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23):107-108
数学"综合与实践"是"探索数学"的具体体现,它是以实际问题为载体,以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课程。而实际教学中,"综合与实践"课程教学不被重视,教学不能有效体现课程设置特点。本文将数学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课程进行分类分析,并对课程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校本课程是指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相似文献   

3.
"整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键特征,"整合"取向的价值追求有助于实现学科之间的融合,突破单一学科的分科课程模式;实现课程与社会生活的沟通,让学生走进现实的社会生活;实现与学生经验的沟通,体现生本立场。然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存在诸多缺失:单项活动偏多,以学科实践活动取代综合实践活动,低水平的综合实践。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度的主要对策有:活动设计的整合,活动实施的整合,活动成果展示的整合,活动评价的整合。  相似文献   

4.
活动课程是在学科课程之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设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造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近年来探索出了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同时在教师功能发挥、学生活动方式、活动基地使用等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通过与学科课程的结合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设置,通过学生对社区环境和学校生活的反思探究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特色化"实施,通过学校课程规划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规范化"推进,通过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本化"目标,以优化区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侧重教与学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学科课程着重强调间接经验的单向授受的"教",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育人的"学"是其最为鲜明的表征.在凸显活动课程优势地位的同时,冷静"实然之思":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样态、课程评价等方面面临着学科化、去知识化、活动化倾向,主要症结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直接嫁接而产生异体排斥.继而需要呼唤活动课程"神韵"的回归:厘清课程性质,避免落入学科化窠臼;延伸课程样态,规避活动化倾向;提质课程内容,扼制去知识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多元、内容宽泛、活动方式多样等特点,与学科课程截然不同,使许多教师面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评价束手无策,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也热闹有余而评价不足.为使评价真正起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作用,我们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创设了"积分制"的评定办法,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21):33-34
对于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有着一定的地位与价值的。然而,在实际生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与其他课程特别是学科课程之间还处在磨合阶段。因此,怎样才能防止误区,实现"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在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本篇文章就是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学科课程的"分"与"合"之间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不是建立在体系化的课程内容基础之上的。在课程标准中,学科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总是以“内容标准”的形式呈现的,或者说课程的具体目标总是与课程内容相伴而生的。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则不是与体系化的课程内容相伴随,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具有独特性,它没有体系化的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真实的课程内容其实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但这并不能否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所具有的内在体系。  相似文献   

10.
自2001年我国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承载了创新课程形态、转变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教育功能。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也在发生变化,以回应社会变革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出现如下可能的发展趋势:在课程内容上,与劳动教育课程深度整合,使劳动教育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的生长点;在课程功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育人的功能进一步凸显;在课程形式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与渗透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导语: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评价,这不仅是评价理念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体系、评价方法与手段的变革。目前各学科都在尝试运用发展性评价,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方式不同于学科课程,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有其特殊性,它不能像学科课程那样以纸笔测验为主,那么应该怎样开展学生评价?发展性评价运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是否必要而且可行?  相似文献   

12.
我校正在实施省级课题《以学生为本位,在活动中学习——小学数学活动课研究》活动课程也叫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与传统的学科为中心.依据科学和学问的逻辑性编订的学科课程有许多不同,其中课程目标两就存在区别.活动课程以发展学生的个体兴趣爱好、个人特长为目标。我校数学活动课程研究的具体目标是:(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观。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实施,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与特征、意义及价值、"常态化"实施、资源开发及课程评价方面分析近五年国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其研究趋势是课程内涵深入、意义和价值深化、课程实施与学科结合、资源开发多样化和评价方式多元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项目的学习具有面对真实的学习情境、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培养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形成"学习共同体"等主要特征。基于项目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促进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活动方式的整合,体现评价方式的整合,以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求,更好地推进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课程理论和课程现代化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了综合课程不是综合学科的概念,而是跨学科的综合,是内容学科的综合.诸如德国的合科教学、英国的综合教学等.美国则称之为广域课程,在美国的中学实施的"超越学科的学习单元"教学计划,为综合课程的可行性提供了示范性的实例.国内外的教育专家达成的共识是"普及一切学问的综合性知识,以增进人类的泛知主义(pansophism)".文章试图从课程改革的视角对综合课程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数学(小学)学科是两个不同的学科,有着各自本质的特性,但是这两门学科也有一些共同理念,因此结合重叠的课程理念、交叉的学习内容、某些相同的学习方式三条途径将二者加以整合。  相似文献   

17.
李超 《甘肃教育》2008,(9):36-36
中师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知识背景,通过学科渗透方式,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方式并综合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开展以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样性综合活动。它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并为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新型产物,它与其他各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目前对综合实践课程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为此.笔者有如下思考。  相似文献   

1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生活世界"为课程根本来源,也以回归"生活世界"为课程最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置于"生活世界"之中,走入"生活世界"的发展,也是走出"生活世界",以一种客观态度审视活动得失,从理论层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的同时,结合"生活世界"相关理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求课程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这是影响课程实施质量的主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为学校自主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基于学校特色发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仁智》校本课程,课程从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生参与兴趣、认知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设定合适的年级活动主题、内容、方式,并以教材(学材)的方式编印出来,为各年级推进课程实施提供了"脚手架",有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校特色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