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我在做输出版权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但通过努力,最终获得了圆满解决.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等6种书的台湾地区的版权输出,很费了一番周折,但最后还是非常圆满地输出了版权,并与对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下面就以该套书版权输出过程的点滴体会列举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把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版权输出总量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增长,但跟版权引进数量之间仍存在较大逆差。通过对最近几年图书版权引进输出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作出这样的评判: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引进失衡是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但对社会、阅读和我国本土出版业存在负面影响。影响图书版权输出的因素有很多,对图书版权输出失衡也有应对之道。作为一项神圣职责,出版人有义务和责任将图书版权输出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3.
2012年我社成功地将一本名为《旅行摄影圣经》的图书输出到泰国一家出版社,这是我社首次成功地向泰国输出版权,是真正意义上的输出到非华语国家,且输出合同的授权条件非常高,预付金、文档费和首印量都改写了我社版权输出的纪录。这本书的成功输出本身虽然是一个独立事件,但在过程中又切实结合了成功实现版权输出的一些必备的要素,偶然中也  相似文献   

4.
2012年我社成功地将一本名为《旅行摄影圣经》的图书输出到泰国一家出版社,这是我社首次成功地向泰国输出版权,是真正意义上的输出到非华语国家,且输出合同的授权条件非常高,预付金、文档费和首印量都改写了我社版权输出的纪录.这本书的成功输出本身虽然是一个独立事件,但在过程中又切实结合了成功实现版权输出的一些必备的要素,偶然中也体现了必然,现汇总如下,以飨同行.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政府意识到版权输出的重要性,积极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版权输出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把版权输出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我国版权贸易的总量而言,还是引进多,输出少,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中国政府意识到版权输出的重要性,积极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版权输出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把版权输出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我国版权贸易的总量而言,  相似文献   

7.
明天出版社在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之后,便着手开展图书版权的引进和输出工作,并且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明天出版社的版权贸易工作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与海内外的出版商建立了较稳定的业务联系,同时还在继续开拓新的市场和发展新的合作伙伴。 90年代初期,明天出版社把版权贸易工作的重点放在输出方面,努力开拓海外图书市场,使自己能有更多的图书走向世界,并为此后几年内的版权输出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到目前为止,明天出版社输出版权的图书已达140种,输出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新加坡…  相似文献   

8.
版权输出不仅要重视输出的种类也就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输出版权的质量,也就是输出版权图书的发行量和版税的回收等等,这样的版权输出才更有意义,才有利于中国图书在世界的推广。2005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向韩国、越南、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泰国等国家输出版权149种,排名全国第一。但数量多不是我们输出的目的,质量高才是出版社最终追求的目标。高质量的输出首先应该是及时、无遗漏地收到应得的版税。出版社要建立版税管理系统、版权输出样书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信息准确掌握、对版权输出样书规范化管理及对已输出版权…  相似文献   

9.
苏贵友 《出版广角》2013,(12):24-27
中国近现代文化失败主义和虚无主义导致现当代文化自信的缺失,而文化输出中意识形态意图更使版权输出举步维艰。当务之急应加强文化创新,恢复文化自信,使版权贸易回归商业行为属性。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往往带动文化的扩张,版权输出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确立实施,中国版权输出不断取得突破,然而效果影响与海外版权引进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出现我国不断缩小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但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额却  相似文献   

10.
刘洪  彭钰哲 《采.写.编》2021,(5):130-131,162
本文尝试以《武汉上空的鹰》版权输出至俄罗斯为例,分析项目从立项、采访、撰写、组稿、编辑出版,再到版权输出的全流程,分享版权输出过程中的经验与措施,探讨在新时代下,地方出版社做好版权输出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对当前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基本情况 1997—2002年我国通过出版社开展的图书版权贸易数量接近45 000种,其中引进图书超过40 000种,输出近4000种。就引进与输出的比例看,六年间的总体比例约为10∶1,引进一直大于输出。1999年这一比例高达15∶1,但2002年这一比例变为8∶1,说明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的输出、输入结构出现了微妙的变化。尽管这一趋势还不太明显,但从目前图书市场发展势头看,在扩大图书版权引进的同时更加注重图书版权输出是我国今后图书版权贸易的必然之路。 1.对全国图书版权引进的分析 依据国家版权局的统…  相似文献   

12.
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版权输出,有人总结是:"一靠碰,二靠送。"固然这种判断大有玩笑的意味,但也道出了许多版权输出工作者的难言之隐。破解可持续的版权输出方式是,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变原来的被动输出,为新型的主动策划,变原来的单本输出,为新型的系列输出,一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版权输出,有人总结是:"一靠碰,二靠送。"固然这种判断大有玩笑的意味,但也道出了许多版权输出工作者的难言之隐。破解可持续的版权输出方式是,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变原来的被动输出,为新型的主动策划,变原来的单本输出,为新型的系列输出,一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这几年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大约是10:1,而这输出的"1"中间,又有差不多70%的版权卖给了我国的香港和台湾,真正卖给西方国家的版权只是很少的一点点.这样大的版权贸易逆差引起了业内许多人士的忧虑,他们大声疾呼要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有人还呼吁政府尽快采取措施输出中华文化,以扩大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在这真诚的呼吁背后隐含着他们拳拳的爱国之情和对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希冀.对此我十分赞同,但我也同时认为,当前在版权贸易方面存在逆差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努力做好版权输出工作,争取达到引进与输出并举,但在目前,我们只能以引进为主.  相似文献   

15.
以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为标志,中国的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输出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发展。中医药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应趁着这大好形势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大放异彩,但实际情况却是,此类图书更多的是在国内开花,版权输出反而不尽人意。此时,理性反思、认真分析版权贸易个案,也许比做成几单版权贸易的意义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16.
李黎东 《出版参考》2007,(5X):24-24
自2002至2006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已输出版权的图书及VCD共计59种。2006年,签订了3种(5册)图书的版权输出合同。  相似文献   

17.
田雁 《现代出版》2013,(2):39-41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版权输出从1992年开始,不到20年的时间里,在政府政策推动下,图书版权输出从1995年的354种增加到了2010年的3880种。但与日本相比较,中国的图书在国际大舞台上要走得更远,还需要有好的作家及作品和行之有效的版权输出渠道。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0894种,输出出版物版权9382种,而在2004年引进出版物版权11746种,输出出版物版权1362种,引进与输出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缩小。诚然,版权的输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历史文化沉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且撇开宏观因素,从版权输出的实务问题人手,看看版权输出究竟难在何处。  相似文献   

19.
徐静 《出版参考》2007,(10S):24-24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将版权工作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发展中心,近年来,无论是版权引进还是版权输出,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进入 9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我国于 1992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以后,国内出版界便愈来愈重视如何使自己的图书走向世界的问题。在我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后的最初几年内,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额增长速度很快。但即使在输出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的年份,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额在整个贸易输出额中所占的比例都是无法与欧美等出版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的。   在 90年代中期以后的几年中,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额并没有如业内人士所预料的那样,呈快速增长的态势。据中国图书版权贸易成就展组委会提供的统计数字, 1993年,全国 200家出版社图书版权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