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科技》2011,(1):71-71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多年的分析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首要致癌因子。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时近年来也有大量的实验室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以激活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出现癌基因的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一种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方法实现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和根治。为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提供指导意义。方法:研究以100例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酵母菌,从人体非黏膜组织中提取出活体检测样本,采用针吸标本,通过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或细胞化学检验方法获得幽门螺旋杆菌菌细胞或通过菌种培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得,培养结果呈阳性。幽门螺杆菌可刺激胃部前叶的发育内分泌激素,使其分泌TSH,使胃部分泌激素合成和分泌幽门螺杆菌素激素发育的释放量快速增加。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配对t检验,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相当于变形杆菌的400倍,基于概率分布特性,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I型含有Cag A和Vac A基因并表达两种蛋白,Ⅱ型不含Cag A基因,与胃疾病关系较为密切。结论:进行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测,并配合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三联用药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董慧  刘馨 《科技通报》2020,36(7):39-42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否通过PI3K/AKT通路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产生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IF抗体在肺腺癌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DEME完全培养基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株作为对照组,加入不同浓度人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h MIF)和PI3K/AKT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作为实验组,应用MTT(噻唑蓝比色法)观察A549细胞株的增殖情况,(2) FCM(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A549细胞株凋亡情况(3) Western-Blot测定A549细胞株PI3K、p AKT及相关抗凋亡抗体p53、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免疫组化发现MIF在肺腺癌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高表达率与癌旁组织有显著差异(2)经rh MIF刺激后PI3K、p AKT、p53、Bcl-2表达更明显,迁移更显著;(3) rh MIF对A549细胞株作用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rh MIF在50 ng/ml 24 h对A549细胞增殖率最高,LY294002在25μmol/L 24 h对A549细胞抑制作用最显著。结论:MIF在肺腺癌中高表达,肺腺癌细胞中加入rh MIF,rh MIF刺激A549细胞株增殖、迁移,抑制凋亡,与LY294002共同作用下,A549细胞株增殖率和迁移力下降、凋亡率升高,表明MIF有可能通过PI3K/AKT通路对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和迁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节p14ARF-MDM2-p53通路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颈上皮、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p14ARF、MDM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14ARF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组分别为28%、42%和78%,宫颈鳞癌组表达较正常上皮和CIN组升高(P<0.05);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组分别为0%、23%和43%,CIN和宫颈鳞癌组较正常宫颈上皮表达升高(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组分别为6%、31%和39%,CIN及宫颈鳞癌组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上皮升高(P<0.05);统计分析未发现三种蛋白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p14ARF-MDM2-p53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并有望用于CIN及宫颈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调节p14ARF-MDM2-p53通路在宫颈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正常宫颈上皮、4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23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p14ARF、MDM2及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p14ARF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组分别为28%、42%和78%,宫颈鳞癌组表达较正常上皮和CIN组升高(P<0.05);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组分别为0%、23%和43%,CIN和宫颈鳞癌组较正常宫颈上皮表达升高(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鳞癌组分别为6%、31%和39%,CIN及宫颈鳞癌组表达水平较正常宫颈上皮升高(P<0.05);统计分析未发现三种蛋白的表达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p14ARF-MDM2-p53细胞周期调节通路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关并有望用于CIN及宫颈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正>有的人不想吃饭,有的人却暴饮暴食。每5个人中就有1个正在遭受肠胃不适带来的苦恼,大家的肠胃真的有这么不好吗?作怪的幽门螺旋杆菌研究表明,亚洲人的胃普遍比欧美人的要小,但是说到亚洲人肠胃不好,更可信的理由还应归结于幽门螺旋杆菌的高感染率。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侵袭胃黏膜的细菌,饮用不卫生的水或者吃被感染的食物都会造成感染。自从证实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可导致胃癌的研究获得2005年诺贝尔奖,幽门螺旋杆菌备受学术界关注。幽  相似文献   

7.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世界第二,常见肿瘤出现率居世界第四。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幽门螺杆菌这个革兰氏阴性菌激起了人们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Hp感染被认为和胃癌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1,2]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人类胃癌的1类致癌源[3]。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慢性炎症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启动、进展及转移潜能中起着病原学作用,但其具体关联及作用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在一些类型肿瘤中,已发现其与感染具有相关性(如乙肝与肝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HPV与宫颈癌)。因此,大量研究开始从恶性肿瘤组织内免疫细胞入手,探讨并论证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从而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一种途径。文章将对恶性肿瘤内免疫细胞的浸润度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杨淼 《科学生活》2024,(4):14-15
<正>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主要寄居在人类胃部的黏膜层中。这种细菌通常通过口腔-胃的传播途径感染人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表现为胃痛、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但一些感染者可能长期无症状,增加了慢性疾病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PCNA、C-erbB-2在胃癌中表达与生物学特性间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杰民 《学会》2001,(9):45-46
目的探讨PCNA、C -erbB - 2在胃癌中表达与生物学特性间的意义。方法用S -P免疫组化方法检验 72例胃癌中PCNA、C -erbB - 2表达情况。并就胃癌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Spss9.0版统计软件作X2 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及线性相关分析的统计学处理。结果PCNA、C-erbB - 2在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的组织类型、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均无相关性 (P>0 .0 5 )。  相似文献   

11.
肿瘤被认为是一种细胞周期病。细胞周期蛋白D1在正常细胞周期的调控中扮演重要角色。CCND1基因的G870A多态性可能影响包括消化系统肿瘤在内的多种肿瘤的遗传易感性。近年来,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消化系统肿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但CCND1基因G870A多态性与消化系统肿瘤遗传易感性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分歧,而且部分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较少或者缺乏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能在水稻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技术分别从质粒pGEM CTB和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TB和cagA基因,然后用PCR方法直接融合CTB基因和cagA基因.又用PCR法改造了水稻Wx启动子,在其3′端融合加入Ω序列和Kozak序列.通过一系列亚克隆最终将两个融合基因和NOS终止子插入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 A1300的表达框架内.结果 PCR验证和测序分析证明,CTB和cagA融合基因以正确的方向插入到载体pCAMBI A1300中,并位于水稻Wx启动子后.结论 成功构建CTB和cagA融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在防治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常规四联疗法(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胃铋美颗粒)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4天;观察组30人,在常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上加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起到很好预防不良反应的作用,更利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文章旨在观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胃粘膜组织病理变化及与CD45、CD72表达的关联性。方法 HE染色显示胃黏膜组织结构,并计数毛细血管和红细胞的数目及测定血管直径;TUNEL显示胃黏膜组织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分别检测CD45、CD7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APC胃粘膜组织血管数目和平均直径显著多于高原正常胃粘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PC胃粘膜组织中红细胞数目远多于高原正常胃粘膜组(P0.05);另外,HAPC胃组织切片中可见大量红细胞从血管渗出,分布于组织间隙,呈散在多簇或成片状聚集。TUNEL分析显示,HAPC胃粘膜组较高原正常胃粘膜组相比,胃黏膜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APC胃粘膜组CD45、CD7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高原正常胃粘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损伤性改变,其胃黏膜组织中CD45、CD72的高表达引起的免疫反应异常可能为HAPC胃粘膜持续性的炎症损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p53结合蛋白1(p53 binding protein,53BP1)是一种参与DNA损伤检查点活化和DNA损伤修复的关键蛋白之一。已知在结肠癌中,BRCA1基因的突变会使患结肠癌的风险增加,而磷酸化53BP1是其功能的表现形式。为研究磷酸化53BP1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我们制备特异性磷酸化53BP1多克隆抗体,经RNA干扰技术、蛋白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B)等实验验证抗体的特异性。随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方法对31例临床结肠癌组织标本进行染色,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且在TNM分期I-II期结肠癌患者中,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13/16)显著高于III-IV期患者中的高表达病例数比例(7/15)(p0.05),同时磷酸化53BP1高表达病例数比例在未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差异显著(p0.05)。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磷酸化53BP1高表达可作为结肠癌分期(I-II期)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潜在标志。  相似文献   

16.
正Nature细胞周期调控系统Nature封面:当增殖细胞完成有丝分裂后,一些新生子细胞会立即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而另一些则切换至静止状态。Nature杂志第7672期封面文章报道了遗传自母细胞的互相矛盾的记忆如何让子细胞决定停止还是启动下一个细胞周期。生长信号引发细胞周期蛋白D1信使RNA在母细胞中累积,而DNA损伤导致细胞包含更高量的活化p53。它们被传递到子细胞中,在这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15)
目的:探究microRNA-369-5p(miR-369-5p)在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组织与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 CFs)活化增殖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构建大鼠糖尿病心肌病模型,体外应用高糖诱导CFs细胞活化增殖模型。利用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及胶原分布情况。应用qRT-PCR检测CFs细胞中miR-369-5p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α-SMA、Collagen I mRNA与蛋白的表达;结果:HE和Masson染色显示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胶原沉积明显增多,细胞相对排列紊乱,细胞大小不一。Western blotting实验表明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组和高糖组的α-SMA与Collagen I的表达增长;qRT-PCR实验表明与正常组相比,高糖诱导CFs细胞中miR-369-5p表达降低,而α-SMA与Collagen I的表达增加。结论:miR-369-5p在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组织与高糖诱导CFs细胞中表达降低,提示miR-369-5p可能是影响糖尿病心肌病形成的潜在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8.
解乐业  史玲  胡志红  张剑 《中国科技纵横》2009,(10):237-239,236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中医理论认识、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使之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观察中药胃安散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相关性病创立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90例,以甲硝唑0.4g,日2次,阿莫西林1.0g,日3次,果胶铋100mg,每天4次,均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治疗组90例,以自制中药胃安散6g,日三次,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两组均以三周为疗程观察;两组分别于治疗后对中医症状疗效、内镜下观察胃粘膜改善、病理诊断改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中药胃安散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治疗组中医症候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除胃脘痛疗效无差异外(P〉0.05),其他症状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单项症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台疗组内镜疗效为84.44%,对照组为74.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除萎缩无差异外(P〉0.05),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84.44%,对照组为74.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中药胃安散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证明,中药胃安散对中医症侯的治疗疗效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且价格便宜,治疗依从性好。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创新的中医理论的认识观和实践观,确立了新的治疗原则,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SLO原核表达质粒,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并纯化。方法提取链霉菌溶血素O模板DNA,PCR法扩增slo基因。构建融合表达重组质粒p GEX-6p-1-slo和pet32a-tev-slo,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和大肠杆菌BL21-DE3,使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采用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切除标签后,再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取SLO重组蛋白。结果 PCR扩增出slo基因,基因片段(1700 bp)与理论一致。经SDSPAGE,蛋白质印迹显示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55 k Da,与数据库中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slo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了SLO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人们的生活结构发生改变,全世界胃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是当前导致人死亡最高的疾病。经过调查发现,我国每年发现患有胃癌的人数占全世界的一半,并且在这几年有发病年轻化的趋势。从当情势来看,全世界还没有有效治疗胃癌的技术,并且对发生胃癌的病因还很不了解,也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国内外研究表明胃癌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间隙连接蛋白43、Hedgehog通路有关。本文通过临床病理标本及体外研究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胃粘膜癌变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与分析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从而了解胃癌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