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电子新闻导语同报纸新闻导语有很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对五个W和一个H这六个新闻要素的安排上。电子新闻导语绝不是“谁?——什么?——哪?——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这样的传统的报纸新闻导语模式,通常只是交待这些要素中的两个或三个。要写好电子新闻导语;必须把握它自身的特点。提供信息电子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的一个信号,所以在导语中不必提供全部细节。撰写导语的  相似文献   

2.
什么样的导语才能称得上好导语呢?台湾郑贞铭提出好导语的构成六要点:一、概括新闻的六个要素(即五个 W 和一个H);二、找出新闻的特色加以表现;  相似文献   

3.
一、塞满事实的臃肿导语。新闻导语的组成,往往离不开构成新闻的五个要素。但是,这五个要素并不要求在一个新闻导语中全部得到体现。导语,作为新闻主要内容的浓缩,只要选择新闻要素中有变动、有特色的要素来作文章就行了,而把其他次要的要素安排在新闻主体中。如果把全部事实都塞到导语中,就会使导语显得臃肿。  相似文献   

4.
消息写作的难点在导语,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共识。怎样组织一个好的导语?不仅是刚踏入新闻界年轻记者的难题,也让老新闻工作者着实头痛。翻开教科书,对导语写作的总结是六要素,即五个W和一个H(何事、何时、何人、何地、何因、如何)。而现实写作中,我们发现六要素俱全的导语文字冗长,难以体现“新闻  相似文献   

5.
石坚 《新闻导刊》2007,(6):23-24
探讨导语写作,自然离不开导语的类型。对于导语的分类,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定型的东西。国内一般将导语分为四类,即叙述型、描述型、评述型、橱窗型导语,国外新闻媒介对导语分类相对比较简单实用。一种叫要素分类法,即按新闻六要素分类,导语中突出什么要素,就  相似文献   

6.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新闻导语是一篇新闻的序曲,它的好坏决定新闻的命运。读者一般都是通过导语来取含新闻的。因此,我们在写新闻时,必须给导语写作以充分的重视,使其充满“诱惑力”,促使读者能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并高兴读下去。然而,我们一些编采人员并没有在新闻导语上花必要的精力。翻开各地报纸,充斥版面的大多是起不到导语作用的“导语”。一、塞满事实的臃肿导语新闻导语的组成,往往离不开构成新闻的五个要素。但是,这五个要素并不要求在一个新闻导语中全部得到体现。导语,作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表明了导语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一、新闻导语的重要性从前面谈到导语的产生和"导"字的含义中,可以看出导语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节省文字、炼字、炼句,删掉一切不必要的字、句、段,把水分挤出去,使新闻变得扎实、精采。首先是导语,当代导语的写法和过去已经不大一样,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发展。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讲究导语必须有新闻五要素,即何人、何时、何地、何事、何因,必须一个不少地写在导语里。这种写法一时被奉为金科玉律,成为导语的写作模式。这种5个“W”一应俱全的导语,被西方记者称为“晒衣绳式的导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写法有了变化。他们把导语简化,选择新闻五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一般是  相似文献   

10.
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对导语在新闻写作中的地位,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那就是导语在新闻作品中最重要、最精彩,是文章的精华、路标和“广告”。导语写得精彩。就能紧紧抓住读者,使其穿门入户,通阅全文;导语写“砸”了,整个文章也就没戏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名记大腕对导语的写作极为讲究。  相似文献   

11.
廉筠 《新闻窗》2013,(4):91-92
一、导语的发展历程 不同的时代导语有不同的定义。在介绍导语发展历程前,有必要简要介绍新闻的六大要素,即: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何因(why)、如何(How)。简称为“五个W加一个H”。在导语写作中,常常会出现这些要素的身影。  相似文献   

12.
当今,在西方新闻界中,六个W导语,仍然是报纸导语的基本形式.其他种类的导语,都是在变异之中巧用六个W导语中所包含各种要素.西方报纸约20类导语中,有直叙式、延迟式、软式、避正式、复合式等五类导语,与我国新闻界导语相比,富有特色,值得探讨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倒金字塔结构就是把新闻中重要的材料放在导语中,次重要的材料放在稍后的段落,次要的材料放在篇末,从导语到结尾,新闻材料的重要性呈递减趋势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①。本文旨在通过论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技术手段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变革两大方面,从六个方面论述颠覆倒金字塔结构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正处于一个很好的发展形势中,通过电视媒体来传播新闻,只有将导语镜头与视频图像,以及主持人语言等新闻信息合理配合,在新闻节目中完美的将各要素呈现出来,在能达到最佳的传播宣传目的。本文结合已有的新闻导语使用形式,就如何对电视新闻导语进行优化创新提出方法,以期为相关新闻制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钱国宏 《新闻与写作》2002,(12):15-15,16
我们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改革的时代呼唤着新闻改革。在新闻改革的序列中,导语改革应该说是重要的一环,也是一场革命,用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取代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已是现实的需要和历史的呼唤。 新闻导语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是随着电报在新闻传递中的应用而产生的。它开始于南北战争期间的美国,以后逐步推广到欧洲和日本。在20世纪初,我国新闻界也开始使用新闻导语。关于世界第一代导语,美国新闻学家休曼下的定义是:凡一新闻,宜将要点列于第一句。无论新闻长短如何,其精髓统宜列于第一节内……凡“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故”之答语,能概括于第一节内最妙……此为新闻文体最大法律。自休曼提出“世界第一代新闻导语”的概念后,此后近半个世纪,新闻事业一直受“五个W”写导语框子的束缚,直到20世纪50年代,纽约时报编辑主任特纳·卡特利奇才提出“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一词。他在《我的一生与纽约时报》中说:“我们认为,再也没有必要,也许永远不会再有必要把传统的新闻‘五要素’都写进一个句子或一段中——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与何因”。从特纳的阐述中我们试给世界第二代新闻导语下这样的定义:“新闻导语,就是筛选一个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得既要生动有趣,又要富有强烈  相似文献   

16.
秦勇 《记者摇篮》2004,(9):21-21,23
美国新闻学者杰克海顿曾经说过:“导语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锈饵。如果导语索然无味,读者看完导语就不再往下读了。”杰克海顿的话充分说明了导语在新闻中的重要地位,它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这种文体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有西方记者指出:记者如果在导语写作中没有能力,那他就没有写作能力。从新闻事实本身来说,导语应是所要报道事实中的最重要的亮点,是整篇新闻的一个卖点;对读者来说,导语应是激发读者阅读的一个兴奋点。在写作过程中,导语的写作时间通常占据整篇新闻构思与写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考察当前新闻导语写作,就会发现概念性导语、概括性导语、笼统性导语、综合性导语等等抽象性导语充斥在我们的新闻报道当中。抽象性导语恰恰忽视了读者阅读新闻时的首因心理,不能调动读者阅读新闻的兴趣,缺少激发读者阅读的兴奋点。为解决这个问题,记者在采写…  相似文献   

18.
王明学 《新闻窗》2010,(2):83-85
电视新闻的要素很多。但其最基本的要素是五个W和一个H。如何在一条新闻中配置这些新闻要素,也就是说,如何分配好电视画面和解说词,这是电视新闻人应该掌握的。笔者通过十多年的电视新闻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下面仅以标题和导语为例.就电视新闻要素优化配置进行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9.
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也会遇到类似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导语。导语在全篇新闻中的地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家们已经早有论述。英国新闻学家赫伯特·里德说:“新闻导语,是新闻的生命所在。”西方新闻学者都强调:一个新闻记者在写作一条新闻之前,设计20条导语并不算多。读者阅读新闻,通常只是在打开报纸浏览标题和新闻开头部分的一瞬间才决定取舍的。读者的注意力犹如飞舞在花圃里的蝴蝶。当在报纸栏目上飘忽而过的时候,只有那些醒目的标题、鲜明的导语才能把它抓住。所以,记者写导语不仅要开门见山、中心突  相似文献   

20.
新闻导语的“部分要素”原则马海根“五个W—H”新闻导语写作原则的形成,推动了世界新闻事业的发展。这种“全要素”的新闻导语,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不少缺点。其优点在于:1、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东西巧妙结构在开端部分,使读者一目了然新闻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