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窑洞式生土建筑聚落孕育了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体现出人地和谐发展观,是陕北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陕北的窑洞式建筑聚落发展及概况,分析其建筑、生态及文化、美学价值,探讨窑洞聚落不同层面的的旅游价值及其实现,深挖黄土文化内涵,在西部大开发及红色旅游蓬勃发站的历史机遇下,将窑洞文化旅游打造成为陕北旅游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2.
丘虚地名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先秦时期居住聚落名称,它广泛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丘虚地名的形成是早期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原型是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形成或人工堆积起来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高地。在聚落演进过程中,丘虚逐渐发展成为人类聚居的重要聚落形式和人类历史活动的重要舞台,许多古都以及州、郡、府、县等政治中心城市多是由丘虚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3.
交通与人口聚落--阳朔县人口迁移与分布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发展对社会变迁影响至深。广西阳朔县移民迁入的时间、分布的情况说明交通发展水平和交通路线布局对人口聚落的形成、分布有重要影响。阳朔交通发展的历史阶段性是影响人口迁移、分布和境内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交通路线的空间布局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境内聚落分布和人口分布的密度。  相似文献   

4.
初步分析了太原盆地东南部农村聚落的数量、社会经济基础、聚落分布特点、聚落规模、聚落体系和历史习惯特点等。  相似文献   

5.
近年对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不仅在农村聚落空心化的概念、类型、空间模式、空间分布、形成因素、形成机制、动力机制、阶段与过程方面,而且在农村聚落空心化带来的问题、对策和措施方面的研究都有较多进展。今后,要重视研究在农村聚落空心化的生命周期与中国城市化的背景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深入揭示农村聚落空心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本质规律,并在综合研究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常考考点】●聚落的形成及分布规律●自然、经济和社会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知识梳理】聚落乡村聚落形成的条件和发展村落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聚落起源出现条件第农二业次生社产技会术大创分工新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周围聚落发展及其定名的历史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著名的淡水湖泊.环绕白洋淀的安新、容城、雄县、任丘、高阳五市县所属的1026个自然村,记录了这些聚落形成的历史地理环境.地名学认为,"一个地名或地名群,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点或一系列的线索,以研究那个地点或地区的语言、民族、地理、历史的背景,而且往往可能提供某种重要的历史侧面".现存的地名,特别是县城以下的乡村聚落名称,是那里的自然或人文特征更直接的表述.对白洋淀周围聚落名称的来源、含义、分布及出现年代的分析,有助于揭示这一地名群所反映的聚落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8.
农村聚落形态的变迁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农村聚落文化的客观表现。通过对贵州玉屏县北侗村寨的实地调研,归纳北侗村寨变迁的特点及现状,从有形与无形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新形势下北侗传统聚落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探索聚落文化保护的对策,以期为协调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聚落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汶川地震灾区聚落灾后重建评价及其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聚落优化的内涵和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汶川灾区聚落在重建后的显著发展:聚落空间结构上得到优化;聚落产业发展发生质的飞跃;区域特色城镇化逐渐形成.但聚落重建之后依然面临的严峻问题:一是区域生态脆弱,生态服务功能突出;二是农村聚落、部分聚落无序发展和可持续生计重视不够.为此提出聚落优化建议:发展生态旅游及相关民族文化产业,生态农业、生态能源业与生态庭院建设相结合,实施生态林业,切实建立起生态补偿体系,以森林碳汇交易作为聚落优化的重要资金来源,以巩固灾后重建的经济社会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对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盟农村聚落的房屋类型、院落布局、位置分布、密度、形态的调查报告,反映了这一地区的部分文化地理特征及环境对这些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陕北神木县作为研究区,分析了土地利用结构互动变化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空间特征,并对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环境问题做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变化中,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草场退化等环境问题较为严重,其中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响应进行研究,可为人工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突利可汗在内战中战败只身南下归附隋朝 ,隋文帝册封其为启民可汗。在隋朝的大力扶持下 ,突厥启民政权在内蒙古建立。这个政权直辖于隋朝中央政府。隋朝与启民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和使臣往来。隋炀帝曾先后两次亲自出塞北巡。中原王朝皇帝亲临塞北藩属政权巡视 ,隋炀帝是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滨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已具备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基础条件。但在农民收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滨州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要从建立良好环境、加大投入、创新体制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与所在地域气候舒适度密切相关。气候舒适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居住。人体的气候舒适度与所处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及光照等条件有关。中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气候舒适指数有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古燕南赵北地处由于太行山东麓诸水东注冀中凹陷形成的一系列淀泊洼地,它是以白洋淀-文安洼为核心的自然地理分界,进而对战国时期诸侯国势力范围的划分产生了深刻影响,燕南长城及此后长城堤的修筑印证这一事实;随着白洋淀区域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变迁,战国时期燕南赵北划分的地理意义渐趋式微,燕南赵北间人为的在政权疆域上的划分失去意义,燕南长城实现了由堤防—长城—堤防的功能转化;燕赵文化的融合和逐渐成熟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EFE矩阵法、IFE矩阵法等现代分析手段对长城汽车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进行客观综合定量分析,可以看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拥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建议企业将“强化战略”作为总的发展战略,并将其作为今后一段时间企业发展的“指南针”,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近代欧洲西方国家来华的商贾、传教士、旅行家,以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为最早。他们对中国的文字记载中,不乏对长城的涉及与描述,因此,伊比利亚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基督教文化对长城的评价及其在旧世界传播的起始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本文比较详细地爬梳了16-17世纪伊比利亚史料中关于长城的各种记载,分析了几部主要历史著作的史料来源。  相似文献   

18.
明代山西镇长城经过长期的大规模修筑逐渐完备,分为内边和外边。本文所要论述的外边长城大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与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交界处。这段长城总体保存较好,基本为黄土夯筑,马面、敌楼、烽火台和附属城堡等设施一应俱全。明朝将北边防御区划分为九个军镇,是为"九边",其中山西镇长城在边防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