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GIS的青岛环湾地区暴雨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1-2007年基准站和自动站降水资料,在灾害成因机制分析的基础上,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个方面入手选择指标,构建暴雨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并基于GIS对青岛环湾地区暴雨灾害进行风险评估和绘制风险区划图。  相似文献   

2.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应急物资的供应效率影响着救援活动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区域灾害系统论,并从灾害的形成机制———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入手进行分析,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建立了震后应急物资的因果关系图和存量流量图。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数、灾害损失指数和综合减灾能力指数的具体表达公式。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积累一定时间的减灾能力评价数据基础上,可以对未来某区域的综合风险进行预测,为政府防灾减灾行政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洪涝灾害为例研究了区域的综合风险,对研究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减灾能力评价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数、灾害损失指数和综合减灾能力指数的具体表达公式。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积累一定时间的减灾能力评价数据基础上,可以对未来某区域的综合风险进行预测,为政府防灾减灾行政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洪涝灾害为例研究了区域的综合风险,对研究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基于1953-2007年登陆或对浙江省有重大影响的台风历史案例数据,考虑影响台风灾害损失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台风致灾因子、承灾体暴露性影响因子与承灾体脆弱性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表示承灾体暴露性影响因素与承灾体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处理,提取主成分作为RBF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从而建立预测模型。在2006年和2007年影响浙江省的2个台风的实际预测中,主成分RBF预测能够减少台风灾害损失的误差。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台风灾害损失预测,有效地提高预测台风灾害损失值的可靠性,对于浙江省乃至全国防灾减灾工作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陆域主要自然灾害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海燕 《科技通报》2004,20(4):283-288
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等着手,论述浙江省陆域自然灾害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其概况;利用浙江省59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以及“浙江省陆域主要自然灾害灾情数据库”的资料,对台风、梅汛期洪涝、干旱、滑坡等主要灾种发生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进行了时空分析.分析表明,台风、洪涝等是浙江省最主要的灾害.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根据电网的暴雨灾害形成机制,选取临海的DEM、河网、植被、财政收入以及电网资料等数据,建立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评估模型。以100 m×100 m的栅格为基本评估单元,建立各个影响因子的分布图,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权重,得到评估结果等级图。综合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计算临海电网的脆弱性分布,在古城街道和大洋街道以及杜桥镇较高,而括苍镇和尤溪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从对台州临海电网的暴雨灾害形成机制入手,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暴露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这4个因素的综合作用,构架电网的暴雨灾害实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取临海的DEM、河网、植被、财政收入以及电网资料等数据,结合实况和预报降雨量,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应权重,利用综合分析法得到实时风险评估结果等级图。对模型进行初步验证,风险评估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可以反映出暴雨过程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科学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玉璧  张强  李耀辉  王莺  王劲松 《资源科学》2013,35(9):1884-1897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由于干旱灾害所引发的水资源匮乏、粮食危机、生态恶化(如荒漠化)等,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及应急管理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本文介绍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研究领域的主要科技进展。在系统总结以往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了干旱灾害风险分析,阐述了对干旱风险评估的科学认识,归纳了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承灾体暴露度和防灾减灾能力的主要特征及其主要评估方法。从科学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角度,思考了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及未来科学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0.
采用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提出的最新风险表达式,利用基础地理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按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和承灾体脆弱性三个方面,建立基于评价因子的干旱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以山东省潍坊市为研究区域展开风险评估研究,利用GIS技术绘制潍坊市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潍坊市干旱灾害风险最高的区域位于寿光市;青州、临朐、昌乐和潍坊市区为次高风险区;安丘、昌邑和诸城三市县为中风险区和次低风险区;高密市的干旱灾害风险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1.
朱惠珍  俞明康 《科技通报》1997,13(6):383-388,392
利用辽河油田1994和1995年的气象、水文、灾情等资料,详细地研究了辽河油田洪灾的灾害链并试图弄清建立在因果关系基础上的具体成因因子(包括诱发因子、抗性素质因子、孕灾环境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2.
雷电灾害损失控制在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要进一步提高雷电灾害防御的效率,还需要从雷电灾害影响因子入手。本文基于2010年的雷电灾害自然强度和频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地区人口水平为自变量,以雷电伤亡人数为因变量,对面板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的定性分析和建立计量模型和聚类分析为主的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虽然增加了地区灾害的易损性和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但净效应是降低了灾害人口损失,而且是影响雷电灾害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地区人口;雷灾影响因子在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不同,分成三类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为制定针对地区的雷电灾害防御措施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在查明各种灾地质作用的性质、规模和承灾对象社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从致灾体稳定和致灾体与承灾对象遭遇的概率上分析入手,对其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客观评估。本文以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嫩江县)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其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预测及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秉  史志勇  徐方廷 《情报杂志》2023,(6):119-123+169
[研究目的]在当今“物理—社会—信息”三元空间深度交融时代,安全风险跨空间演化对安全事件链防控提出巨大挑战。因此,开展三元空间安全事件链防控研究意义重大。[研究方法]首先,阐明三元空间安全事件链的内涵;其次,分析三元空间安全事件链的生成机理及分类;最后,构建与解析安全信息视域下的三元空间安全事件链防控模型。[研究结论]三元空间安全事件链是因致灾因子、避灾体、承灾体和孕灾环境间不合理匹配而形成的由初始安全事件诱发一系列跨空间次生、衍生安全事件的链式效应。安全信息视域下的三元空间安全事件链防控模型可为安全信息嵌入三元空间安全事件链防控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松花江流域、辽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灾害系统原理,构建了综合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为一体的化工污染潜在风险指数模型;建立了一整套研究区相关分析数据库,利用数字地图技术绘制专题地图;通过分析和比较研究区各县市的化工污染潜在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65-2009年日照市三个气象观测台站年平均雷暴日和2005~2009年雷电灾害损失资料,结合日照市地理、土壤、人文和气候等特征,提出了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日照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日照市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不仅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还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也取决于当地采取雷电防护措施的状况和防雷技术水平,日照市市区属雷电灾害高易损区,五莲县属雷电灾害较高易损区,莒县属雷电灾害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17.
以汶川、玉树地震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面临着防雷设施破坏严重、灾区信息传播受阻、临时避难场所防雷设施不完善等新形势,指出地震灾后雷电灾害防御存在着防雷减灾机制不健全、过渡安置点防雷设施建设缺乏统筹规划、灾区群众防御雷电灾害意识淡薄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防雷减灾工作组织领导、灾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工程建设、雷电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防雷科普宣传等地震灾后雷电灾害应急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雷电灾害层次模型的基础上,应用AHP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系数,对非定量事物做出了定量分析。结合雷电灾害自身的特点,又考虑了多方面的影响因素,给出了雷电灾害灾度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灾度进行了五级划分。此计算公式在对不完整雷灾记录进行估测时,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使得灾度结果与实际情况难免会有些差异,比直接应用雷灾记录所得的计算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9.
李锋  王慧敏 《软科学》2016,(4):140-144
从系统论的观点,结合突发洪水应急决策特点,分析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发生发展过程中突发事件、承灾载体、环境单元及应急活动各要素及要素间关系,基于知识元理论,建立突发事件、承灾载体、环境单元及应急活动等知识元模型,构建基于知识元的多层次情景表达模型。以淮河流域2007年洪水灾害片段为实例,应用情景模型对非常规突发洪水应急情景进行完整表达,并实现应急情景态势转化及推演分析。  相似文献   

20.
草原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且对于水土保持、风沙防治等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一些自然灾害却对草原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从区域灾害系统角度探讨了草原的孕灾环境、承载体和致灾因子的特殊性,对我国温带草原的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影响后果和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这为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以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