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凌云 《大观周刊》2012,(21):221-222
著名教育家赞可大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  相似文献   

2.
找不同     
好多的人都在努力寻找着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女孩穿衣的款式要不同,教师上课的风格要不同.家里买车子的颜色要不同……许许多多的不同.就这样汇集起来.最后成为大家真正“肯定”和“心仪”的不同。可是生活中的人们呵。有时慢慢会发现.不少不同最后并未如愿“坚持到底”.而是变为了相同。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其实这些事物中有些本来就是相同的,而眼睛和心便是左右我们思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任美玉 《大观周刊》2012,(21):154-154
一、学困生的含义 所谓的“学困生”就是“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在哪一个学校里都有存在,虽然他们只是极少数,但要转化他们使之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项艰巨、细致、耐心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马莉 《大观周刊》2012,(25):223-223
我仰望那些教育专家.我羡慕那些教育名师,但我自己只是一名默默在教育战线上努力的平凡的教师.做的都是平凡的事当然每天上的课都是简单而又平凡的。我们常常在开玩笑说,我们如果每堂课都像竞赛课那样准备这样那样.不累死才怪.而私们在语文课堂上能做到像薛法根说的那样“能训练学生的听访读写的能力就够了”。教育专家魏南江在专家访谈中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讲究“语文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专业报有数百家,大都为行业主管部门的机关报。在以往的较长时间里,各专业报为了生存和发展,都相继把“可读性”作为努力的目标。坦白地说,这无可厚非;问题是.许多专业报往往在强调可读性的时候,忽视了指导性,并或多或少存在排斥、弱化理论宣传的倾向。于是.专业报的副刊成了“主刊”.长篇通讯、纪实文学主导了版面,以为这样就是读者的全部需要了。殊不知,现在读者在需要“可读性”的同时,还要求专业报具有“必读性”。如教育专业报.读者的主体是广大教师.他们除了通过报纸了解国内外教育大事,先进的教…  相似文献   

6.
马成 《大观周刊》2011,(18):80-80
从事民族地区的化学教学工作近五年了.历届的学生都说这样的一句话“数学难.化学然,物理的公式记不完”。总是感觉化学课知识点多且碎.很难记忆,或是记不准确,努力地记住了,前后的知识点又构建不起一个完整的网络。导致做题的时候又不会应用.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这对于化学课堂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杨妮 《新闻实践》2011,(1):63-64
长期以来,在我国城市电视台很少以收视率来考量。近10年间,电视民生新闻风生水起,时政新闻降到了“收视冰点”。而在台州,通过5年多的努力,时政新闻栏目《台州新闻》却实现了成功突围,冲破了收视“魔咒”。2007年,最高周收视率冲到了9.4,全年平均收视率达到了5.7。在2006—2010年间,平均收视率更是保持在4以上。这样持续稳定的高收视率,在全省电视时政新闻栏目中并不多见。回顾《台州新闻》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必须用“民生”的钻头开掘“时政”的富矿。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世界影像行业两大巨头柯尼卡株式会社和美能达株式会社完成事业整合,柯尼卡美能达集团诞生。新集团把“创造新价值”作为经营理念.以“在视觉影像领域不断提供创意灵感的革新企业”、“凭借着尖端技术和信誉引导市场潮流的全球性企业”作为经营构想。同时.打出“The essentials of imaging”的企业口号.努力在视觉影像领域中为客户提供必不可少的产品.努力成为核心企业。  相似文献   

9.
要说报道员偶尔“捡”条新闻.不足称奇。可要说一个业余报道员在3年里靠着“捡”新闻.竟然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70余篇稿件.就不得不叫人“拍案惊奇”了。然而.沈阳军区某炮兵旅下士报道员陈怀志.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捡”新闻的人.  相似文献   

10.
董娟  易颖 《声屏世界》2011,(12):29-30
追求平淡.毫无态度。任何一条信息,任何一则新闻,必定是有所为而传播。“无态度”本身也是一种态度。而对所有的信息都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样的传播者就成了生活的旁观者,这样的播音就成了文字的传声筒。与此同时,也就造成了创作的废弃、创作者的失职。播报新闻稿件.叙述新闻事件,应该有声有色.其核心就在“新鲜感”中。首先是“先睹为快”,而后是“一吐为快”。新闻事实的“新兴”。化为稿件的“新意”。融为播报者的“新鲜”.最后成为受众的“新颖”。  相似文献   

11.
祝彦 《青年记者》2010,(14):4-5
领导“重要讲话”.这种称谓有点莫名其妙.但是.我们怎么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莫名其妙”?难道我们的政治生活中需要这样“莫名其妙”不健康的东西吗?  相似文献   

12.
张茂松 《军事记者》2011,(12):27-28
“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目前已成为新闻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特别是随着媒介形态的日趋多元化、信息观念的日益复杂化,受众对信息接触、接收与解释的选择性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紧密贴近受众需求.努力增强军事新闻的亲和力、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受众喜爱的好文章.才能实现预期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把发展做为主题’。我们要遵循协会的服务宗旨.围绕发展这一主题,努力开展工作。 1.抓好印刷行业“十五”规划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调查研究,贯彻“28字方针”。 2.抓好第五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 3.抓好几个小行业的主要企业年度基本经济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 4.努力促进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努力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其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 5.抓好信息交流会。 6.加强互联网网站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任永毅 《大观周刊》2011,(16):234-234
恩格斯把人类的思维活动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利用高中语文新教材时.努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品质.让思维的美丽花朵在课堂上争奇斗艳.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古新杰 《大观周刊》2011,(51):192-192
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也要突出数学的本质,达到数学教学的目的.所以.一个“适当”和“度”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境化的取向都有自身的合理性.但我们同时又应当努力防止与纠正各种极端化的主张与片面化的做法。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努力做好诸多对立面之间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6.
尚磊 《档案天地》2007,(2):20-20
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17.
"和谐媒体"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慎界定“和谐媒体” 最近以来。在人们论及和谐社会构建中新闻传媒的作用时。“和谐媒体”的概念被频繁使用。要构建和谐社会.无疑需要新闻传媒发挥积极作用、做出切实努力。服务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新闻传媒,如果本身并不和谐.那是不可思议的。但“和谐媒体”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概念。因此笔者不主张在学术研究的语境中太多地使用这样一个缺乏审慎界定的概念。而如果缺乏审慎的界定,它就很可能被误读。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成名后的小沈阳努力通过电影作品和今年的春晚来表现自己的阳刚.但还是绕不开“俗不可耐”和“娘娘腔”等质疑。日前,美国《新闻周刊》网站发文称,小沈阳在中国的“一炮而红”.彰显了当下社会的“宽容度超过了想象”.并质疑小沈阳是如今“最低俗的中国人”。本报记者致电了小沈阳的同门师哥、赵本山爱徒王小利,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中华读书报》这样评价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国展订货会上推出的大型广告———“人文作家墙” :“一向在经营观念上有些陈旧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能走出这样难能可贵的一步棋 ,表明了出版界日益向市场靠拢的努力和决心。”这段评论说明 :第一 ,人文社仍是中国传统出版业的中坚 ;其次 ,经营观念的陈旧确实阻碍了它的发展 ;第三 ,其新变化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人文社一直以“资格老、老品牌”著称于出版界 ,也确实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代表了传统出版业的辉煌。但面对日益减小的“蛋糕” ,人文社一直在努力寻求改善之路 ,图书订货会提供了展示新形象的…  相似文献   

20.
秦牧 《出版参考》2007,(3):9-10
各国人民学习其他国家的语文.自然有学习得相当纯熟.掌握了“个中三昧”的。但是。学得不三不四。“不成不淡”.外国人只能讲“英国式中文”、“日本式中文”……中国人只能讲“中国式英文”、“中国式俄文”、“中国式日文”的.自然也不少。这样。就常常闹出许多笑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