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太阳》一课共有八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一至三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4,(16):34-3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以一个动人的传说起笔。分两个部分介绍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太阳有个初步的认识。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进行必要的科普知识教育;二是扣住课文的写作特点,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自主、交流、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精讲精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一种教学法。《太阳》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在学习时,我们不仅要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还应该了解各段之间的联系,懂得一点初步的辩证关系,掌握本课的语言特色及说明方法。在教学时,笔者尝试运用“精讲精练”教学法来增强课文的趣味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较好效果。一、引入新课,激发学趣课文用“传说”开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在品味传说的情趣中步入正题,十分自然,还增添了文章的色彩。笔者首…  相似文献   

4.
白蓉  康庄 《陕西教育》2000,(2):30-30
《南京长江大桥》是小语第六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重点,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并通过扎实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因此,教学一、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学习第一段。 (1)边读边思,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读第一自然段前提出要求: ①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标  相似文献   

5.
一、说明文与说明性课文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将说明文注解为“说明事物情况或道理的文章”,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学生辞海》将说明文注解为“一种以说明事物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说明,将事物的性质、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陈贵忠 《云南教育》2002,(7):25-25,26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有一定比例的说明文。这些说明文,内容有较强的科学性,语言准确周密,说明方式灵活多样,教学时,我们要抓住说明文的这些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一、抓住数字,填一填用准确的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这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例如《太阳》(六年制第八册)为了说明太阳“离地球远”、“大”、“热”的特点,共用了六个数字,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画出地球与太阳的简图,标出相关的单位,然后让学生填充有关数据。学生通过读书,画图,填数字,使语言文字形象化,不仅加深了对事物…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言文字本身的训练,而且要注重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来训练思维。使学生能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联系,学会用创造性思维发现并解决问题,逐渐成为一种稳定的、持久的素质,使学生受益终身。一、重视发掘课文中蕴含的创造原理,训练学生思维。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蕴含着发现新联系解决问题的创造原理,其中发现的新联系可分为以下四种:1 在事物原有联系中间纳入了一些环节,发现了新联系。例如《称象》这篇课文,“象”和“秤”之间直接联系无法解决问题,而曹冲在这两者之间插入了“船”和“石头”两…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让我们借鉴,我们只有靠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有意识地在教学设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下面仅以《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中国石拱桥》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说明文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初次接触这种文体。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环节:教学环节第一步:选择一则引导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两篇短文(一为记叙文,一为说明文),并谈谈阅读感受。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了解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教学环…  相似文献   

9.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放风筝》和《桥》是看图学文,《珊瑚》是讲读课文,《海龟下蛋》是阅读课文.教学这一组课文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还要加强字、词、句、段的训练.五册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观察”、“抓重点”“抓特点”、“顺序’,观察训练是其他三项训练的前提.两篇看图学文,图和文表现的内容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图画用线条和色彩构成形象表现事物,课文用语言叙述描写事物.可以一边看图一边学文,也可  相似文献   

10.
《李时珍》一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 ,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 ,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自然段分层”是本册本组教材出现的一个训练要求。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 ,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 :初读 ,理线索 ;引读 ,明大概 ;细读 ,识经过 ;品读 ,悟精神。一、初读 ,理线索。1 自由轻声读课文 ,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李时珍?板书 :立志、学医、编书。2 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二、…  相似文献   

11.
如何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一位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颇受启发。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可分为“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大段。课一开始,老师依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张“阅读训练卡”,依次发给学生,引导全班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填写,组织理解性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2.
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25课《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1~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 ,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二)教学要求1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2 读懂课文 ,了解作者是怎样把观察到的有关爬山虎的特点写清楚的。3 朗读课文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4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三)教学重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 ,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2 …  相似文献   

13.
第七单元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篇阅读课文《我和企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学习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祖国山河壮丽、物产丰富的过程中,受到热爱祖国和爱护我们生活的自然生境的教育.学习这单元的课文,要在了解句与句联系的基础上,重点训练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学习理解自然段的方法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既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又学到了读懂自然段的方法.课后思考·练习安排有自然段的训练内容,教师可以重点训练,也可以从课文中选择有关的段落进行重点训练.基础训练中的“字·词·句”安排有读准韵母、反义词、词语逻辑归类、扩句的训练.  相似文献   

14.
《空气中的“流浪汉”》是一篇说明文,文章层次清晰,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关注点应放在“课文是怎样介绍这些科学知识的”,也就是从说明文这一文体特点入-T-带领学生去探寻其言语秘妙。  相似文献   

1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所采用的正确方法,并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说话和写作中。一、理清文章脉络,掌担课文内容我们生活在太阳下,似乎对太阳很熟悉,其实我们对太阳知之甚少。在学习本课前,可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太阳的认识,然后再用课文中关于太阳的传说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1.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问…  相似文献   

16.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关系。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文章的段落”。如何在本文中落实这一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对段落之间联系的了解与认识,无疑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教学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段落之间的联系。 (一)从课后问题切入,理清脉络,初知段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典型课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平罗县城关三小贾巧阁《鲸》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有关鲸的一些知识。教学《鲸》一课时,我除了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外,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即抓住事物的特点,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教学《鲸》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要...  相似文献   

18.
下面是我以《背篼》为例,设计的一则“读写结合”的教学片段。我把读写教学的结合点放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文中有一组排比句,可以让学生模仿进行句式训练。而且,还可以结合口语交际的技能训练,让学生结合图画展开想象,进行对话训练。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首先采用  相似文献   

19.
一、突出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侧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学生读懂每个自然段,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把内容讲清楚的。进而能概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为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打好基础。为达此目的,要利用《思考·练习》中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联系训练重点,突出理解的重点与难点设计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指引思维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既是习作单元,也是说明文专题单元,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分别是常规性说明文《太阳》和文艺性说明文《松鼠》。为了帮助学生综合地灵活运用两种表达策略,编者在固定栏目“初试身手”中设置了这样的练笔要求:“如果将一篇散文改成说明性文章,会变得怎样呢?查找资料,试着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体会它们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