则同时在人物的意识中被主体化。时间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它体现了福克纳对时间以及现代人生活的深刻理解,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