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读了1996年第一期《小学自然教学》杂志,我受益匪浅,特别是童海云老师执教的《影子》、刘红云老师执教的《沉与浮》及徐雯老师执教的《水》这几课的教学实录,使我颇受启发。童海去老师执教的《影子》一课,运用儿歌、手影游戏,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就把“影子与光照的高低,影子与光照方向之间的关系”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2.
集体备课活动中,低段的一位老师执教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识字2》。原以为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童言无忌,课一定会上得很轻松、很快乐,可是事与愿违,老师在课堂上教得很累,带着学生读啊、说啊、  相似文献   

3.
案例背景在我校校级优质课评比中,刘炯炯老师执教的高一语文课《胡同文化》上得很不错,用PPT做的课件也很有效。笔者是评委之一,也是刘老师执教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师。听课时我想到:若把这节课的内容作为信息技术课网页教学素材,利用学生刚刚学过这一课文的优势,让学生为课文制作  相似文献   

4.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  相似文献   

5.
刘丽 《新疆教育》2012,(10):84-84
在一次省级教学研讨会上,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史建筑老师的一节课和一场专题报告。史老师执教的是高中语文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上得非常精彩。由于史老师在全省语文教育界很有影响,所以听课教师达五六百人之多。  相似文献   

6.
两点感受     
近期读了《山东教育》杂志上《丰满教育腾飞的双翼》一文,我受益匪浅,并认识到:1.数学教学大有学问马刚老师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教学片断以及教师们的评析,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技巧的重要性。教学中要根据例题的宗旨,再联系本班实际和学生兴趣而变题,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马刚老师的课就因为切合学生实际,而上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新鲜感。而我在课堂上缺乏这种技巧,领着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在执教公开课“年、月、日”时,我提问的一句关键话:同学们,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把一年中的每个月的天数记下来?或者说你发现了什…  相似文献   

7.
我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下册《猴子种果树》一课后,由衷赞叹.薛老师的课上得朴素平实、风趣幽默、风生水起、新颖独到;薛老师的课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学生把《猴子种果树》的童话故事讲得栩栩如生、入情入境、跌宕起伏,这样的课好玩、有趣、智慧,难怪学生和老师都很喜欢;薛老师善于唤醒"沉睡"的学生,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充盈的情趣、学习的快乐、丰富的精神.学生在游戏一样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语文,自觉地、不知疲倦地投身语文学习中去.薛老师的阅读教学是一场师生愉悦的精神盛宴,是一段师生幸福的人生之旅,带给我们莫大启迪.  相似文献   

8.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9.
肖中 《现代教学》2007,(1):76-7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很不愿上,并说这一态度和他经历过的两次公开课密切相关: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信给他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则被评课者质疑“不像语文课”“老师的主导作用何在”,然而学生则感觉“我们从来没上过这么真实自然的公开课”。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市科学公开教学评比中,我执教的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降落伞》。课堂教学进行很顺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完成了"伞面大小对降落伞下降快慢影响"的实验,下一个环  相似文献   

11.
<正>曾昭曙老师执教的宽度语文《穷人》一课,令我耳目一新,心灵受到强烈震撼。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眼界变得更宽、更长、更远,好像井底之蛙突然跳上了井沿,终于看到广阔无边的美丽世界。长长的《穷人》一文,曾老师巧妙取舍,围绕一个"仁"字,上得如此轻松和生动,如此宽广与厚重!曾老师用两个课时,引领学生透过散发出热度的文字,穿越千年历史,跨过万里国界,触摸不同肤色民族的美好心灵,只为让那一个"仁"字植根学生心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窦桂梅老师是一朵激情燃烧的玫瑰。听她执教《村居》,让我再一次目睹了这朵激情玫瑰“一瓣一瓣地开放”(窦桂梅语)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集体备课活动中,低段的一位老师执教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识字2》。原以为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童言无忌,课一定会上得很轻松、很快乐,可是事与愿违,老师在课堂上教得很累,带着学生读啊、说P阿、写啊,可学生并不领情,一个个像“秋后的丝瓜”,蔫蔫的,教学推动得十分缓慢,老师都急出了一身的汗。  相似文献   

14.
蒋惠琴 《小学语文》2011,(11):22-23
【教例1】一位老师执教《清平乐·村居》,在初读阶段,教师进行了扎实的“正音”。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有幸听了北京名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这节课.华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我的教学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清平乐·村居》是辛弃疾从战场上回到农村,看到农村这么一幅美好生活的画面而写下的一首词。听了吉老师今天执教的《清平乐·村居》,被她扣住词来教词的方法折服,使我听着听着也情不自禁的醉在“词”中。原来词可以这么教,下面说说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17.
江英 《考试周刊》2010,(26):74-75
一堂课上得好坏,关键是执教者能否设计出完善的教学过程。在课改中,我以新教育理念设计教学。下面我就以华师版教材《有理数乘法法则》这节课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有情,方能感人至深;学生动情,方能入情入境。课堂情从何来?听了鱼利明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我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9.
又听《落花生》,这次是学校刘老师执教的,课上得很精彩,很有内涵.特别是有一个教学片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思绪飞扬,久久地沉浸在这一课、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我听到不少执教一年级国标本的老师反映:《认一认》这种类型的识字教材我们没教过,教材中安排《认一认》的意图是什么。应当怎么教,心里没个底。我曾就此写过一篇《怎样教“认一认”》,对老师们提出的问题作了回答。现再将铜山县茅村实验小学李方老师执教的《认一认3》推荐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