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俄语是俄罗斯民族的语言,也是苏联各族人民相互交际的共同语,目前它已成为国际通用语之一。蒙古语使用的人数虽不及俄语的多,但它遍布欧亚两大洲,是这些地区许多蒙古部落的活的口头语言。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是一种屈折语,也就是说俄语富有词形变化,一个词可以有许多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而蒙古语则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一种粘着语,即能把词干和各种附加成分粘合起来构成新词并表示各种语法变  相似文献   

2.
俄语专业的全称是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按照语言学上的划分,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俄语字母是基里尔字母,一共33个,分大小写,写法不同于英语的拉丁字母,看起来更坚硬更有力。现在俄语仍是独联体国家之间的通行语言,也是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之一。俄语和乌克兰、自俄罗斯、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家的语言有很多相似之处,加上东欧不少国家的语言都是将原来的基里尔字母转  相似文献   

3.
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蒙古语则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因而它们在语法上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4.
英语作为印欧语系的一员,曾经也和法语、德语、俄语一样具有复杂的屈折变化.然而,在屈折变化的简化过程中,英语迈出了更大的步伐,在某种程度上使之成为较其他欧洲语言更具吸引力的语言.  相似文献   

5.
作为形态学的一部分,屈折变化与词的构成相关,在句子反映词的语法功能。确切的说,屈折变化存在于多种语言当中,尤其是在屈折语言中起重要作用。通过在词干中添加后缀使词语达到其语法功能。名词的屈折变化体现在词的数和阴阳性变化;动词的屈折变化通过各种时态,语态的变化体现。值得一提的是,在屈折变化过程中,无论动词和名词如何变化,总是严格地遵从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的实质在于使语言更为精确,正是在一致性原则的基础上,语言可以正确的进行屈折变化。  相似文献   

6.
西班牙语属于印欧语系的罗曼语族,其突出语法特点是动词变位和阴阳性;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分析语,语序和虚词是语法中主要的手段,有大量的量词和语气词。造成这两种语言语法不同主要是受思维方式的影响,本文分析两种文化产生的背景,思维方式的变化及语法差别引申出来的对文化差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同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和法语具有词形拼写的共性特征,而不同语族的英法语也具有表示屈折词尾语法意义的词形个性特征。英语通过保留法语借词词根和局部改变词形的方式实现了法语借词英语词形化。借词词形同化方式受到语言共性和个性因素的影响。通过利用英法语词形共性因素和削弱和消除借词词形个性特征,实现了跨语族法语借词英语词形化。  相似文献   

8.
英语是印欧语系中西日曼语的一支。现代英语是分析性的语言,而古英语却是高度综合性的语言,与其它的印欧语相比,现代英语的词尾屈折变化最少。本拟就英语词尾屈折变化的发展过程作一探源,并以名词、动词为例,比较了现代英语同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珠词尾屈折变化特点,旨在揭示语言由综合到分析、由词形的多变化到无变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汉语属于孤立语,缺乏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要由虚词和语序来表示.汉语虚词中的动态助词“着”放在动词后可以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状态的持续,以及用于存在句表示某事物以某种方式存在.英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通过词语内部屈折变化来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的语法范畴.通过分析,得出“着”在汉语中的表达不同语法意义时可以与英语中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四种时态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72):82-83
对比研究是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比较热衷的课题和研究方向。汉语和俄语不是亲属语言,前者属于汉藏语系的汉族语,后者属于印欧语系的斯拉夫语族。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对两种语言的前后缀构词方法进行对照比较,通过这种对比研究寻找两种语言构词体系的异同,以促进外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拉祜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虚词和词序是拉祜语的主要语法手段。拉祜语的结构助词在句法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用频率很高,定语助词的研究对拉祜语语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Reading involves the decoding of written forms into language forms that represent phonological, morphological, and word level units. Thus, orthographies convey not only phonological but also morphological information-the word roots, syntactic inflections, and derivational relations that constitute the minimal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units of a language. There are many psycholinguistic issues brought to light by the facts about morphology. However, the central one has focused on decomposition-whether and how language users, including readers, decompose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words into their constituent morphemes.  相似文献   

13.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是拼音文字。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是象形文字。而定中构词法却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它在两种语言中的应用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异,文章试从英汉两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范畴理论、原型理论等角度进行分析,来探讨定中构词法所体现的英汉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内部生态系统由语音结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包括语义结构)组成,这些结构相互作用,相互协同,推动了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黔西北境内诸语言(方言)以汉藏语系语言居多,其音节都可以分析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主要语言(方言)都属于“分析语”,词分为单纯词与合成词,其中词根以单音节的为主,多音节的单纯词很少,且绝大多数音节都有意义;句子结构中,修饰语素的位置和句子成分的语序因语言(方言)不同而有所异同;由于实词词形变化不丰富,各语言(方言)主要通过词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且语义除按一定的规则整合之外,又打破常有规则,生成一些新的规则形式。  相似文献   

15.
汉藏语系语言分类在很大程度上用的是语言类型学的标准,但是语法类型的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强调。本文以汉藏民族语言三类开放的实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为语法单位,从语言类型学、语料库语言学和语法化、语言接触等不同角度描述它们最基本的词法、句法类型。汉藏民族语言的语法类型大体可按语序分为使用OV语序的综合-粘着型语言(藏缅语),和使用VO语序的分析-融合型语言(侗台语、苗瑶语)。由于汉藏语系内部存在形态类型和语序类型的巨大差异,因此需要重新审视传统上认为虚词和语序是汉藏语系语言主要语法手段的说法,以及汉藏语系语言历史分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汉语和蒙语是形态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语言。汉语和蒙语的人称代词在意义、类型、句法功能方面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格”作为一种语法范畴。典型地反映了汉蒙两种语言不同的民族特点。蒙古语作为粘着语,用“格变”作为名词和人称代词词形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套完整的变格体系。蒙古语通过主格、属格、宾格、向位格、从比格、和同格等格变表示语法意义。作为孤立语的汉语没有“格”范畴,汉语主要通过词序或虚词来表示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苗语的前缀音节词在语言词汇构成中不仅具有特指的作用,而且还有着改变词性的语法功能。笔者以黔东方言苗语前缀音节词Ghab为例,就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所指与能指的构词特点以及将动词、形容词、量词和数词等加上前缀音节词Ghab后变为名词的语法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程度副词一般跟表示性质或状态的词语结合表示某种程度。每种语言的程度副词大都具有这种句法、语义功能,不过每种语言也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在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上也有一些差异。汉语中表示比较程度的"更"和与之对应的韩国语中表示比较程度的"■"也是如此,在句法功能上,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也并非完全重合。  相似文献   

19.
李伟 《高教论坛》2011,(12):126-129
汉语动宾结构句的误译不仅有自他动词的使用问题,与汉语宾语的识别率也有很大关系,即带有哪些宾语的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的动宾结构相对应。汉语属于孤立语,在动宾结构上没有表示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的形式标准;日语属于黏着语,动词和宾语这一语义关系用宾格助词「を」表示。通过把汉语的无形态标识与日语的有形态标识结合起来,找出汉语动宾结构与日语宾格助词「を」的对应关系,从而提高汉语动宾结构句翻译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词类的划分属于语法范畴,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在汉语中主要通过语序和虚词体现,表面看起来和语音毫不相干,但是,在判断词类时,经常要考虑到语音因素,如声调的变化、轻声、儿化都影响到词类的划分,由此看来,汉语语音在词类的划分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