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红艳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23-27,34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监督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刑事司法亦不能例外。适度的传媒监督在遏制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媒监督过度介入刑事审判会影响审判之独立、公正及权威。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我国的传媒监督已趋成熟,其对刑事审判的监督过度了,相反,我国的传媒监督极不发达,只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制度不健全、立法存在盲区,规范落实不到位而使然。所以,如何进一步的规范传媒监督进而使其更好的发挥监督作用则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人民陪审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和诉讼制度,多年来,我国在立法上虽然确立了这项制度.但其在司法运用上至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近几年来相继出现的一批有影响的刑事冤假错案,严重制约了刑事审判工作的发展,同时也暴露出法院系统自身监督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问题,这就需要有一套外来的、强有力的监督体制对法院的审判进行监督,人民陪审制度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文章着重从分析冤假错案形成的原因方面着手,阐明了人民陪审制度在制约冤假错案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媒体监督已成为我国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媒体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在实现审判公开的同时,又可能对另一重要的法制原则———司法独立构成威胁。这就需要探索建立合理的媒体监督模式,需要将媒体监督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在推动司法改革、促进司法公平的进程中,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主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但同时整个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媒体监督在很多时候发生了异化,典型的异化形态即媒体审判。当媒体监督由原本的防卫性权利转变成进攻性行为,则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使媒体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监督功能,防止其变成“利维坦”,可以通过媒体自身规范、国家规制、公众参与等可行性方法改善和解决.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以重塑媒体与司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刑事审判职权优化配置是刑事审判改革的关键内容。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优化刑事审判职权配置要与刑事司法改革的目标保持一致,并应侧重追求内容的实效性。在具体优化措施上需要同时在有形的机能设置和无形的制度运行两个角度上有所作为——我们称其为双维度式的优化配置。进而言之,在有形的机能设置方面要兼顾外部体系以及内部体系两个层次;而在无形的制度动态运行方面则要在刑事陪审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刑事证据规则制度等多领域予以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在法学界首次提出法官媒介素养的概念,在媒介化社会的背景下,提升法官媒介素养水平成为法官队伍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仅就保障审判独立工作而言,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可以有效防止“媒体审判”、“草根审判”和“专家审判”,是司法应对传媒的一条崭新而富有实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的出台使得审判阶段适用刑事和解有了立法依据,但立法关于这一程序的设置非常单薄,仅有三条原则性规定。尽管高法解释对该程序的具体适用予以了细化和规制,但适用中仍然存在不明确、不协调甚至矛盾之处。因此,科学界定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程序和监督等方面的问题,从制度层面规范刑事和解,对惩罚犯罪、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权益,节约司法成本、实现刑法功能,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新闻媒体不仅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近年来,人民对媒体越来越信任,使其成为民意的“代言人”,但媒介的影响力的扩大难免让它在对社会进行监督时,出现越位或错位的情况,即“媒体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刑事审判陪审员制度一直被称为司法的"诟病",通过对我国刑事审判陪审员制度现状的分析,指出我国刑事审判陪审员制度的立法现状和实践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刑事审判陪审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独立性是相对于普通刑事审判制度而言的.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应独立自成体系,在制度设计理念、审判组织、具体程序安排和处理方式等方面,均应不同于成年人制度,独立发挥自身特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刑事错案在整个司法进程中均可能发生,但审判阶段发生的刑事错案危害最大。通过刑事错案防范机制来避免具体的错案理当是可行的。以案件在法院审理阶段的进程为对象,通过审理前阶段的严格审查受理案件和适时召开庭前会议,审理中阶段的严格贯彻执行法定证明标准,强化证据审查、逐步扩大证人、鉴定人出庭的适用范围以及通过庭审旁听、直播等监督审理,审理后开展案件评查和审务督查、判决书上网和加强审判管理机制等措施,对其中可能产生的错案因素进行梳理和探讨,以避免刑事错案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司法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司法体系这一严肃的权威机制与新闻媒体这一充满活力的机制之间的关系从未像现阶段这样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公开审判作为监督司法、保障民权的一项制度设计是我国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程序公正的首要内容,更是一国的法律体系走向完善的内在要求;同时,宪法赋予民主社会的言论自由权决定了媒体可以通过其特有的方式监督司法审判的进行并加以报道和评论。近年来,新闻媒体对法院案件审判的报道越来越多,为促使法院公正、廉洁、高效地审判案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与此同时媒体片面报道案件、误导群众、煽动舆论、干扰法官正常判案、妨碍司法权的独立行使等诸多现象也客观存在着。但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本质上不可调和的矛盾。通过对二者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进行反思,使二者的关系得以合理地调整和配置,可以使公开审判与媒体监督实现良性互动、保持合理的张力,以促进法治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刑事审判公正是对刑事司法活动的理性和理想要求,包括刑事程序公正和刑事结果公正,其核心是程序公正。影响我国刑事程序公正的原因包括审判独立没有得到真正实现,定期宣判等,应以相应对策解决。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作为刑事审判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刑事缺席审判在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已经非常必要.但是,刑事缺席审判不能成为刑事审判的常态,我们必须从制度建构上来限制其适用和保障被告人权益.  相似文献   

15.
正当程序原则来源于国内法,国际刑事审判中最初并未明确规定正当程序原则。经过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前南刑庭和卢旺达刑庭的设立到现在的国际刑事法院,随着国际刑法的发展以及国际刑事审判机构的日趋完善,对于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日益得到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程序正义理论的发展为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国内法上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为国际刑事审判提供了参照,而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为正当程序在国际刑事审判中的适用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正当程序原则在国际刑事审判中仍然受到政治博弈的影响,如何在其中对政治性问题和法律性问题进行权衡仍然有待进一步思量。  相似文献   

16.
在人工智能时代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步入刑事审判领域.目前人工智能在刑事审判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类案推送、量刑辅助和证据审查上.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刑事审判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应用困境逐渐显现出来,人工智能在刑事审判的应用过程中不仅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还存在与审判中心主义的冲突.为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刑事审判...  相似文献   

17.
刑事审判认证的价值是指刑事审判认证行为的开展能够满足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的特定需要而对国家、社会及其一般成员所具有的效用和意义。刑事审判认证的价值包括实体公正的价值、程序公正的价值、诉讼效率的价值、保障人权的价值。在分析每一方面的价值时应指出其衡量的标准,并指明落实该价值的具体措施。探讨刑事审判认证的价值,对于完善刑事审判认证立法、指导刑事审判认证活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效力与审判范围入手,结合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罪名变更上的价值选择与实践,对我国刑事审判中罪名变更的现状进行了反思,并就相应的制度建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审判公开是现代法治国家普遍遵循的一项诉讼原则,也是我国在刑事司法领域制定和推行的公正审判的司法准则之一。随着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推进,社会公众法律意识、人权意识不断增强,对审判公开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司法实践中,审判公开的落实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本文从刑事司法的角度,阐述了审判公开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及其内容,分析了该原则在我国的适用现状,并对该原则的落实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两大法系的刑事审判认证制度各具特色,表现在认证主体、认证程模式、认证标准及认证方式等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并借鉴其成功立法成果,进而完善我国刑事审判认证制度:我国刑事审判的认证主体为审判人员;确立法定认证与自由认证相结合的刑事审判认证模式;设立"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审判认证标准;建立以当庭认证为主、裁判认证为辅的"双轨制"认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