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详细阐述了运用"心理暗示"教学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直接暗示;发挥同伴互动作用,积极的间接暗示;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地自我暗示等三个策略。用教学成效说明通过"心理暗示"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潜移默化,使教学收到"教育无痕"之效。  相似文献   

2.
周英 《课外阅读》2010,(9):19-20
习惯左右个性的养成,以至于影响价值观的形成。习惯的养成同样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重要的是与心理暗示有着极高的关联度,包括家长的暗示、老师的暗示、媒体的暗示和社会的暗示等,少年成长的轨迹是在暗示的牵引下走来的,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暗示法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积极暗示法能通过教育者自己的语言或行为,使幼儿接受积极的暗示,能帮助幼儿克服焦虑、胆怯、自卑等心理,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而小班幼儿中多存在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现象,教师应通过言语暗示,鼓励大胆表达;通过动作暗示,增强活动能力;通过表情暗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4.
心理暗示可以通过语言、表情、姿势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责任心和爱心出发,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改善师生间的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暗示教学法是通过心理暗示或者教师的行为等来传递教学信息,使学生能够从中受到启发,对其学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教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暗示"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且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积极的作用。一、"暗示"教学法简析所谓"暗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暗示来改变学生对于学习对象等的态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训练的概念与特点1.心理训练的概念。所谓心理训练,就是通过辩论、演讲、郊游、社会调查等形式,运用放松、暗示、表象、心理剧、模拟与模仿、“空椅子”等心理学技术与方法,结合其它辅助手段和设施,设计特定的情景并使参与者在其中积极活动,最终达到使参与者改变心理面貌,养成所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如何通过语言、行为、心理等积极暗示,开发高职院校后进生的潜力。班主任积极的心理暗示像是一盏灯塔,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是水底暗礁,高校教师作为班主任,应该学会通过积极的暗示,引导学生向自我发出挑战。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57):163-164
在幼儿时期让孩子养成独自睡觉的习惯,是很多父母都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一大难题。大班正是培养幼儿养成独自睡觉习惯的阶段,幼儿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多种手段为幼儿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并且通过交流了解幼儿内心的想法,针对性地转变幼儿对独睡的看法,让幼儿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养成独睡习惯,实现幼儿自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9.
开发心动力     
[活动目标] 1.通过互动游戏,初步体验心理暗示对人的影响. 2.通过阅读故事,认识消极心理暗示的危害和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 3.通过动手游戏,亲身体验消极心理暗示与积极心理暗示对人产生的不同影响. 4.通过心理咒语,澄清消极自我暗示,尝试运用积极自我暗示.  相似文献   

10.
爱学生就是希望见到学生能快乐地学习。教师巧用积极心理暗示可增强学生学习动力,以便创建卓越课堂。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的影响,还会让学生进行转化,让学生自己养成积极心理暗示的习惯,让"我"来帮助我,总是充满阳光,快乐地进行学习生活,能够为促进学生成才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11.
暗示是指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暗示的意见和观点或按所暗示的方式去活动。暗示往往采用较含蓄、较间接的形式进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暗示方式是指遵循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的不同载体和渠道。去探索、激发、挖掘和整合学生自身内在的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和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暗示与宣泄     
暗示是人类一种固有而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一句话语、一个信号等形式把某种观念传递给对方,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其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或使人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暗示可分为他暗示(通常简称“暗示”)、自我暗示、反暗示等。还可以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因此,暗示既能引起人的一些良好的学习交往行为,又能造成人的一些盲从行为;既可以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又能引起人的身心疾病。换句话说,暗示能治病,也能致病。我们要运用积极的暗示方法,学会心理调适,学会合…  相似文献   

13.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效率低下这一现象的剖析,提示了导致产生这种情况的种种原因,如利益重构、管理机制不完善、竞争压力过大、群体心理暗示以及自我角色错位等,并一一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4.
心理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行动、表情或某种特殊符号,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他人接受暗示者的某一观点、意见,或者按照被暗示的方式活动的过程。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暗示根据其作用不同可划分为消极心理暗示和积极心理暗示。消极心理暗示会抑制学生的优势与潜力,不利于学生矫正错误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用好暗示教育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6.
心理暗示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和途径,也是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心理暗示的定义以及心理暗示的分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心理暗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汪波 《学周刊C版》2010,(6):205-205
美国教育家罗森塔尔通过大量实验证明,良性心理暗示能够对学生的心理、行为、情绪等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尤其在教学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际教学从良性心理自我暗示、微笑暗示、评价语暗示、欣赏暗示这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心理暗示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渠道和途径,也是自我心理调适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心理暗示的定义以及心理暗示的分类,阐述了心理暗示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讨了利用心理暗示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暗示加速学习法(suggestive Accelerative Learning Techniques)SALT又称:超级学习法、整体学习法、暗示学习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拉扎诺夫(Georgi Lozanov)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这种学习法的实质是:通过生理上的放松、心理上的意念集中以及暗示的作用从而扩展学习者的自我、增强学习者的记忆容量。这几方面的做法对我们不算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