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光敏剂酞菁锌对于耐药性胃癌细胞的光动力干预效果。方法:通过MTT法检测酞菁锌对于人胃癌细胞SGC-7901及其多药耐药株SGC-7901 ADR的抑制率。设置不同的浓度及光照时长,以判断酞菁锌对两种细胞的光动力干预差异。结果:酞菁锌本身对SGC-7901及SGC-7901 ADR没有显著的毒性作用。但是酞菁锌在两种细胞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光动力治疗效果。抑制效果与酞菁锌浓度及照射时间有明显的量效关系。此外,酞菁锌对于两种细胞的光动力治疗效果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酞菁锌可有效抑制耐药性胃癌细胞的增殖。可为进一步开发耐药性胃癌治疗的新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萝卜硫素对胃癌和胰腺癌细胞活力、侵袭能力、周期、凋亡、DNA片段和相关蛋白的影响,为日常饮食提供参考,为临床治疗胃癌和胰腺癌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通过CCK-8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初步判断萝卜硫素对SGC-7901胃癌细胞和PANC-1胰腺癌细胞活性和转移侵袭的影响,计算体外干预SGC-7901和PANC-1的IC50,流式细胞学分析IC50浓度萝卜硫素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电泳分析DNA片段化改变。免疫印迹与免疫组化实验观察炎症和转移相关蛋白水平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SGC-7901和PANC-1细胞活性对萝卜硫素剂量依赖性下降,萝卜硫素作用于SGC-7901和PANC-1细胞的IC50分别为4.5μg/m L和5.5μg/m L(24 h),该浓度的萝卜硫素抑制了SGC-7901和PANC-1细胞的转移侵袭,阻滞细胞于G0/G1期,诱导细胞凋亡并使DNA发生片段化变化,下调TNF-α、TGF-β和NF-κB的表达。结论:萝卜硫素可以抑制胃癌和胰腺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抑制炎症蛋白的表达,是胃癌和胰腺癌辅助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Fas∕FasL结合是介导胃癌细胞凋亡的主要方式,圣和散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是否通来启动Fas∕FasL实现。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人胃低分化腺癌细胞SGC-7901(引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RPMI1640(美国Gibco公司),Fas、FasL多抗(北京中山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顺铂CDDP,山东齐鲁制药厂)。1.2,方法1.2.1,细胞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常规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50U/ml庆大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中,在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内传代培养。中国科技信息20051.2.2,药物处理将中药圣和散SHP)(主要含党参…  相似文献   

4.
当前化疗(以铂类药物为一线药物)是大多数胃癌病人主要的治疗手段。大量研究表明,多药耐药基因MDR1过表达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MDR1基因激活的分子机制,特别是与胃癌细胞耐药性产生之间的相关性目前还不清楚。阐明其调控机制,对于提高胃癌临床疗效,改善病人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国科学院相关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赵永良研究团队以胃癌细胞为模型,在肿瘤耐药性分子机制研究中获得重要进展,发现人类解旋酶RecQL4通过促进转录因子YB1的磷酸化而调控其下游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进而促进胃癌细胞耐药性的产生。相关研究结果2016年3月在线发表于国际肿瘤学杂志Canc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GMNa)在乏氧环境下对人鼻咽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在乏氧环境中加入不同浓度CMNa,采用MTT方法测定乏氧条件下单次大剂量γ线照射对体外人鼻咽癌细胞的增值抑制作用及3H-TdR,掺入率的影响.结果鼻咽癌细胞4Gy照射后的对细胞增值率的影响,在乏氧环境下随CMNa浓度的增加显著抑制;3H-TdR在0.4g/L时掺入率最低.而在常规环境TCMNa却无明显的放射增敏作用.说明cMNa在乏氧环境下对人鼻咽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时相性.结论 CMNa在乏氧条件下单次γ线照射人鼻咽癌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敏效果.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闻     
丹麦发现新的抗癌免疫细胞丹麦科研人员不久前发现一种新的免疫细胞,能协助抵抗癌症。他们正据此研制一种新型癌症疫苗,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人体免疫抑制细胞和癌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双加氧酶,来抑制免疫细胞的攻击性,使其缺乏足够攻击力抵抗癌细胞侵袭,甚至还会被癌细胞吞噬。双加氧酶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白细胞介素1家族细胞因子的影响,为冬凌草甲素用于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使用CCK-8试剂盒初步分析冬凌草甲素对胰腺癌细胞Bx PC-3和PANC-1生长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l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作用下Bx PC-3和PANC-1细胞中IL-18分泌的变化,免疫荧光实验研究冬凌草甲素对Bx PC-3和PANC-1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免疫印迹实验研究不同浓度冬凌草甲素作用下Bx PC-3和PANC-1细胞中IL-33和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抑制Bx-PC-3和PANC-1细胞活性并呈剂量依赖性,ELISA实验表明冬凌草甲素抑制胰腺癌细胞IL-18的分泌并呈剂量依赖性,免疫荧光实验表明冬凌草甲素影响胰腺癌细胞IL-1β的表达,免疫印迹实验表明冬凌草甲素降低胰腺癌细胞IL-33、IL-1β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冬凌草甲素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Bx PC-3和PANC-1生长,抑制炎症蛋白白细胞介素1表达,可以作为胰腺癌辅助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贡潘  泽永革 《西藏科技》2007,(6):49-49,68
目的 总结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的经验。方法 笔者对2005~2006年间我科全胃切除术式治疗胃癌4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治性全胃切除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恰当的选择切口,合理准确的淋巴结清除范围和联合脏器切除,选用最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影响全胃切除治疗胃癌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肿瘤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是临床化疗成功最为严重的障碍 .首先阐明了新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沙尔威辛对MDR肿瘤细胞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及下调mdr 1基因和P 糖蛋白的作用 .沙尔威辛能有效杀伤MDR细胞株 ,如K5 62 A0 2 ,KB VCR和MCF 7 ADR细胞 ,其杀伤能力与对相应亲本细胞相当 ,而明显强于几种临床常用的抗癌药物 .沙尔威辛下调mdr 1基因和P 糖蛋白的表达 ,但并不影响MRP和LRP基因 .其次 ,揭示了转录因子c jun的激活 ,在沙尔威辛下调K5 62 A0 2细胞内mdr 1基因表达及诱导凋亡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沙尔威辛增加K5 62 A0 2细胞的c jun表达明显早于其减少mdr 1基因的表达 ;c jun反义寡核苷酸消除沙尔威辛升高c jun蛋白、下调mdr 1基因表达的作用 .沙尔威辛还促进JNK和c jun磷酸化并增强转录因子AP1的DNA结合活性 .此外 ,c jun反义寡核苷酸还抑制沙尔威辛的凋亡诱导和细胞毒性作用 .最后 ,进一步研究发现沙尔威辛本身不引起MDR表型 .成功建立了对沙尔威辛具有 8 91倍耐药的A5 4 9 SAL细胞株 .该细胞株对抗代谢药产生 6.70倍的耐药 ,但对多种其他天然来源的抗肿瘤药物、烷化剂以及铂类化合物则缺乏交叉耐药性 .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7月以来,我们应用胃幽门联合支架治疗晚期胃体胃癌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8例患者中,男22例,女6例,年龄41~68岁,平均53岁,其中胃体上段胃癌6例,胃体下段胃癌22例,累及胃窦8例,均未累及贲门和幽门。胃体腔直径8~15mm,狭窄断长度6~12cm。二、治疗方法1、支架选择:支架需特别选择,上端为大喇叭口,下端为杯状口,非带膜支架,长度需超过狭窄段上口与幽门间距离2cm。直径上端为25cm,下端为18cm。2、仪器应用:FuJun0200FP电子胃镜,弹性导丝,外径0.8cm的幽门支架置入器(南京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卡托普利对川芎嗪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及不同剂量川芎嗪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分别测定了大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川芎嗪注射液和卡托普利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后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静脉注射川芎嗪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及卡托普利注射液(40mg/kg)、川芎嗪注射液(20mg/kg)联合给药后在大鼠体内过程均符合双隔室模型。与单独给药相比,两种注射液联合给药后,川芎嗪t1/2β显著延长(P<0.05),t1/2α、CL显著减小(P<0.05)。并且川芎嗪在给药剂量范围内大鼠体内消除过程呈现线性消除过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测定大鼠血浆中川芎嗪浓度的HPLC法。首次探明卡托普利对川芎嗪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上两者合用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定期给荷瘤小鼠注射或灌服一定剂量浓度的绞股蓝浸出液后,小鼠体质增强,胸腺的萎缩速度减慢,每克体重的胸腺和脾脏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胸腺与脾脏每克重细胞数增多.每克体重的瘤重明显降低,瘤细胞数减少,取荷瘤小鼠胸腺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离体混合培养后,被致敏的淋巴细胞的“粘瘤”和“钻瘤”作用加强,癌细胞发生轻度皱缩,淋巴细胞钻入的癌细胞发生裂解,碎片逐渐增多,而淋巴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无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纹股蓝浸出液具有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力和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是一种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导致内源性的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从而引起血糖升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急骤,近年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其发病原因和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多数认为 T1DM 是在遗传易感性基因的基础上,外界环境因素的诱导作用下,引起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的损伤和破坏,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而发病。近年来,国内外以胰岛素及衍生物对T1DM的免疫预防研究为多,而忽略了其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和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的治疗作用,理论上也许免疫预防有一定效果,但是有关预防用药时间、剂量和途径等因素仍无定论。因此,目前T1DM最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早期大剂量胰岛素来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和促进β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27)
目的:初步探讨"葵龙草"注射液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以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采用SRB方法检测观察"葵龙草"注射液对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H22、S180、HepA、BGC-823为模型,以不同剂量的"葵龙草"注射液作用于肿瘤裸小鼠模型,观察"葵龙草"注射液的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葵龙草"注射液对人肺癌细胞A549、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肝癌细胞HepG2、人结肠癌细胞HCT116、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A431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裸鼠移植S180、H22、HepA、BGC-823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葵龙草"注射液能够有效抑制培养的肿瘤细胞生长,注射给药后对多种细胞肿瘤移植的模型小鼠肿瘤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临床医学     
<正>BRCA1相关蛋白BRAP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转移的重要蛋白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林东昕院士和吴晨教授团队发现BRCA1相关蛋白BRAP是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发展、转移的重要蛋白,显著增强了ESCC的侵袭性;这也为ESCC的精准治疗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靶点;相关研究发表于消化领域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在体外的3个癌细胞系的实验中,47个基因中的10个促进了癌细胞的迁移,8个抑制了迁移。在它们  相似文献   

16.
米索前列醇药理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索前列醇是合成前列腺素E1的衍生物,能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用于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具有保护细胞、促进平滑肌的收缩等功效,特别是在终止早、中、晚期妊娠和产后出血,促进宫颈成熟、诱导分娩等方面效果明显。是对近年来该药的药理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的综述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于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炎症因子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及HSYA缓解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用CSE刺激MRC-5细胞建立损伤模型,细胞分七组:单纯HSYA组、Sham组、CSE模型组、CSE+低剂量HSYA组、CSE+中剂量HSYA组、CSE+高剂量HSYA组、CSE+阳性对照药红霉素组。以Real-time-PCR技术检测TNF-α、IL-1β及IL-6和TGF-β1m RNA的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38MAPK磷酸化的水平。结果:加入CSE刺激12h后,MRC-5细胞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及TGF-β1m RNA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HSYA能够明显抑制CSE诱发的TNF-α、IL-1β、IL-6及TGF-β1m RNA水平的升高。结论:HSYA可抑制CSE诱导MRC-5的炎症因子及TGF-β1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8.
长春新碱(Vincristine,VCR),是临床常用的植物性抗肿瘤药物。关于VCR对热休克蛋白(HSP)的影响极少报告。我们利用细胞培养和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了VCR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株HSP27和HSP70表达的影响。为深入认识VCR的作用途径,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硫酸长春新碱由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BGC-823胃癌细胞株由北京肿瘤研究所提供。SP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及兔抗人HSP27和鼠抗人HSP70抗血清(I抗)和DAB显色剂,由北京中山生物技术公司提供。1.2,方法将5×10.4/ml浓度的BCG-823胃癌细胞,置无菌96孔板中,于C…  相似文献   

19.
张英霞  满初日嘎  张云 《科技通报》2008,24(2):167-170,176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在大蹼铃蟾(Bombina maxima)皮肤中得到其白蛋白。该蛋白有强烈抑制胰蛋白酶水解小肽底物的活性,但对其它丝氨酸蛋白酶如凝血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及枯草杆菌蛋白酶无抑制。它以1∶1摩尔比同胰蛋白酶形成稳定结合的复合物。经测定发现,该蛋白对温度、pH值及还原剂二硫苏糖醇的耐受性较强,三种因素对其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影响不大。说明大蹼铃蟾皮肤白蛋白具有稳定的胰蛋白酶抑制活性,可能在大蹼铃蟾防御天敌捕食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体内外抗呼吸道病毒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和细胞病变作用(CPE)检查,观察不同浓度油性提取物体外抗流感病毒A3株、冠状病毒OC43株和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的作用。采用小鼠感染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抵抗流感病毒A3株和冠状病毒OC43株致死性感染的效果。结果0.5%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12%作用5min、0.06%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流感病毒A3株引起的鸡红细胞吸附现象;0.25%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06%作用5min、0.03%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冠状病毒OC43株引起的小鼠红细胞吸附现象。1.0%油性提取物作用1min、0.25%作用5min、0.12%作用10min均可完全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E6株引起的CPE。0.12%、0.25%和0.5%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流感病毒A3株攻击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30%、90%和100%。0.06%、0.12%和0.25%油性提取物滴鼻预防后,冠状病毒OC43株攻击小鼠的存活率分别为30%、80%和100%。结论较低浓度的蔷薇科植物果核油性提取物即可显示出较强的体内外抗常见呼吸道病毒作用,但体内抗病毒作用有明显的有效剂量阈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