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中国历史上内刑的废除之艰难和外国废除死刑之后的反复来看,废除死刑将更为艰难.尤其是,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的不完善也证明了死刑不可轻言废除.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尽力对死刑加以完善,包括三方面内容:公开死刑执行人数,提高现行刑罚等级、严格死刑执行程序,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2.
尽管废除死刑是当前世界刑罚改革的潮流,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的刑法理念以及立法方面的影响,短期内废除死刑还难以实现,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在司法上通过转换观念、严格解释死刑适用的条件等方式来限制死刑的适用,为最终废除死刑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4.
死刑限制论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世界上已有超过半数的国家废除了死刑,中国刑法既不能废除死刑,又要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用死刑的政策。死刑的存废是以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需要来确定的。立法时,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改革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范围,减少死刑数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对于金融诈骗犯罪的立法经历了不适用死刑、有选择的适用死刑和保留但严格限制死刑三个阶段.在我国,当前死刑存在还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但应逐渐限制并在将来废除是刑法学者的共识.对金融诈骗罪的死刑问题有废除论和保留论两种观点.对金融诈骗罪适用死刑,既不利于刑罚的报应功能的实现,也不能预防、减少金融诈骗犯罪的发生,因此,我国刑法应当取消金融诈骗罪的死刑规定.  相似文献   

6.
贪利型犯罪死刑问题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刑罚经济学理论界一般认为,国家配置刑罚应该追求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然则,死刑作为五刑之中的特殊刑种,在考虑国家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需要关注罪刑等价的刑罚基本原理,尤其是在贪利型犯罪中。国家应通过加大死刑成本的投入来限制贪利型犯罪的死刑判处;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实行“社会预防为主,以刑罚处罚为辅”的方针,逐步废除贪利型犯罪的死刑判处。  相似文献   

7.
中国废止死刑面临的障碍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刑是当今世界上最为严厉的一种刑罚.又称为极刑。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死刑这种自人类野蛮时期开始的残酷刑罚方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质疑.废除死刑已成为今天文明世界的共同愿望,在中国,由于其特殊国情,立即废除死刑仍是一种奢望。但是,在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性潮流的今天,我国必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使国内的死刑政策尽快并尽量与限制或废除死刑的国际趋势接轨。  相似文献   

8.
贪利型犯罪死刑问题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刑罚经济学理论界一般认为,国家配置刑罚应该追求以最少的成本支出获取最大的收益。然则,死刑作为五刑之中的特殊刑种,在考虑国家经济效益的同时更需要关注罪刑等价的刑罚基本原理,尤其是在贪利型犯罪中。国家应通过加大死刑成本的投入来限制贪利型犯罪的死刑判处;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实行“社会预防为主,以刑罚处罚为辅”的方针,逐步废除贪利型犯罪的死刑判处。  相似文献   

9.
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从世界范围看.废除死刑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厦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刑法还不能废除死刑,但应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的死刑制度,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体现慎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刑罚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也是最古老的刑种之一。对于死刑存置与废除的问题,一直是法学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我国死刑制度的现状,从经济背景、政治背景、人文背景及维护社会秩序需要四方面阐述我国现阶段死刑存置的合理性,接着以刑罚的效益性、公正性和人道性作为价值取向,指出了在不废除死刑的前提下,限制死刑的适用应该是合理且现实的选择,并预言在将来条件成熟时,死刑必然会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更新死刑观念已成为死刑制度改革绕不过的问题,也是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难点问题。崇尚死刑报应和迷信死刑威慑力的观念根深蒂固,阻碍着死刑观念的提升和现代化。死刑观的转变法官首当其冲。法官适应限制死刑的新理念的内涵应当包括:严格把握死刑适用标准;重新审视死刑案件公开审判的重要性;适应死刑复核案件裁判方式的改革,确立新型死刑复核的新理念;严格把握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树立死刑新理念在实践中遇到了人为的死刑束缚和体制内的羁绊,主要有三种错误观念:人为干扰,导致死刑的案外标准;漠视程序正义价值;司法中对死刑的依赖。法官死刑观念的更新直至定型化和成熟化,将有力推动我国死刑制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事件有增无减,导致学风不正的主要原因是制度约束不力,惩处力度不够,处罚主体不明。为了落实“2011计划”,应加强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但更需加大实施他律制度的力度;惩处乏力无形中削弱了他律约束力,故他律、自律和惩处皆不可偏废;既要基于规章制度的实效,健全整个学术打假制度体系,又宜将此体系特别是惩处机制常态化。对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处理办法》提出了几点补充建议。  相似文献   

13.
法律程序是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明确其概念、体系及本质对其他程序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对法律程序的关注却比较少。故应当在强调法律程序在法理学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构建法律程序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明确法律程序的本质在于制约。而刑事诉讼法作为法律程序的一种,其本质也是制约,深入理解刑事诉讼的制约本质有助于解决我国刑事程序长期以来只重视惩罚犯罪而忽视保障人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课堂场域里规训的重要依据和形式为课堂行为规范和惩罚;课堂规训的主要作用点是学生身体,包括对身体的惩罚和磨练,对身体的格式化,对身体的空间限制等;课程(知识)和考试,也是一种隐形的规训。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学生处分由于涉及到学生受教育权的剥夺与限制、涉及到学生名誉的损害,对其正当性的置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学界讨论的热点。在正确认识高等学校学生处分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以目的、实体与程序三个维度为视角,合理剖析高等学校学生处分的正当性,对高等学校学生处分运行机制的合理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正当是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正当性之前提,实体正当是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正当性之基础,程序正当是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正当性之保障。而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高等学校学生处分正当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已经成为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一种反社会行为 ,但是 ,在现行的刑事诉讼中 ,由于受到证明要求、证据规则的制约 ,对一些毒品犯罪不能予以有效的打击 ,实则 ,是忽视了推定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在毒品犯罪的诉讼中 ,应当按照诉讼规则来运用推定 ;运用推定处理毒品犯罪时 ,应当针对于各种类型的毒品犯罪的自身特征予以适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颁布的多部教育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禁止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对什么是体罚和变相体罚,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仍继续犯体罚学生的错误,而另一部分教师又不敢大胆地管学生,甚至放任学生,降低自己工作的责任心。所以,必须明确处罚、体罚、直接体罚、间接体罚(变相体罚)以及侮辱学生人格的处罚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同时,还必须明确,禁止教师体罚学生是教育发展和人类进步的要求,以杜绝中小学教师的体罚行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赏识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教育究竟还要不要惩?提到惩,人们立刻就和惩罚或是体罚相提并论,从而在教育时瞻前顾后,有时就会丧失教育的最佳时机,往往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其实适当的惩戒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惩戒本身并没有错,人们反对的也只是惩罚过度,即体罚。本文试图区分惩戒与惩罚,并提出惩戒的艺术性以及实施惩戒所应该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犯罪构成理论和犯罪构成体系是近年来刑法学犯罪论部分研究的基准与核心 ,被视为罪刑法定主义客观、具体的再现。本文从犯罪构成理论出发 ,从构成要件和要素 ,对刑罚权的制约等方面对犯罪构成体系学说和犯罪构成理论作了一些比较和考察 ,反思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借鉴大陆法系犯罪体系学说的合理精神 ,探讨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0.
学校惩罚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其具有秩序功能和矫治功能。但作为一种消极的教育和管理手段,学校惩罚使用不当易于异化为破坏性教育力量。本文对学校惩罚主体及其权限、学校惩罚对象及受体、学校惩罚方式及其选用进行了深入解析,以厘定学校惩罚要素的边界,导向惩罚的教育性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