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环境规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利用省级层面的环境规制数据和微观层面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地区环境规制强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地区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会逐渐提高,但环境规制强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会下降。研究进一步发现,适宜的环境规制强度能激发企业的"创新补偿效应",从而不断弥补创新的"遵循成本",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使用了不同的环境规制强度指标,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用环保人数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工具变量来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严格且适宜的环境规制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生产率提高的"双赢"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中国政府2011年开始实施的《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GPSM)对环境规制与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节能减碳”政策强度与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N”形关系。适度的“减碳”政策强度下,创新的促进效应超过成本增加效应,有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创新的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逐步释放,表现为“节能减碳”政策促进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政策区间逐步扩大;对于不同样本上述结论依然保持稳健。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环境规制并不会损害中国企业的竞争力,能实现环境质量提高和生产率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朱智洺  张伟 《资源科学》2015,37(12):2341-2349
为研究碳排放规制对我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的影响,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以2000-2012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分析了碳排放规制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规制有利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规制条件越严格效果越明显;强碳排放规制下,技术效率得到了促进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对技术效率的促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动力,而弱碳排放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理相反。因此,碳排放规制强度的选择应综合考量当下的技术条件和不同行业效率特征,环境技术效率较低的工业行业更适合于严格的碳排放规制条件。这为碳排放规制政策运用到工业行业减排中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行业异质性、环境规制与工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伟  童健  薛景 《科研管理》2017,38(5):1-11
技术创新是协调环境规制与工业行业的产业绩效这对矛盾体的有效途径,学术界对环境规制与工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观点存在分歧,需要在理论和经验上进一步证实。本文建立了环境规制与工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采用2003-2012年间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考虑异质性行业的环境治理动机差异,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工业技术创新的影响趋势呈现"U"型曲线特征,即弱环境规制不利于工业技术创新,而当环境规制强度达到"U"型曲线拐点以后,环境规制会促进工业行业的技术创新。污染密集行业比清洁行业的"U"型拐点出现更晚,污染密集行业的技术创新对环境规制的反应更慢,目前两类行业的环境规制强度都处在曲线拐点的左侧。因此,我国应提高环境规制强度达到一个合理的区间,同时对于不同类型的工业行业采取差异化的环境规制政策,从而有效推动我国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碳排放规制对我国工业行业节能减排的影响,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与GML指数模型,以2000-2012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度分析了碳排放规制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规制有利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规制条件越严格效果越明显;强碳排放规制下,技术效率得到了促进而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显著,对技术效率的促进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动力,而弱碳排放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机理相反。因此,碳排放规制强度的选择应综合考量当下的技术条件和不同行业效率特征,环境技术效率较低的工业行业更适合于严格的碳排放规制条件。这为碳排放规制政策运用到工业行业减排中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9,(7):86-93
采用SBM-DDF-SML与空间计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2005~2016年资源环境约束下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在2005~2016年成上升趋势,且各省市在增长率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差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幅普遍高于市场全要素生产率增幅,呈现出波浪式"W"型变化规律。计量结果表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溢出性,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源效率提高、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优化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前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所有制结构、能源结构和环境政策呈现抑制作用。研究认为,国家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环境污染治理联动机制,提高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正的空间外溢性;加大研发投入,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改变现阶段不灵活、一刀切的环境规制方式,因地制宜地构建绿色、多样的环境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屈小娥 《软科学》2015,(2):24-27,60
运用全局ML指数测算了同时考虑能源和环境约束的中国工业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统计学中的聚类分析方法将测算结果聚为三类:高质量产业、中间质量产业和低质量产业。结论表明,高质量产业的环境规制强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而中间质量产业和低质量产业环境规制强度较为薄弱;我国工业的环境规制显著地改善了企业的生产效率,研究结论支持"波特假说"。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环境规制政策工具,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郭卫香  孙慧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3):239-247
为探究环境规制政策是否能够实现碳减排和经济增长的“双红利”,本研究采用松弛模型的方向距离函数(SBM-DDF)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方法,通过测算2006-2016年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刻画中国省域全要素碳生产率的空间特征,进一步厘清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各省份全要素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其中高-高集聚(H-H)省份多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而低-低集聚(L-L)省份多位中西部欠发达地区;(2)环境规制会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提升,且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本地效应”大于“邻地效应”;(3)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环境规制引发技术创新效应大小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关键。本文首先借助诺德豪斯的熊彼特利润理论模型阐明了熊彼特利润的产生机制,然后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了1998—2009年污染密集型产业包含资源使用量和CO2排放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比测算了中国污染密集型产业有无环境规制的熊彼特利润大小。测算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影响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环境规制并没有促进污染密集型产业中生产者的科技创新水平;环境规制降低了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熊彼特利润。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讨了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创新性地引入旅游收入作为工具变量处理环境规制的内生性问题,进而考察了强化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化会诱发制造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波动,但其通过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起到间接补偿效应;环境规制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力度明显高于非传统产业;环境规制的影响效力存在地域异质性,对长江中、上游的影响显著高于下游。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作为经济增长模式度量指标,对1995—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现状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区域市场整合的视角检验了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因素。结论表明:1995—2012年经济增长中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比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但要素投入、生态环境破坏型粗放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旋律,东部、中部及西部三大地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趋势有所交叉与重叠,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整体上呈现收敛态势;区域市场整合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且与对外经济开放形成"替代效应",促进各地区经济增长模式趋于收敛。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起到正向影响,而资本强度、能源强度则起到显著的负向影响,且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不论是否支持"波特假说",但一个政策共识都是需要加大环境规制强度,以此促进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真是线性关系吗?为此,首先利用我国1992-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与地区层面判断我国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关系,进而利用非线性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我国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差异,"波特假说"在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难以支持,而在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则得到了很好的支持。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是受到环境规制强度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环境规制强度和技术创新之间呈现"U"型关系,只有环境规制强度跨越特定门槛值时,"波特假说"才能实现;经济发展水平则存在双重门槛,GDP跨越的门槛值越高,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门槛效应能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采用Biennial Malmquist指数,利用微观层面企业数据测算统计标准提高后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为界定不同行业技术创新层次和基本特征提供依据;并验证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更多依赖技术进步导致技术效率持续恶化的观点,鉴于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更多依赖技术进步的趋势在小型企业中同样突出,反映出中国工业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已相当普遍。培育良好的市场运行准则和积极长效的发展环境,是除了关注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外更应尽早着手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阮敏 《软科学》2016,(2):55-59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2001~2012年的分省面板数据发明专利的技术效率指数、技术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进而计算广义Malmquist研发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重点考察所有权结构和环境规制对研发各种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研发要素的投入与产出呈现U型关系;第二,各省市研发的全要素生产率、研发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都增加了,而研发的规模效率则降低,研发技术效率的提升对广义Malmquist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更大一些,不过分地区的研发规模效率增长率,东部地区基本为正值,而中西部为负值;第三,在各省中国有产出比重越大,对研发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及分解是负面影响,而环境规制是越严格,越能提高专利生产研发的各个方面效率;另外所有权结构和环境规制的耦合项表明,环境规制一定的情况下又体现了国有产权比重的提高有利于提升研发效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我国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析了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序演进及地区差异的基本特征,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技术来源的四种渠道与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一定的增长,主要动力为技术进步;企业的自主研发活动、国外技术引进及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研发活动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内技术购买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相比较而言,国外技术引进对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尽管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发展,但是规制目标和规制效果之间的差距表明对此的研究仍需更进一步。以往文献多集中在环境规制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单层关系剖析上,对政府干预的多政策耦合影响关注不够。本文基于优势互补视角,分析政府补贴在环境规制和企业技术创新中的协调作用,构建环境规制、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综合影响模型。研究发现:政府补贴的加入并没有影响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U型"关系,适当使用政府补贴反而可以弱化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负面影响,促进企业提前开展技术创新。通过1998-2008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验证,得出中国环境规制强度的阶段性门槛和政府补贴适度区间,进而提出不同地区环境规制和政府补贴配合使用的调整方案,为其他相关研究和政府政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使用Malmquist方法测算2003—2008年间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并对国内研发投入和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国内研发投入的增长对技术效率的增长产生比较显著的正面影响;而国内研发投入的增长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和技术进步产生不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的条件下,采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模型和经济增长的四元分解模型对安阳市各地区2004—2010年的工业效率进行测算和评价,同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安阳市各地区平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虽实现了增长,但总体低于其传统值,并且地区内部差距也较大。通过工业经济增长源泉的分解发现,安阳市工业增长总体上是粗放的"要素驱动型"增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对工业产出的贡献份额仅为5%。基于上述结论,结合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的计量结果提出促进安阳市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97—2013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数据,结合Super-DEA方法对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基础探究中国不同环境规制工具的节能减排效应差异.结果表明: 市场激励型比命令—控制型规制工具更具减排灵活性和激励长效性,命令—控制型规制手段对区域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U形关系,基于经济激励方式下“利用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排污收费制度效应为正,而“建立市场”的环境政策工具——排污权交易试点政策并未表现出显著稳定的效应;东部地区的规制运行整体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次之,中部最差;环境法制的完善对政府“利用市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建立市场”的法制体系尚未健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价值链理论,将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开发和技术转化两个阶段,利用我国29个省市1995—2011年间的数据,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基于金融发展视角分析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环境规制与技术开发之间呈现倒“U”形关系,如果基于金融发展的视角,环境规制与技术开发之间仍呈现倒“U”形关系,企业可以容忍更高强度的环境规制水平;环境规制不能有效地促进技术转化,如果基于金融发展视角,低强度的环境规制不能有效地促进技术转化,适当强度的环境规制可以促进技术转化,高强度的环境规制不利于技术转化.此外,金融发展与环境规制的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技术开发与技术转化,对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