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玉江 《云南教育》2001,(17):41-4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一册 (试用修订本 )第 72页“图形的认识 (一 )”。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形体;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   教具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及模型。   2.装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若干个的口袋一只。   3.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各一个。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实物,橡皮泥 (或…  相似文献   

2.
长方体、正方体设计者鲍艳滨教学内容: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目标: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辨认这些图形。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实物;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学生准备:魔方、墨水盒、火...  相似文献   

3.
第二册“长方体、正方体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要求是:学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虽然对以上形状的实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要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难度较大。教学时可借助实物和电教媒体,围绕实物、实物图和图形三者的关系,进行导学设计。一、从实物过渡到实物图形。这一教学环节,可引导学生分三步去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先观察这些实物有平平的面,思考:有几个面;再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实物的立体形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教材P19~20“长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物、小组活动和实践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2.难点:①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②制作长方体。教具和学具准备:1.教具:①投影仪及胶片;②部分立体实物;③长方体教具及框架;④CAI课件。2.学具:①长方体实物模型;②橡胶泥及火柴或小棒。教学设想: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本节课就是…  相似文献   

5.
【设计背景】 直观几何就是对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直观认识。一年级,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与正方体在前.辨认长方体、正方体某个面的形状——长方形与正方形在后,确立了“面在体上”的观念。本课将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也为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奠定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 (试用修订本 )第一册“认识图形 (一 )──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区别和辨认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知道它们都有六个面。   2.通过摸、看、想、说、拼、数、比等多种活动,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感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有序观察,正确辨别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   难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让学生形成初步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图形观念。…  相似文献   

7.
“认识图形(二)。是“九义”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二单元内容,包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根据这一教学要求,应按以下几点来把握“认识”的尺度。一、认识实物小学生入学前,已摆弄或接触过一些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积木、玩具等物品,感知了一些几何形体的空间观念,会使用如“三角”、“方块”等表示几何形体的词语,但是这些空间观察是比较模糊、笼统的。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引入新知,帮助他们将模糊而又笼统的观…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34页。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赵琨 《山东教育》2004,(28):46-46
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是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编排的,即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和知识的应用。它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的兴趣。教学时可按这三个层次安排。(1)知识的引入。课前可要求每组学生都准备一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模型的学具。教学时,尽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和摆弄这些实物学具,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相互说一说这些学具分别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要求学生试着分分类。一般会出现三种分类方法:一种是分为四类;一种是分为三类,即长方体和正方体作为…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上)P32及P33做一做,P36.2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2.通过拼、摆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3.形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4.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放了一个百宝囊,你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吗?打开看看。有什么呀?这些东西你在哪儿见过?2.这些东西我们经常见,而且里面还藏着许多数学知识,你想知道吗?犤评…  相似文献   

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江苏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教学新知识的基础。但它有哪些面?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棱?棱的长度怎样?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江苏省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生活中长、正方体的物体较多,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正方体的形状,也进行过观察长、正方体组成的物体的学习,已具备准确辨认长、正方体实物的能力,对长、正方体的感性认识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教学新知识的基础。但它有哪些面?面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棱?棱的长度怎样?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并非人人都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芳 《四川教育》2008,(10):30-30
在认识圆锥之前,学生已经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进行了认识研究,认识了这些图形的特征,经历了多次探究图形的过程,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以及空间思维方面有一定的基础,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对圆锥的研究上。圆锥的实物模型虽然不像长方体、圆柱体那么丰富,但对学生来说也不完全陌生,借助对教具、学具的观察和操作,  相似文献   

1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教学陆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学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为此,我将微机动画演示与实物、模型等学具操作结合起来进行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  相似文献   

15.
使用教材:人教社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90页。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实物教具,演示推导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学具准备:体积的长方体两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15个,火柴盒1个,长方体图片12张,直尺1把。  相似文献   

16.
体积对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这一课时的教学中,推导长方体的求积公式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重点。必须加强实物与教具的演示和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31~32页的内容。教学目的1郾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2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圆柱的特征,圆柱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及各种圆柱体模型,剪刀、绳子、尺子。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郾出示一个长方体、一个正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的。2郾叫三名学生分别拿着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进行比赛。看哪一位滚得快?滚…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体及其图形。 2.感知平面与曲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0~42页。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CAI课件一套,方格纸若干张,钉子板。学具准备:搜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实物、直尺、水彩笔、印泥、剪刀、钉子板、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们,喜欢看《蓝猫淘气3000问》吗?师:今天,徐老师给你们  相似文献   

20.
在几何教学中运用直观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手段。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师生充分利用教具、学具,通过观察、手摸、口述,得以充分感知认识长方体的棱、顶点、面、长、宽、高等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利用教具、学具认识计算每一个面有关棱的名称,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印象,直至呼之欲出。以上的直观演示,公式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最初的空间观念,掌握计算方法,起了十分积极的辅助作用,有如初学走路的童孩得到辅助用的“拐杖”一般。但是,也有个别老师在学生已经初步建立长方体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