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亚高原训练(4周模式)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血象指标、有氧能力及无氧能力等身体机能的影响。方法 :将选取的20名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分成亚高原组(实验组:10人)和平原训练组(对照组:10人),进行4周的对照实验,采用Monarch功率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USA,BECKMAN STKS)及身体素质测试完成运动表现的指标测试测试与分析。结果 :(1)亚高原训练组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在训练期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P﹤0.05),平原训练组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2)亚高原训练组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及平均红细胞容积(AHct)与平原训练组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亚高原训练组在第4周末各指标呈现出恢复状况;(3)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训练结束后的1周末表现出同负荷状态下乳酸浓度的降低,即运动效应的明显增强,但实验组在第4周末的同负荷状态下的乳酸浓度明显增加。结论 :(1)4周的亚高原训练效应并不是在训练结束时,而应该是训练结束后的1周时间,这就要求合理安排亚高原训练和比赛的时间安排;(2)4周的亚高原训练应该是最低时间保障,4周末虽然出现了血象指标的恢复迹象,但显然不是最佳的运动表现时机;(3)未来应加强对亚高原训练的时间及训练后最佳训练效应出现时间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福建省高校女性体育教师职业生涯现状。分析认为,福建省高校女性体育教师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高原现象,层级高原现象最严重,中心化高原较为严重,内容高原尚不严重。在人口学差异下,高校女性体育教师职业高原有差异。高校分布、学历差异对女性体育教师职业高原的影响不大;职称、年龄、教龄差异对女性体育教师职业高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据调查显示,福建省中学教师的职业高原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福建省中学教师的职业高原属于中上水平;2)福建省中学教师的层级高原存在年龄、教龄、职称差异;内容高原存在职称差异;趋中高原存在教龄差异;3)中学教师的职业高原与其社会支持程度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对职业高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作为提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有力手段之一,自从1968年被提出来以后,就一直受到各国体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而且高原训练也逐渐被运用到很多其他的运动项目。在各项体育活动中,中长跑运动在高原环境下进行科学训练,对于提高运行员的耐力和有氧运动能力是极其有利的。结合中长跑运动的特点,在高原环境下,高原训练的高度的选择、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生理和生化指标的评定的内容我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高原环境,尤其是亚高原环境对中长跑运动的影响有利也有弊。因此在本文中,笔者以高原训练为切入点,对亚高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中长跑运动训练的特点,对亚高原环境对训练的利弊影响作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为进一步提升亚高原训练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问卷方法从层级高原、内容高原和中心化高原三个维度对浙江省高校的档案馆员进行职业高原调查,并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档案馆员普遍存在职业高原的现象,但程度并不严重;女档案馆员比男档案馆员更易达到层级高原;中老年档案馆员比青年档案馆员更易达到层级高原和中心化高原;教育程度越高,出现内容高原和中心化高原的现象越低,反之越高;是否是重点院校对档案馆员职业高原现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组织结构日益扁平化,“职业高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职业高原的概念及形成。揭示了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高原现象所引发的问题。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馆员形成职业高原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职业高原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运用VRTS分析法对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不同类群项目运动员赛前高原训练的个性化选择提供理论支持。价值方面,我国丰富的地理地貌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多梯度不同气候条件高原训练基地的选择,高原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形成良好的赛前竞技状态;风险方面,高原训练不利于力量能力的形成,部分项目选择赛前进行高原训练具有风险性;时机方面,我国开展高原训练受到国家重视和支持,基地建设良好,科研技术支撑能力稳步增长;策略方面,建议对拟定进行赛前高原训练的运动员进行前期筛选,从国情出发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原训练是当前运动训练中的一个热点.由于高原训练过程中施加于运动员的外界环境变化不同于平原训练,因此高原训练具有不同于平原训练的适应机制.现探讨适宜于一般高原训练的适应机制,为科学地认识和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整体随枳瑚取200名某军医大学从事基础、临床、预防教学工作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索军医大学教师职业生涯总体高原以及趋中高原、内容高原、层级高原、职级高原在性别、专业、学历、职称和婚姻状况等方面的差异,揭示军医大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为突破军医大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有的应对策略,指导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加强了高原低氧环境的快速习服与长期适应机制领域的研究.本文主要梳理了学界的以下研究:高原低氧适应的多途径诱导与多方向转归规律,高原低氧习服、适应生理性、遗传性机制以及改善高原低氧环境所引发的急慢性损伤的干预措施,以期为预防高原反应的发生,促进高原习服以及提高高原训练效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原训练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归纳,客观总结了高原训练的问题,并结合当今国内外高原训练科研的发展趋势,提出未来高原训练的研究会朝着科研攻关进一步加强、非耐力性项目进一步增多、高原环境研究进一步广泛而深入、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频繁和新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不断出现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高原机场环境特殊,并非所有飞机都适应。在高高原机场起降,国内比较常见的高高原机型发动机一般是CFM56系列。通过对空客A319飞机发动机CFM56-5B在高高原机场冷启动失败原因的分析,为及时排除发动机启动故障提供依据,总结经验,可提高发动机在高高原运行的可靠性,减少航班延误率。本文从CFM56-5B性能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的关系入手,根据高高原机场过夜后的第一个航班启动失败具体表现,如启动超温、启动失速、点火失败、启动悬挂等,分析出高高原启动失败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通过优化启动程序、采取相应启动措施,确保发动机在高高原机场有较高的启动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速度滑冰项目12名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所进行的跟踪测试,观察运动员血色素等指标的变化,借以评价在长白山高原训练的效果。文章指出运动员经过3~4周高原训练,其高原效应十分明显,运动员血色素含量均会有明显提高,从而完全可以肯定高原训练对于增强运动员体能和提高耐力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师职业高原现象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高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暂时停顿现象,能否找到教师职业高原产生的原因及突破职业高原的有效策略,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对教师职业生涯的全程审视,剖析教师的职业高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从教师个人及外围条件寻找突破教师职业高原的有效策略,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生在高原,长在高原,工作在高原的我来说,看海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  相似文献   

16.
“高原现象”在钳工技能训练中会阻碍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阐述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克服“高原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辅导》2011,(26):2+51-F0002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进入高藏高原,你不仅感叹高原的蓝天、白云、湖泊、草地、雪山等都给人一种清爽和纯洁,而且还要感叹还里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8.
空客330高原机场着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高原飞行着陆姿态、高原飞行着陆距离和拉平技术进行分析,以有效解决高原飞行中遇到的着陆姿态偏大和着陆平飘距离偏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现状、成因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男教师出现高原现象的比例高于女教师;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出现高原现象的教师比例有显著增加的趋势;随着职称的晋升,教师的高原现象也更加明显。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学校教育管理实践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问卷方法从层级高原、内容高原和中心化高原三个维度对浙江省高校的档案馆员进行职业高原调查,并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发现:档案馆员普遍存在职业高原的现象,但程度并不严重;女档案馆员比男档案馆员更易达到层级高原;中老年档案馆员比青年档案馆员更易达到层级高原和中心化高原;教育程度越高,出现内容高原和中心化高原的现象越低,反之越高;是否是重点院校对档案馆员职业高原现象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