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作不如善改","好文不厌百回改",这些都启示我们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十分重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提倡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2.
“善作不如善改”,“好文不厌百回改”,这些都启示我们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十分重视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提倡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得好:"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修改对于学生的写作和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指导学生亲身体验作文修改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正所谓“善写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改者”。可见,修改文章对于成就佳作是何等重要。修改是写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初中写作训练的基本要求。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这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贾岛作"僧敲月下门"时的反复推敲、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时的几经斟酌都告诉我们: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是成长的时候,不仅阅历不如成年人,而且更容易犯错误。要想让他们创作出好的文章,除了要引导他们对生活进行深刻的体会以外,还要教会他们修改作文。怎样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善读、爱写、能改。要想使学生爱作文,首先让学生喜读爱写;要想使学生作文有特色,必须让学生善写会改。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定”、”造”、“引”、“导”、”改”、”评”。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课改"顾名思义就是要"新"要"改",要真正领会英语新课改的"新"理念,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有大胆地改旧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才能保证英语新课改的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有用人才。要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之道,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相似文献   

8.
“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作文初成,往往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批改正是要把一些不恰当、不合适的地方改好。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步骤。如何提高作文改评的效果,是至今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低年级写作,更多的是写作兴趣的培养,通过淡化写作意识、兴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写,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有效的写作。有了这样的写作基础之后,高年级的学生要向着中心化和具体化的写作方向深入发展。写具体即让思维"顺起来",让作文"活起来",让叙述"慢下来",让感官"动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爱华 《家教世界》2013,(12):145-146
作文教学是小学中段语文的重点和难点,在平常的语文教学中,可以"偷梁换柱",换个题目来作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在批改作文时,要寻找闪光点,让每个光点都亮起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教会学生自己批改作文,通过积累和练习,逐步提高写作的兴趣,解决作文教学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善作不如善改”。可见指导好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下面就此谈几种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自能作文”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写作语言,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为目的,并通过互批互改这个重要环节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实践中,我认为“自能作文”必须遵循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了凡四训》中如何看待在人生中的"善"与"过",教会人们怎么样去行"善",怎么样去改"过"。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教会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最重要的手段,传统作文教学让学生习作有过多的束缚,作文教学可以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在实际操作中在作文前要进行简单的指导,作后要进行翔实的批改并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提升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和升学考试中,作文课无疑是重头戏,更多的老师和同学看重的是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出采等技巧,诚然,作文技巧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形式上的东西,更何况技巧性的东西在短时间里是可以学会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现在中学生作文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无米下锅",无材料可用,无话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单调苍白的生活限制了学生思想的飞扬,致使他们"望文兴叹",只能机械地模仿,所以就出现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状况。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要让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贫血症",让学生在作文时有话可写,有材料可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呢?一般得通过两大途径:一是直接积累,二是间接积累。下面就此问题加以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的内容;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然后才是不知道怎样写。面对许多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困惑,我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有价值的素材写成作文。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到底引导他们写什么呢?一、让你会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作文是一种艺术化了的生活,课堂作文是学生演绎自己情感生活的晶彩影像。因此我常常把作文教学比作是教会学生烹制精美的文化大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让学生酿制出"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来,就应该让他们拥有丰富的"佐料"。如何挖掘出数量更多、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作文潜能呢?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说;教师要善问、善"演",还要引导学生善问、善"演";教师还要经常给学生"加加油",多"雪中送炭"……尝试多种方法,努力发掘学生的作文潜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9.
徐敏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131-132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施快乐作文教学法,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由怕写作文逐步变为乐写作文,且有话可写,写得有个性、有新意;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自改、互改作文,让学生逐步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叶老的主张是,语文教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也是如此.以下我就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