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个东西吗? ——钱钟书  相似文献   

2.
路仁宏  李红 《初中生》2007,(16):26-27
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非常幽默,常常妙语连珠.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读了钱钟书的《围城》后慕名求见,钱钟书说:"假如吃了鸡蛋已觉得不错,何必还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又一次,在谢绝了一笔高额酬金后,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相似文献   

3.
路仁宏  李红 《初中生》2007,(6):26-27
著名作家钱钟书先生非常幽默,常常妙语连珠。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读了钱钟书的《围城》后慕名求见,钱钟书说:“假如吃了鸡蛋已觉得不错,何必还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又一次,在谢绝了一笔高额酬金后,钱老莞尔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  相似文献   

4.
世人皆说钱钟书淡泊名利,佐证如下: 1991年,全国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名人录》,将钱钟书列为第一辑,被他婉拒。别人告之将酬谢他钱,他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一些人把他看作中国文化的奇迹,不远万里,从港台、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来“朝圣”,他常闭门谢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问钱钟书先生是否认为金钱万能,钱先生以一贯诙谐的口吻回答道:"我都姓了一辈子的‘钱’,难道还会迷信它?"钱钟书先生学问深,志行高洁,手面也不窄,所以能用"太极推手"四两拨千斤。若换了旁人,即便是辱没列祖列宗的那号顽主,在财神爷面前,也总要恭恭敬敬烧上一炷高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是蜚声国内外的“学界泰斗”,学贯中西,他著有《谈艺录》、《管锥编》等书,博大精深。那些年,从天上给他掉金子的事不胜枚举,可他却视同草芥。他有一本《牛津大词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为此,牛津大学以重金求购,可他不为所动,还对他们说:“我姓了一辈子钱,还迷信钱吗?”又有一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开价16万美元,邀他去讲学半年,  相似文献   

7.
有人曾问钱钟书先生是否认为金钱万能,钱先生以一贯诙谐的口吻回答道:"我都姓了一辈子的'钱',难道还会迷信它?"钱钟书先生学问深,志行高洁,手面也不窄,所以能用"太极推手"四两拨千斤.若换了旁人,即便是辱没列祖列宗的那号顽主,在财神爷面前,也总要恭恭敬敬烧上一炷高香,无论如何也不敢开罪这位高视阔步、腰悬大串大串金钥匙的老前辈,除非他存心不想过上好日子了.  相似文献   

8.
成熟的麦穗     
正当钱钟书先生逝世时,余英时教授说:"中国的古典艺术和19世纪结束了……倒下的亦是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钱先生一生博学多才,学贯中西,始终淡泊名利,谦虚平易,恰如田野中的麦穗:最饱满的,永远是腰压得最低的。钱钟书先生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同样享有盛誉。有一位外国记者曾说:"到中国来,一是为了看看万里长城,二是为了拜访一下钱钟书先生。"可见先生的影响之大。但面对那些前来拜访的中外人物,先生却常常闭门谢客。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曾邀他讲学,半年即付他1600万美金,并可偕夫人前往,却被他婉拒。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我都姓了大半辈子‘钱’了,难道还迷恋这东西吗?"的确,先生虽风华绝代,却淡泊名利,活得低调。  相似文献   

9.
<正>钱钟书读《伊索寓言》读出一个新的《伊索寓言》,或者可以说又创造出一部新寓言——钱钟书寓言。这个新寓言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超过《伊索寓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但我并没有否认《伊索寓言》自身的价值。相比较而言,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更贴近我们的时代,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要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是《伊索寓言》不能企及的。且不说钱钟书那诙谐机智的语言给人感情上的愉悦,那独到的见解给人  相似文献   

10.
近日,牛津大学出版社宣布: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牛津英语大辞典(第3版)》(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将不再出版印刷,全部改为电子版。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是蜚声国内外的“学界泰斗”,学贯中西,著有《谈艺录》《管锥编》等书,博大精深。那些年,从天上给他掉金子的事不胜枚举,可他却视同草芥。他有一本《牛津大词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注。  相似文献   

12.
优秀作品往往是穷愁困厄的产儿,明确全面阐述这一理论的是钱钟书。钱钟书的《管锥编》也正是他"人"——"生"困厄的产物,是钱先生"在内心里意识到了自己",意识到了自己"心中有什么在活动,有什么在动荡和起作用",借助"言古"而"节今"(钱先生评钱谦益语),用《管锥编》"刻下"钱先生"内心生活的烙印"。这一点鲜明地体现在《管锥编》之评论《史记》中。  相似文献   

13.
她对名与利及其他身外之物,看得淡淡泊泊,始终与书本和纸笔相依为名,活了一辈子,读了一辈子,写了一辈子。 银灰色素雅的封面上,《杨绛作品集》五个大字,是她的丈夫、学术泰斗钱钟书先生的墨宝。按他们伉俪之间的惯例,杨先生每出一本集子,钱先生都要亲自题签。  相似文献   

14.
古往今来,名人大家中夫妇间同甘共苦、相濡以沫者不乏其人。以近代中国而言,孙中山与宋庆龄、周恩来与邓颖超、鲁迅与许广平,都是史书有名的。吾生也晚,无缘接近这些先贤。然而,我却因工作关系,结识了同是文坛大家的钱钟书、杨绛二位前辈老人,感受到了他们夫妇间的殷殷挚情。 今年春天,我为编辑出版《钱钟书杨绛散文》的事去拜访钱钟书、杨绛先生。初登位于北京三里河的钱宅,心中不免惴惴,因为关于钱先生经常闭门谢客的说法早已先入为  相似文献   

15.
闲中读黄裳先生的《榆下说书》,见其中披露了钱钟书于1980年初春写给黄裳的一封信。信中有“弟老而无成,壮已多悔,于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讳莫如深”云云,是就其“少作”而谈的。又查《〈围城〉日译本序》见钱老先生更其明确地把《围城》一书,“只看成贾宝玉所谓‘小时候干的营生’”遂大觉有趣。还想起钱钟书先生在各种场合,曾不止一次地提到他对《围城》的“不很满意”,这就让我开始不停地琢磨一个问题:钱钟书之不满意《围城》,究竟是因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钟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的国学造诣在儿子钱钟书之上.古今父子皆为大师者十分罕见,无锡走出的这对父子就是这样的佼佼者. 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87年,与弟基厚孪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并能背诵。  相似文献   

17.
<正>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第六则论神韵时说:“好理趣者,则论诗当见道。”理趣,是钱先生诗学研究母题之一。我读《谈艺录》乃至《管锥编》,特将钱先生有关理趣的精辟见解搜采和演释出来,是为学矣。  相似文献   

18.
自2005年9月以来,我省将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高中英语》选为高中英语教学,至今我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已有三轮了,作为教材的使用者就这一套英语教材谈一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话说曾有这样一个笑话:中国和美国的两个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感慨道:"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于买了一套新房子。"美国老太则说:"我攒了一辈子的钱,终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概念     
初见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征文启事,脑子中冒出的第一个念头是“保送上大学的机会”,第二个念头是“又一场文化悲剧的开始”。我对新概念的反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也许是韩寒现象出现时。初看《三重门》,曾经为他的文字大为倾倒,他的比喻运用之形象贴切与惟妙惟肖堪称一绝。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将韩寒与钱钟书拉在一起比来比去,我便有些爱屋及乌地借了一本《围城》。现在想想,真是傻得可以。但正是这本《围城》,颠覆了我原本的所有看法。比?与钱钟书?这哪里还用比。两者差太远了吧。就仿佛两双看似相同的鞋子(请原谅我将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