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  秦书荣 《科技创业月刊》2021,34(12):118-121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推动创客教育实践,鼓励将设计思维方法全面引入到创客教育全过程.按照分层次、逐步加强的原则,在创客式专业教育、基础创客教育与进阶创客教育三个阶段植入适用的设计思维方法指导高职创客教育实践,对提升大学生创客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设计思维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根据高职教育特色和创客教育阶段的不同,构建了高职创客教育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验证明了有效性;最后又通过案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研究表明:基于设计思维的高职创客教育模式对大学生创客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
"创客"、"互联网+"等词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创业氛围日益浓郁,但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氛围营造、师资团队、课程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创客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定位、教学模式、校园文化等方面高度一致,结合互联网思维,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创客文化培育已成为当务之急。高校应从构建载体、完善机制、优化课程、增强师资等方面入手加强创客文化的培育。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在建立创客空间等新型孵化器的实践中实现了新的发展,并在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出"众创空间"这一概念。众创空间是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中国本土化创客空间,即在西方创客文化中孕育成长起来的创客空间中融入了中国特色。从创客空间与众创空间定义入手,将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众创空间案例,进一步挖掘众创空间的特征,尝试对众创空间这一学界尚未给出明确定义的概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解读了"创客文化"的时代内涵与"四新"特征,深入分析了在"创客文化"背景下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双重主体维度,指出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四方面不足,并提出一系列有效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为高职教育带来了创新的可能和条件。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创客空间,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创客文化与教育相结合则催生了新的高职教育模式,本文在对创客教育进行尝试性实践的基础上,对创客教育环境的构建问题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在"互联网+"环境下,积极开展创客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7,(10)
"互联网+"行动为高职院校开展创客教育打开了新视角,新模式,提供了新生态、新服务的信息技术平台。本文通过对创客教育内涵以及创客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价值分析,试图从众创空间建设、创客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模式、创客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思考"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客教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创客空间是创客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场所,有效推动了非正规教育,特别是STEAM教育。近年来,许多国外科学中心等公益性非正规教育机构选择引入创客空间,供观众在其中开展实验、发明、创造和探索等创新实践。在"双创"、"四众"等科技创新模式的鼓励下,国内众创空间的数量和规模得到了很大提升。鉴于近年来国外科学中心创客空间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本文提出国内科学中心创客空间建设须秉承科技创新精神,考量科技馆自身实际情况,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科技馆众创空间。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力发展"创客空间"时代背景下,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首先分析创客空间的起源与发展,进一步明晰创客空间的含义。其次对全球知名创客空间的类型与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创客空间的分类、资金来源、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而后分析了创客空间的物理空间布局和硬件设备的配备。最后结合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创客空间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创客"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创客教育也成为校园里以及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点话题,小学数学教育与创客教育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本质相同、价值指向一致、内在属性密切关联,探索数学创客式课堂结构,优化数学创客性教学内容,整合数学创客化课程,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与课程整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对"创客教育"的广泛关注,催化了我国部分地区对"创客"理念和学校教育的融合。创客,就是将创新的想法实践到现实成品制作中,创客教育就是将创客文化与教育融合,以兴趣为学习驱动力,以项目的实践为学习活动开展的基础,借助"互联网+"的"互联网辅助各个行业发展"的思想,利用创客空间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0,(17)
近几年,创客教育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对各级各类院校的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依据创客教育的要求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水平。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与创新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工作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仍需进一步改进。本文从创客教育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意义入手,对创客教育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及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能够为高职院校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是基于学生兴趣,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综合素质教育.近年来,育英西垅小学在推行创客教育过程中,秉承“让学生成为创新体验主体”的教育理念,紧扣一个核心,发挥两个辐射,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社团、课程、家长三位一体的创客服务通道.针对启蒙创客意识,建设创客课程,传播创客文化,对小学创客教育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让"创客"一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创客教育也迅速在广大中小学之间走红,"创客挑战赛""创客空间""创客秀"……一夜之间,似乎所有的学生都挤在了通往成为一名"创客"的道路上。然而,这风风火火的现象背后究竟是教育的需求,还是商业利益的驱动?不少业内人士呼吁,要警惕"创客教育"走上弯路。"高大上"设备成了摆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兴起和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新时代下创客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各大高校也投入很多财力物力资源,进行众创空间以及创客教学基地或者创客教学工作坊的建设。创客教育秉持开放创新的理念,而专业教育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播,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为高校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各环节注入了新的内容。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共享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平台,开发具有创新意义的创客课程,构建提升创新思维的智慧课堂。依托于商丘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室内土工实验室进行建设的"互联网+"土工实验室创客工作坊有效提升传统专业教学中的智慧化水平,也为创新创业通识教育的学员提供很好的平台空间,实现知识传播和创新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5,(24)
21世纪的教育界注定是不平凡的,继博客、翻转课堂、微课、慕课之后,全球又刮起了创客之风。创客的主要精神是:创作、交流和分享。当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创客教育"便诞生了。可以说,创客教育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主要以课程为载体,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创客教育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与碰撞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创客教育的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以教为中心"的方式,引导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为学生提供了互动与合作的空间,增强了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分析了创客教育的产生背景和教学理念,以此为基础探寻创客教育对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互联网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而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创客"一词,我国教育界再次引发了对创客教育的讨论热潮。如何在创客教育理念下对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大潮中,创客教育作为新生事物蔚然兴起,并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亮点。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基于CSSCI和核心期刊的论文检索,对国内关于高校创客教育的论文进行了梳理,从高校创客教育的特征、应用实践、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三方面对创客教育进行归纳,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谈到创客教育,大多数教师都不陌生。但究竟什么是创客教育,在进行创客教育之前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创客教育今后该如何发展,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一、什么是创客教育对于创客教育,每个教师的看法和认知都不相同,有些教师认为创客教育就是以信息技术或通用技术为核心"造物",而有的教师把音体美、语数外都纳入其中。由于创客教育目前处于探  相似文献   

20.
刘云云 《大众科技》2016,(10):120-121
随着创客文化在国内的发展和兴起,以及"互联网+"的提出,给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文章在综述和分析创客文化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培育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应从人才培养理念、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创客空间以及学校与社会创客文化协同发展等方面来培育创客文化,以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