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购并是当今社会中企业资本运作和延续企业及其产品寿命周期的一种常用的特殊方式。在企业购并活动中,既涉及到企业的经济性、经营性和技术性,也必然涉及到企业化。章从企业购并中的化动因、化确认、化对接等方面,论述了企业购并过程中,企业化的重新确立。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化建设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认为:企业化建设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化,并注意吸收外来化的精华,融入现代意识、市场意识,进行传统化与现代明,东西方化互融互补的整合创新,创建一种既具民族性、传统性,又具国际性、现代性的中国企业化。它必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企业化的构建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和前提。没有现代企业制度则无所谓企业化。  相似文献   

3.
再论华夏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华夏族(汉以后称之为汉族)的形成时期,学术界的认识久久未能统一。笔者在从事民族形成理论研究中,认真考察了华夏族的形成问题。愿将己见书之于次,就教于学界同仁。学术界之所以对华夏族的形成的时期众说纷坛,是因为长期以来,民族学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是一种化心理和化行为,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一脉相承,共同铸造人的品格。红塔集团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形成了适合自身实际和具有红塔特色的企业化。在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上,“我为玉烟争光荣,玉烟光荣我光荣”的企业价值观言简义赅,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既表现了中国传统化中最优秀的部份,又具有当代工人爱岗敬业的精神,是树立以奉献为核心的崇高人格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史学与科学     
研修史学者,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历史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易准确而明白回答的复杂问题。近代以来,西方不少历史学家通过撰写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对此进行了长时间热烈的讨论。但是,学者们仍然意见纷歧,莫衷一是。中国的历史学家在对此问题的探讨中,基本形成这样的认识:所谓历史,就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或对以往实际发生事件的记录。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这就是以往实际发生的事件。而中国“历史学之父”司马迁在其所著《史记》中,就记载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大致过程。“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历史事件,实际上已经成为遥远的过去,已经消逝于天地之间,永远不可能重演。  相似文献   

6.
酒与楹联(之三)徐少华五节俗类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数千年的文明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都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活动。中国的节俗从一开始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随着酒的大量生产,形成了更多更繁杂的与酒有关的风俗习惯,使得中国酒文化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文化一统文化娱乐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正在形成。文化市场也日趋活跃。在文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群众文化与市场文化的关系认识不一致,从而出现了一些偏面的认识,这无论是对群众文化还是市场文化的发展都不利。特别是在当前体制改革中,  相似文献   

8.
在《三国演义》评点中,毛宗岗详细论述了插入在其中的诗词、散文,重点是《出师表》与《讨曹操檄》,以及入话的结构功能,认为它们既在形式上,又在内容上促进了小说整体艺术结构的统一。这种认识在今天仍然具有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楚文学略论     
发生和发展在辽阔地域里的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出丰富的形态和复杂的状况。尽管其发展的总趋势是始于多元发生、继为二元耦合,终至一元演进,但在事实上,中国境内虽然早就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却始终没有实现文化上的彻底整合。浇灌着中国文化花朵的主要甘泉,是由西向东并肩横贯中华大地的长江与黄河。她们的不同性格及其流域的不同面貌,使得中国文化大体上形成为南北两大板块。无论中国古代的政治是南北分裂还是南北统一,中国古代的文化却一直是在南北的碰撞和交融中,在并峙与互补中发展的。这种文化格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学习思想是思想家对现实人为“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而形成的理论学说,它包括对学习的价值、学习的条件、学习的对象内容、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目标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探讨。儒家学习思想的产生可以孔子的学习思想为标志。  相似文献   

11.
史前时期文化差异较大的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和川东地区的哨棚嘴文化,商周时由于受到外部文化的强有力冲击而逐渐衰落。伴随而来的是成都平原新的考古学文化——三星堆文化的诞生。三星堆文化涵盖了成都平原及川东地区,在此背景下一个统一的考古文化区——巴蜀文化区在夏代晚期形成。形成后的巴蜀文化区,在长江中游古文化催化下,原有两个区域的文化不断交流、融合,使得这两个同处于四川盆地的古国在民风民俗、社会状况、文化特质变得十分接近,逐步完成趋同发展、整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寻文化之根     
寻文化之根任继愈中华民族有2000年政治统一的历史,政治统一可以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外因;足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因,则是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哲学世界观,和长期培育而成的民族意识。秦以来有全国共同的汉字(书同文)有各族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行...  相似文献   

13.
刘鑫 《滇中文化》2004,(2):14-15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化是共同生活在某一特定区域范围内,存有相近的价值观念。认同意识的社会群体在物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因求知、求乐、求美、求安等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性精神化活动。它是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及审美情趣等化现象的总  相似文献   

14.
释说“巫山云雨”王兴亮求雨活动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国之大事,在把与戎",求雨祭祖是保证雨水充足,农业丰收的必要祭祀活动。我国古代的求雨活动,充分地发挥了阴阳观念。在阴阳观念的支配下,形成了早期求雨仪式的一些主要内容。最早的求雨,是以男...  相似文献   

15.
“大一统”并非儒家学者的编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司马迁《史记&;#183;五帝本纪》,早在远古黄帝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大统一局面。因为:(一)经过大规模的部落战争,如炎、黄,、帝与蚩尤之战,炎、黄二帝之战,其后“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说明黄帝已经建立全国性部落大联盟,大统一不但是可能,而且是必然的。“披山通道”,说明已经建立交通管理网络;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适应环境、维护群体秩序与指导个人精神生活的工具,成为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曾提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小评论     
小评论有些城市用巨资进行所谓"选美"活动。鄙人投反对票。欣闻北京大学女生拒绝选美,好极了。北大毕竟是北大。所谓"选美"所见者只是外形,内心如何不得而知。此类活动如果扩大,势必造成浪费浮华。孔子名言:"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内容与形式一致,质与文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民俗作为人们在日常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世代沿袭与传承的习惯性行为模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是其最大的影响因素。现代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生活在辽阔的中欧及东欧平原,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决定了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在生产及劳动过程中,东斯拉夫人形成了一种认识: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人自身的存在之外,还有许多神主宰着一切,世界上的万千事物均与威力无比的神的意志有关。人要想过上幸福的生活,享受丰收的喜悦,克服洪水和干旱造成的困难,就必须向神祈祷。在历经了漫长的认识过程后,东斯拉夫人建立了反映东斯拉夫…  相似文献   

19.
唐时期的家学郑强胜隋唐时期自南北朝以来形成的南北分殊的家学传统渐呈一统,这就是儒学与文学并举的文化倾向。许多家学传统既注重儒学,又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成效。尤其是唐朝,随着统一帝国的形成,出于政治原因,统治者大力倡导儒学,儒学被扶为学术正统。道学和佛学...  相似文献   

20.
金旺 《世界文化》2005,(7):50-52
众所周知,职场上总会有两种人: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唯一的答案是:化。与企业化格格不入的人,快乐的机会微乎其微。为了找到快乐的工作,我们有必要多花一些精力,研究一下各国企业的化,争取做到“选我所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