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针对各种版本初中教材“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的争论,运用吸氧腐蚀原理构建原电池,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设计实验,验证利用铁的吸氧腐蚀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铁的吸氧腐蚀实验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在酸性环境下盐酸体积、盐酸浓度、铁炭质量比、环境温度和振荡操作五个因素对铁的电化学腐蚀实验均有影响.根据探究结果提出了实验方案,旨在为中学教师有效控制实验条件、成功进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实验教学以及帮助学生厘清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发生条件提供实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利用人教版新教材(选修4)中的一个实验为素材,命制了一道涉及铁的吸氧腐蚀原理、实验探究与改进等知识的原创题,并对试题的命制意图和解题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对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和补充。采用手持技术,设计了3组对比实验,利用氧气传感器和压强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和压强的微弱变化以及吸氧腐蚀中溶液pH的变化。结果表明:铁的电化学腐蚀是一个缓慢的氧化过程。酸性较强条件下以析氢腐蚀为主;在中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在弱酸性条件下,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是同时发生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流行的取暖用品“暖宝宝”已成为化学课的新话题,作者突破了传统实验方法,利用传感器探究它的主要成分和原理,增加了实验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扣科学方法,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实验研究的角度,以理论探讨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分析了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发生的条件,得出了如下结论:铁的析氢腐蚀主要在强酸性环境中进行,铁的吸氧腐蚀无论在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条件下都能发生,且酸性越强,腐蚀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中引入“数字化实验”仪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方案、分组实验、探究“化学腐蚀速率和原电池腐蚀速率的大小”。运用压力传感器和常用的仪器药品设计出两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在具支试管中测量锌粒在化学腐蚀和原电池腐蚀中产生气体的压强,从压强—时间的曲线变化,得出“原电池腐蚀速率大于化学腐蚀速率”这一结论,并通过概念迁移、数据处理,定量计算出两者速率比。用简单的实验体现抽象的原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用压强表征反应速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对模拟钢铁吸氧腐蚀实验时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铁电极处产生的Fe2+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采用类比猜想、实验探究、理论解释的方法,用铁粉、铁丝和铁钉分别进行实验以探究铁能否直接与铁氰化钾溶液发生反应。实验探究结果表明:铁氰化钾溶液能与铁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生成的Fe2+再与铁氰化钾溶液反应产生蓝色物质。在此基础上提出铁电极处检验是否有Fe2+生成的正确实验方案以及通过实验探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在探究生铁的腐蚀实验中,只涉及到了生铁的吸氧腐蚀。本人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设计出简单易行和实验效果明显的对比实验,比较了生铁的吸氧腐蚀、析氢腐蚀的快慢及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应用和拓展,帮助学生理解高考中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般情况下,吸氧腐蚀是钢铁等金属的主要腐蚀形式。这种腐蚀是由于溶解在中性或弱酸性水膜中的氧气,使金属氧化而引起的。如今教科书上,只有关于吸氧腐蚀原理的阐述,而没有配以实验,学生对这个抽象的概念难以接受。我经过多年的摸索,设计了一个效果较为理想的实验,可作为课外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1.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对原电池模型的认知是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重要载体,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同时承载着原电池模型的抽提和应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以“军舰的腐蚀原理”为项目,围绕模型的建构与应用过程展开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建立金属腐蚀与原电池模型的关联,建构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合理性,并主动应用模型解释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教材、教辅等学习资料为学生直接获得物理概念、规律和方法带来了便利,也导致了探究实验演变成验证实验,甚至“说实验”“讲实验”。针对此问题,以教科版“力的合成”为例,探究教师应如何设计物理实验课,并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是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第四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其中金属腐蚀的原理是教学的重点,吸氧腐蚀是教学的难点。以往的教学缺陷主要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偏少,特别在吸氧腐蚀这一难点的突破上很多教师束手无策,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  相似文献   

14.
依据铁的吸氧腐蚀原理,使用铁粉、碳粉、食盐水等试剂和常规玻璃仪器以及数字实验技术,开发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铁氧化过程的能量变化、铁粉的吸氧腐蚀、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等系列实验设计,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可充分发挥吸氧腐蚀的教育价值及其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15.
铁的吸氧腐蚀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课本中的一个实验,由于所用铁钉表面积较小、导管较粗,按照课本上的方法进行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不利于进行课堂实验教学。鉴此,笔者对该实验经过研究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不仅可以完成铁的吸氧腐蚀,还可以完成铁的析氢腐蚀,笔者采用橡胶隔板隔开的双通管为主体的复合实验装置在1~2 min内同时完成铁的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对比明显,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6.
1问题的提出 铁的电化学腐蚀演示实验,是高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课本中的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由于所用铁钉表面积较小、导管较粗,按照课本上的方法完成该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不利于课堂教学。鉴此,笔者对该实验经过认真研究,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法,通过在数分钟内观察到的“喷泉”实验现象,验证了铁的吸氧腐蚀。  相似文献   

17.
以“探究火柴头中的硫元素”为项目主题,开展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学生通过完成“查阅资料,明确火柴头的成分”“设计实验,检验火柴头中硫元素”“动手实验,探究SO2的化学性质”“绘制手抄报或思维导图,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4个项目任务,掌握了二氧化硫的主要化学性质,体会从物质结构、类别、元素价态、特性等角度构建元素化合物认知模型,并构建基于证据—推理—实验—验证的学习模型。利用西林瓶、注射器、矿泉水瓶、pH传感器等仪器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汇报实验成果,发展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必备的学科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物理实验对物理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验证知识,训练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是全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3-2》中的《楞次定律》一节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楞次定律的,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是“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本文针对教材中这三个核心要素的设计提出相应的教学处理建议,试图进一步优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更奢望对教材建设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以“果蝇杂交实验”为主题的单元整体课程中,围绕“认识经典遗传学实验材料果蝇”“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深度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3个主题设计课程内容,深度开展实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实践,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全面落实学科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20.
铁的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对比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一组对比实验,借助实验装置中两支移液管中红墨水液面变化的明显差异,证明装置中发生了铁的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