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时期之前的小说以工农兵为传播对象,作家以工农兵语言进行书写和言说,其语言主要表现为口语化。"文革"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的强势作用,大量领袖语言直接嵌入小说文本。新时期小说以思想文化启蒙为传播目标,出现了饱含情感色彩的人道主义语言和人文理性语言。自90年代以来,文化消费成为小说传播主要动力,作家根据读者的趣味选择小说语言使小说语言呈现出调侃性、时尚化和感官化的特征。各时期小说语言的根本差异表明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在随时变化。当下如何调整作家与读者的关系,通过语言变革既保持小说的良好传播,又避免让小说沦为仅仅是娱乐工具,是目前作家和学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代先锋小说在文体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实验,离传统的小说样式愈来愈远,表现出一种“非小说化”倾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语言方面,当代先锋小说表现出非叙述、非描写的特征,语言由工具变成了本体;在文体方面,先锋小说打破了与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之间的明显界限,将不同的文体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出一种复合文体的趋向;在结构方面,先锋小说采用混合视角进行叙述,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线性时间结构而趋向三维空间结构。先锋小说的“非小说化”既是先锋小说的创作现状,也是先锋小说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3.
抒情化小说程度不同地淡化情节,不追求对生活形态的逼真再现,甚至不太注重小说故事的完整与人物性格的刻画。作者叙述的重心,是表达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生命体验,抒发某种悠远深挚的情思。因此,抒情化小说在小说结构“散文化”的同时,小说语言的功能也由通常的“陈述—再现”向“抒情—表现”转向。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模糊,一个能指对应若干个所指或所指不明。语言的所指往往超越符号本身的所指,隐含在话语“群”所组成的“关系”之中。这样,抒情化小说语言在感情性特征上的变化,带来了小说语言本体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魏华 《巢湖学院学报》2012,(2):78-81,90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极具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将古典与现代相融通,将雅俗语言相结合。但是"现代性"依然是她小说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所在。那么,其语言形式现代特征又具体体现在何处呢?诗化语言、戏剧语言以及电影语言的丰富与灵活使用,构成了小说语言的"现代元素"。它们的存在极大丰富了其语言的表现力与张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小说的本体”,是汪曾祺小说语言观对传统的小说语言工具论的突破。“小说语言是书面语言、文学语言”,“小说语言就是小说语言”,从口头语言、一般书面语言、一般文学语言的各个角度,分辨出小说语言的个性特征。“小说语言是在语言运用中实现的”,凸现了汪曾祺小说语言观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通过琼瑶小说和亦舒小说的语言表现风格的比较,可以看出:琼瑶与亦舒的小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但就总体而言,她们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亦舒一贯秉承她的现代性,叙事语言简洁明快干练、幽默泼辣机智;琼瑶一贯固守她的传统性,小说语言呈现出繁丰细腻详尽、庄重柔婉典雅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小说家中,张爱玲无疑是一个能够让我们深深铭记的著名作家。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种女人独到的视角和语言,同样的事件在张爱玲笔下会演绎出不同的风格,从而带给读者以深刻的感受。张爱玲的小说带有浓郁的张氏色彩,在语言风格上凝练并且意义深刻,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从张爱玲创作的小说来看,其整体创作风格独具一格,其小说语言也负有一定的特色,张爱玲小说所取得的成功,主要应归结于其小说语言的成功。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认真研究张爱玲小说语言对现代小说创出产生的影响,促进现代小说创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李枫  刘慧敏 《教书育人》2009,(7):111-112
萧红和迟子建的小说在文体上都呈现出散文化特征。散文化小说,是介于散文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用散文和诗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韵味和意境、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亦称为散文诗式小说或诗化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在题材的选择与处理、人物的刻画、环境景物的设置描写、结构的形态、语言的运用及作品的主题表现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小说语言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对小说文体十分注重的作家,特别是小说的语言,将它提到与小说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他的小说语言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他的小说语言所具有的音乐性、画面感、文化味和暗示性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选人中学、中专教材,应该是对他的现代派小说(也称先锋实验小说)语言的关注与研究。指导学生品味现代派文学的语言,辨析与把握现代派文学语言的内质、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人物语言是小说语言美学的考察对象。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以其凝炼、深刻在中国现代学史上独树一帜,尤其是他所熟悉的农民与乡村封建知识分子的语言更是潜用得与其身份、性格丝丝入扣,天衣无缝。章通过对闰土、祥林嫂两个农民和鲁四老爷这个封建遗老无声语言的分析,力求归纳出鲁迅小说人物语言营造的特色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越南汉文小说主要由历史演义类小说及传奇类小说组成,这些小说在体制方面大都采用章回体形式,作品旨趣与明清小说颇为接近,但同时也表现出了鲜明的本土特色.越南汉文小说的创作环境及作者身份与中国小说有很大的不同.越南汉文小说并没有像中国小说那样经历过从说话艺术到书面文学的长期过渡,而是直接借鉴和模仿了中国小说创作观念及语言结构形式.但总体上看,越南汉文小说作品的最为成功之处并不在于对中国小说叙述方式的悉心模仿,而是大量运用越南的人物、场景及历史文化背景材料,编写出来具有本土文化色彩的故事情节,越南汉文小说异国身份及独特艺术价值也往往表现在这些方面.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郭敬明、韩寒两位代表作家的小说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特征:“语言的华美”与“语言的平实”。本文以郭、韩二人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为划分,探讨这两种特征的形成、发展和变异过程,从而进一步剖析了新世纪小说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4.
对汪曾祺小说语言的研究是汪曾祺研究的重要方面,2000年以来,汪曾祺小说语言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梳理:(1)从文学史的角度对其文学语言的意义、价值的定位;(2)小说语言观及继承资源的研究;(3)小说语言功能和总体特征的研究;(4)小说语言某一方面风格、特点的研究。汪曾祺小说语言研究不断深化、泛化,但同时存在同质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个普遍的概念,体现在小说中的语言形态实际上是熔铸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情感倾向、美学追求的个人“言语”。从“语言”向“言语”的转化过程,也就是作家独特的文体语言风格形成的过程。从小说语言的话语层面、语象层面、意蕴层面分析阿袁小说语言的古典美。  相似文献   

16.
京味派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烈的平民化色彩,更在于其通过口语化的幽默语言来表现的一种雅致、含蓄、舒展、雍容的北京文化。作为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以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俗、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本文试图从京味派小说概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和小说中的"京味"与"京味"中的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对京味派小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日本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日本小说的研究视野之外.其面貌不为人所知。事实上,它们虽然从学疆域划分的角度上属于日本,但无论其语言风格、体形式,还是小说旨趣等等,它们又的确深受中国小说的深刻影响,甚至是自觉模仿。这一切,显示了处于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及其在学交流中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小说的创作从叙述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表现了其所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叙述语言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语言提示;用动、名词写作;使用情绪语言,让作品情景诗化;对叙述语言进行选择与限制等。而在人物话语(包括对话与独白)方面,海明威用人物话语替代传统小说中的描写、叙述、议论和说明,创造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在语言风格上,作品一向是以华美、新奇而著称的,被人称为"张体".伴随着国内叙事学理论研究热的升温,反讽作为近些年在中国兴起并形成热潮的修辞方法,被引入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研究当中.本文从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反讽气质入手,在参照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张爱玲有代表性的文本,来探讨她小说文本中反讽叙事的技巧、方法及影响等,从而对探析她小说语言特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河”与“岸”——论《河岸》的意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苏童已有二十余年的小说创作历史,他的那些小说常常被冠为“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等各种名称。苏童在小说的语言运用、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小说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处理上,赢得了普遍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