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从企业提高科技创新力等方面阐述了校企合作共建的必然性.通过对南京工程学院开展的多样式、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共建模式的实践总结,论述了校企合作共建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成效,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和深化校企合作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出现的问题,对由政府、高校和企业组成的三位一体化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提出以企业需求为契机、内涵建设为根本和服务地方经济为使命的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新途径,并以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出发点,对政府在其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层次应用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行和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成教人才的有效方式.该模式的基本特征为办学形式多样、校企合作规范、教育资源共享、培养目标明确和课程设置实用,在实施中应把握平等互利、遵循规律、诚信合作和规模效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的必由之路。长春光华学院信息类专业通过与多家企业合作,践行了校企产学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理念,创新了"2.5+0.5+1.0"及"3+1"的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三元四共五平台"工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育人体系,以及合作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率先将企业"5R"模式引入了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了工程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高等函授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通过高等函授教育这一办学形式,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新办学理念,强调人才培养质量,利用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人才培养"双赢"模式.学术界从高等函授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内涵、现状及成因、实现途径等诸多因素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还不系统、深入.因此,深化高等函授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大力推进其改革步伐,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支持、服务和切实推进经济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立科学发展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文章阐述了企业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及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阐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是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举措,从而构建高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三赢"办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教育是应用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性环节。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阐述应用型专业"校企合作"教育的运行机制、合作内容、合作模式等。全面分析科文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经过多年探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成功经验,以期为其他应用型专业的校企合作教育提供理论参考,为其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国内各大高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不断的探索。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受到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教育模式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必然趋势。应用型高校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的、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探讨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旨在提升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催生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校企合作作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发展的共同需要,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既契合我国应用型本科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成长的需要,也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同制订培养方案、进行教学考核、提高学生素质、承担培养风险等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路径。在具体实践中,要注重科学定位、优化专业设置、重视产学合作、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规律性,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从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较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校企联合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是指由企业全面参与学生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达到进企业直接上岗的就业要求。此目标可通过企业参与指导创新人才定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和实践教学、就业指导等活动来实现。实践证明,电子信息类创新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新模式的实施,可以带来高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岗位能力分析,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三室三岗"工学结合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并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实训与实践教学、深度合作的企业与工学交替的教材和课程、专兼职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探索该模式的创新实践,以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模具企业的升级对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索,提出高职模具专业的建设应该依托本地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基础,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温州有众多的从事外贸出口的企业,因此,对外贸英语人才的需求大。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为地方服务。地方高校外贸英语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地方特色,实现校企合作,创建自己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地方企业所需的外贸英语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7.
提出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教学新理念,构建了以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为导向及以教学为核心、以应用型科研项目为教育教学载体的教学模式新框架。探索了以"中电13所+教学+应用型科研项目"的教学模式,对所涉及到的《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和《检测与传感器技术》两门课程进行了集成化课程设置,构建"611"的项目式教学,并将此研究探索性的应用于机电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及楼宇智能化控制专业的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一种典型,是市场经济形势下产业的订单经济向教育界渗透的一种表现.是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趋势而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农村职业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农村经济社会转型需要农村职业教育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需要“订单式”培训。农村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度构建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建立政府调控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理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政府主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和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二要以“订单”主导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三要利用网络教育推进农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的总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使其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分析,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理想模型由政府、企业和社会三大主体构成的外在质量保障体系和以学校自身为核心的内在质量保障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制造业技术应用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通过对高职《CAD/CAM》精品课程的建设,阐述了以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课程教学,以及教材建设、教学技术与方法、双证沟通和产学研合作等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