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作为新一代从事碳纳米材料在环境复杂生物体系中的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常雪灵,自200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重点实验室以来,就开始涉足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这一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从源头合成稳定同位素骨架标记碳纳米材料开始,到建立高碳背景下碳纳米材料的体内定量研究方法,再到搭建环境水生生态体系和环境重要农作物的碳纳米材料的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4):307-307
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院重点实验室白春礼、万立骏领导的课题组,以环境和能源需求为研究背景,继在燃料电池催化剂研究方面,利用简单、低能耗的方法开发出高效的金属纳米空心球催化剂之后,最近又在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催化剂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展了一种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具有高表面积的半导体ZnS光催化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自立 《青海科技》1996,3(2):28-29
纳米结构材料具有很好的超塑性,用纳米微粒合成的新型复合陶瓷材料,既保持了陶瓷自向的高度致密特征,又具有很好的超塑性,引起了各国科学界的高度重视。纳米材料制备,必将引起陶瓷材料生产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4.
新型材料     
正轻质、高强以及缺陷不敏感的热解碳纳米点阵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李晓雁课题组与浙江大学及美国布朗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合作,制备实现了同时具有超轻、高强度、大变形、缺陷不敏感的热解碳纳米点阵。研究论文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研究团队制备出了同时具有超轻、高强、大变形和缺陷不敏感的微纳米力学超材料。这些新型热解碳纳米点阵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学性能:不仅具有  相似文献   

5.
根据纳米锰材料的结构和结构缺陷的特点,运用团簇物理、化学理论的方法,通过研究纳米锰内部原子的排列,电子能带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分析了纳米锰结构中的表面、内部及界面现象,探讨了位错导致层错和形变孪晶的形成原因,为发现和制备新型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理论方法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5,(15)
准一维纳米碳材料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形貌,包括碳纳米管、碳纳米棒、碳纳米带、碳纳米纤维、碳纳米卷等,其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储氢材料、场发射器件、化学传感器和水处理材料等领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准一维纳米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已经成为纳米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准一维纳米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碳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重要材料,而其本身所拥有的潜在优越性,在化学、物理学及材料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全球科学界各级科研人员争相关注的焦点.本文介绍了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领域、国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0—2010年纳米材料资助项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利用pajek软件对关键词绘制网络图谱,分析得出自然基金对纳米材料资助的主要领域归为3类,即纳米材料的制备、合成、应用、性能及纳米结构;各种纳米材料的研究如碳纳米管、各种聚合物、纳米晶、纳米粒子、纳米半导体、纳米复合材料等;纳米材料的组装、自组装、特异效应的研究。这些是自然基金对纳米材料资助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纳米材料的研究热点。建议加强投入对纳米材料资助较弱的研究方向,如纳米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的形貌控制和缺陷控制等。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革新》2011,(1):36-36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一种蓝色的新型钯纳米材料,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或可成为癌症光热疗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10.
《大众科技》2011,(1):5-6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一种蓝色的新型钯纳米材料,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或可成为癌症光热疗的“希望之星”。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一直希望自己的衣料能像荷花般出污泥而不染 ,现在这种梦想已由中国科学家实现。最近中科院化学所专家宣布研制成功一种不沾油污、不沾水的新型纳米材料——超双疏性界面材料。使用这种材料的纺织品和建材 ,不用洗涤 ,也不染油污。这标志着中国在纳米材料研制方面的又一新突破。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大约相当于几十个原子的长度。科学家发现 ,当材料组成的精度达到纳米级时 ,物质就能表现出一些新特性 ,从而为新材料的产生创造条件。最具有说明性的例子就是 ,改变碳原子的排列结构 ,能把廉价的石墨变成价值连城…  相似文献   

12.
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并研究了几种超疏水性纳米界面材料,具体包括(1)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通过一种新的模板挤压法制备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该纤维表面在没有任何低表面能物质修饰时即具有超疏水性,与水的接触角可高达173.8°.(2)利用亲水性聚合物聚乙烯醇制备了具有超疏水性的表面,打破了传统上只有利用疏水材料才能得到超疏水性表面的局限性,扩大了制备材料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这种特殊的现象是由于聚乙烯醇分子在纳米结构表面发生重排,使得疏水基团向外,分子间氢键向内,从而导致整个体系的表面能降低引起的.(3)将聚丙烯腈纳米纤维通过典型的热解过程,得到了具有类石墨结构的纳米结构碳膜,该膜表面在广泛pH值范围内都具有超疏水的特征,在基因传输、无损失液体输送、微流体等方面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4)利用喷涂-干燥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及超亲油性的油水分离网膜.研究表明,网膜表面特殊的微米与纳米尺寸相结合的粗糙结构导致这种特殊的性质,该网膜具有很高的油水分离效率,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学家制备出一种蓝色的新型钯纳米材料,它不仅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而且或可成为癌症光热疗的希望之星。日前,《自然-纳米技术》刊登了厦门大学化学化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1,(3)
细胞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任何生命活动,包括组织再生和疾病爆发,都与细胞行为密切相关。研究生物医用材料与细胞表面和界面的相互作用是一个热点和重要的课题。它不仅关系到医学的发展水平,而且关系到生物材料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在外科学、显微医学、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纳米材料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某些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利用微纳米材料实现界面是一项迫切的工作,并且具有学术意义。近年来,随着三维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合物纳米纤维已成为一种新型的、受欢迎的生物材料。它的特点就是可以模拟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网状结构。这就引了新的探索和细胞命运,让更多的研究者致力于三维纳米生物界面的指导作用的研究,期望利用三种纳米纤维的特殊结构来调节细胞行为,从而在医学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就~([1])。基于此,本文探讨了三维纳米生物界面作为指导细胞命运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述了微乳液的组成、结构及制备方法,综述了微乳液制备纳米粒子的影响因素,对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材料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讨论,对微乳液在纳米粒子制备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综述了纳米塑料的分类、制备技术原理、性能及应用。指出纳米塑料制备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纳米材料真正以纳米级均匀分散到塑料基体中,今后研究的重点是探索新的纳米塑料和新的制备工艺,开发纳米塑料的新用途。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1):79-80
理化技术所张晓宏研究组发明了一种高纯度、低结构和形貌分散度的、相对普适的制备一维和准一维单晶有机纳米结构的新方法。这一发明扩展了能够形成一维单晶有机纳米材料的有机分子结构种类,为深入理解纳米材料的一维生长机制和有机纳米材料形状调控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研究有机纳米器件的构筑提供了重要材料基础。利用该方法,通过有机分子结构修饰,实现分子间超分子作用力的强度、方向等的调制,  相似文献   

18.
一、研究背景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纳米科技已成为许多国家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国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之一。未来15年,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将包括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自组装和功能化,纳米电子学、纳米生物学和纳米医学,纳米尺度表征与度量学,以及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在能源、环境、信息、医药等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大学钱逸泰院士和他的助手多年致力于纳米材料化学制备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建立和发展了一种溶剂热合成技术,并成功地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多种纳米非氧化物材料。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研究纳米非氧化物材料的物性成为可能,并为其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成果已获200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非氧化物纳米(如氮化物、硫化物、硼化物、碳化物等)功能材料由于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在工业领域应用极其广泛,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成为许多关键部件的基础材料。但制备非氧化物不是一件易事。传统的方法是由金属和非金属或氢化…  相似文献   

20.
纳米技术孕育传感器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纳米技术与纳米薄膜压力传感器纳米技术是一门在纳米空间(0.1~100nm)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的运动规律及特性,通过操作单个原子以制造具有特定功能材料或器件为最终目的的崭新技术。由于纳米材料的新特征现象和引发的新技术,不仅涉及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前沿研究,而且其应用也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纳米技术由此被誉为“引导下次工业革命”的高新技术。目前,应用纳米技术研究开发纳米传感器,有两种情况:一是采用纳米结构的材料(包括粉粒状纳米材料和薄膜状的纳米材料)制作传感器;二是研究操作单个或多个纳米原子有序排列成所需结构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