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内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音乐欣赏能力就是艺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之一.任何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培养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提升学生审美水平,陶冶情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同时,音乐给学生以启迪,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升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基于音乐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阐述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指出目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出改进措施,以期为高职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应该从音乐学科的本体特性和规律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全面认识和发掘音乐的人才形塑功能,并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和实现音乐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3.
高师音乐教育担负着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专业师资的重任,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同于专业艺术院校,"师范性"是其本质特征。高师音乐教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使音乐专业毕业生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快速适应基础音乐课堂教学的需要,更好地完成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质师资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发展应立足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文化史,追求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高质量,以实现高等音乐教育独有的个体本位价值.其教育目标可以清晰定位于“三个面向”.应有专业技能和理论研究能力并举的,精英音乐教师所执行的教育精英培养体系.应围绕“文化传承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四大职能,来创新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积极研讨创立新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课程标准,课程构建.  相似文献   

5.
高校音乐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教师要把握好创新意识的三大构成,最后要注重三个方面创新培养。目标是鼓励音乐教师也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体系音乐教育是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结合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三者教育理念和精髓,立足我国国情和当下基础音乐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依托中国音乐文化和教育实际而建立的一种新的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主张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实现音乐情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每个学生热爱音乐,会用音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文章分析了新体系音乐教育理念中的四类核心理念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赵静 《华章》2009,(15)
上个世纪末,为了适应我国音乐教育的需要及钢琴师资短缺的严峻现实,出现了一种新的复合型教学形式--数码钢琴集体课.钢琴集体课符合了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为社会输送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目标和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与传统"一对一"的钢琴课相比较,钢琴集体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和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键盘演奏的应用、合作、表现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音乐教师为课题,以绵阳师范学院的办学实践为实例,探讨了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提出目标定位准确、紧扣市场需求、课程设置合理是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和学生学有所长的必备条件.而教学改革的实践则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音乐教育人才.  相似文献   

9.
高师音乐教育是高师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培养音乐教育师资的重要平台,所以我国一向关注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求将高师音乐教学和社会人才需求联系成一个整体,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师音乐人才。通过对当前的高师音乐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影响,整个音乐模式十分落后,实际教学与社会需要脱节问题突出。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高师音乐教育需要全面落实新课标要求,对高师音乐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改革,以便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过硬的高师音乐人才。  相似文献   

10.
梳理了当前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现况,认为我国现行艺术类音乐领域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和类别,很难适应社会对高层次音乐教育人才的需要,为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加强“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教师队伍建设,满足“音乐与舞蹈学”学科专业发展需求,我国亟需设置“音乐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完善音乐人才培养学位体系。分析了设置音乐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所具备的基本条件,从不同的侧面对设置音乐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参考国外培养音乐教育博士生的做法,提出了培养音乐教育博士生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