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教学实践的调查和文献资料方法,分析了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中障碍心理的成因,以及克服障碍心理。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其目的是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教育,提高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身心素质。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高校体育文化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它包括高校体育意识文化。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行为文化三大类。体育意识文化主要反映在体育的观念、精神、道德风尚和知识等方面;体育物质文化表现为体育建筑及环境。体育器材和体育服装用品等;体育行为文化则包括体育教学、健身锻炼、运动竞赛、体育的传统、制度、规范等。  相似文献   

3.
陈瑜 《体育风尚》2020,(1):171-171
体育品德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内容之一,德育亦是新课标体育教学中重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以及增强团队凝聚力,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奠定基础。本文探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德育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4.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化中,“校园体育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化在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形式,是师生员工在学校体育工作、体育教学、体育学习、体育活动等过程中所形成并保存的所有内容的总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对学校体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校园体育化”则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等,以训练理论与实践课为切入点,探索培养学生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体育教学与训练人才的教学策略。结果显示:体育教学应从“以技术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摆脱出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确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就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对开发体育功能,培养体育意识,开展终身体育和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类的美术作品在体育领域及整个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具有鲜明体育文化艺术特征的产物。追溯体育和美术的初始起源,种种迹象表明,同是劳动这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实践活动孕育了体育和美术原始的胚胎。当时的人类并没有自觉和明确的意识思维,事物的本身是模糊的概念。不论是体育的产生,还是美术的产生都是人类的自然行为,是直接为劳动、生活过程服务的。因为劳动导致了人类自觉传授动作技能需要的产生,从而使体育在这一传授活动中萌芽,但囿于当时还没有文字,这些方面的知识、经验的交流和记载,最好的办法则是用图画来表达。也…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体育学术界提出了很多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已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关于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缺乏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现状、成因及培养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工作滞后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体育改革的整体效果。因此,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意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是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一、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的现状与特点体育参与意识包括直接参加体育锻炼项目的意识和观赏性体育项目的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9.
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和体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育意识对体育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和反作用。正确的体育意识只有在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基础上,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体育实践和理论学习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10.
学习《体育之研究》谈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重温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分析当今大学生体育现状,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育意识淡薄、锻炼自觉性缺乏的实际,运用毛泽东体育思想,结合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跨世纪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从大学生体育意识和培养自觉锻炼能力入手。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采用“生兴味”、“生快乐”、“有恒”、“注全力”等手段和方法,使学生体育意识得到强化,锻炼自觉性得到培养,以便更好地完成高校体育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剖析我国体育在近十年的发展与改革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我国国民的体育意识发展普遍呈不成熟状态,有些意识特征已成为阻碍现阶段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桎梏。所谓体育意识,是指每个人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对体育在人和社会的发展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意识。它是每个人对体育这种文化现象的反映意识、选择意识、投身意识、价值意识、创造意识、超越意识的统一体。可以这样认为,一个国家民族的体育意识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一种主人意识——即主人翁精神。因为在人类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是体育运动发展的主体,体育是人的体育,如果脱离了人的需要、欲望和要求,体育是不可  相似文献   

12.
论家庭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意识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重要条件,在培养体育意识过程中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对学生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主要是家庭健康观念、家庭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和家庭体育消费情况。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营造家庭的体育氛围,积极投资体育,给子女足够的锻炼时间,利用学校中的场地器材进行锻炼,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体育活动,向子女学习与传授体育锻炼技术。  相似文献   

13.
健康体育理念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广大体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课题,结合健康体育理论来探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目标、方向及实践,是非常有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4.
开放体育课堂教学。是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突破,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自主学练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体育与健康意识,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5.
终身体育是一种以自觉自愿为特征并能持续终身的自我锻炼过程。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应起始于学涯初始,并贯穿于整个学涯时期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在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遵循体育意识产生的规律和教学特点,连续地不间断地帮助他们去认识体育活动对健康的作用。通过学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思想有机的联系,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与锻炼习惯的连续性,进而实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体育意识是指大学生对体育及体育教育内涵的认识、理解和自觉地去参与体育实践的行动,并将其延续到终身。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未来的建设者和开拓者,大学生具有了良好的体育意识,就可以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潜能,不仅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还可以将体育锻炼意识延续到终身。培养和强化大学生体育意识是提高大学生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大问题,对大学生个体现在和未来的健康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观念, 强化育人意识、基础意识、实践意识、情趣意识和创造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张立 《精武》2012,(33):49-49,51
体育意识是还渐在体育实战过程中才形成的,困此,想要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是一项既艰巨又漫长的过程。只有使学生真正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才能够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本文主要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内涵与内容、高中生素质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重点对培养高中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意义与培养对策加以详细阐述,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刚 《体育世界》2013,(4):130-131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以及广大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体育教学过程健康思想意识的教育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在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将"健康思想"意识贯穿整个过程之中已经成为了学术界和教学界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鉴于此,本文以体育教学过程中健康思想贯彻实施为研究对象,针对体育教学过程中健康思想贯彻实施的途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文章从积极树立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健康观念;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物质基础的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启发,同时对于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也能带来一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思想也称为观念,即理性认识,它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高级层次反映。同时,思想又是逻辑思维的过程,任何原理、理论都是这个理性认识过程的结果,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和时代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学校体育的认识或看法。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