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拔斯王朝时期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期,期间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也达到了辉煌顶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中的阿拉伯艺术别具一格,阿拉伯建筑艺术是其典型代表。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呈现出伊斯兰教、多元化等特征,具有鲜明的历史特色。  相似文献   

2.
在中世纪形成的伊斯兰建筑以伊斯兰教为基础,随各个伊斯兰国家历史文化而发展,其丰富多姿、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突出地显现出阿拉伯民族性和其他世界性文化艺术融合发展的特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据特殊地位,对人类文化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标志性建筑,承载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及价值,是伊斯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清真寺建筑特有的风格,反映了中国穆斯林独特的审美意识及其美学思想。通过分析中国清真寺建筑从其创设之初至今其建筑风格的变化,运用艺术人类学及建筑人类学的理论知识从空间布局、建筑材料与色彩选择方面剖析中国清真寺建筑的文化内涵,认为中国清真寺建筑风格体现了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陈颖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15-117
民居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汇集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特色尤为突出.从兰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形成兰州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研究兰州传统民居特征有助于理解西北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对于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南巩义康百万庄园代表着中原传统建筑独特的建筑魅力和艺术文化内涵。从庄园的建筑空间布局、建筑装饰陈设、建筑文化内涵这三方面研究入手,旨在探究康百万庄园建筑特色内涵,彰显中原传统建筑的独特艺术魅力,使中原传统建筑艺术得以认知、传承和发展,让中原传统建筑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段祥奂 《考试周刊》2008,(21):218-220
新艺术运动是产生于西方的一种建筑风格.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殖民地的青岛也出现了新艺术运动建筑,并且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通过对青岛近代新艺术运动建筑的文化、审美、历史价值的研究,有助于对青岛历史建筑保护、新建筑形式的定位提供正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类从大自然中超凡脱俗后,开始理智地正视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造就了人类独有的社会现象——文化。人类生存和与其他生物种群竞争的需要,创造了建筑这一文化的特有表现语汇,进而通过完美的建筑艺术,体现物质、精神文明的审美对象,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透析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或文化遗存,可以窥测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和成就。即便是传说、故事,也可成为我们研究和继承优秀文化的“原始文件”,这是由其承载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所决定的。遗产特征、建筑语汇是文化承载的“DNA”片断,同样是我们解译与复制信息的依据。文章就建筑语汇对文化的“行为”表述、环境对建筑文化的启蒙以及孑遗文化环境对新建筑语汇的影响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伊斯兰建筑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长期相互影响在建筑文化艺术上的结晶,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中国化的结果,其典型代表就是中国的回族建筑。中国以清真寺为主的回族建筑是有着强烈东方色彩的伊斯兰建筑,其中国化的色彩主要体现在:1.强调中轴对称,规整布置,强调主体;2.多体组合的大殿建筑,其特色又主要表现在空间分割上;3.清真寺装饰具有中国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梁柱的彩绘雕刻及圣龛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9.
建筑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承载着深遂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代表,浙南永嘉、泰顺的传统建筑装饰,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9,(2):40-44
现今国内对大学建筑文化研究较少,相关研究多局限于建筑单一学科,对于大学建筑文化传承发展不够。文章通过理论创新,充分将建筑结构学、新闻学、传播学、历史学、博物馆学等多学科有机结合进行融合探究,从建筑实体到文化精神,从校园建筑的历史背景到学校气韵未来传播都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文章使我们对于校园内建筑所体现的或其本身所蕴藏的文化,无论在纵向上还是横向上都有更加深入更加广泛的理解,从一个直观的视角洞察历史变迁,以历史为线索,以建筑为载体,再现一个绚丽厚重的建筑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新疆伊斯兰建筑在民用、商业、宗教等多种建筑中能够易于辨认和识别,主要归功于装饰造型符号和装饰纹饰符号的明确表达。装饰符号的地方性、历史继承性、发展性等综合特征和传达给人们的特殊装饰语言的象征意义,装饰技巧和审美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疆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12.
文昌宫作为文昌信仰主要的物质载体之一,在科举时代是重要的祭祀建筑之一。清末科举制度瓦解之后,文昌宫祭祀属性降低,在民间社会承担了教育、社会救济、公共集会等多重社会功能,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以浙西廿八都古镇两座文昌宫为例,从建筑布局、造型、结构、尺度、装饰等方面总结其建筑特征,揭示了清末后科举时代背景下,民间文昌宫对新功能与属性的适应,进一步分析了清末民间文昌宫新的文化内涵,以期为传统文昌宫建筑及其文化的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泉州土楼有着丰富的建筑美学与文化内涵,与号称“土楼王国”的永定土楼不同,泉州土楼在建筑成因、居住模式及建筑形制上与永定土楼有很大区别.泉州土楼群是闽南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和佐证,是土楼主人的“自传”,是他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因此对土楼群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楼文化正濒临灭绝的边缘,土楼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已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作为一个"育人"的场所,除提供师生学习、活动等功能性作用以外,更要体现出建筑和环境的"育人"功能,我们应将学校文化与历史通过显性方面呈现给师生,挖掘学校文化历史,学校建筑要体现学校文化,让学校的建筑和风格能体现出学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麻扎建筑作为伊斯兰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布在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穆斯林居住地区。早期多是一些城外的传教士或知名人士的坟墓。新疆伊斯兰麻扎建筑的产生是伴随着伊斯兰教在西域传入后,逐渐产生和发展的,是新疆伊斯兰建筑中比较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独具的宗教色彩,在新疆伊斯兰建筑史上占重要的地位。本文所界定的麻扎建筑特征主要是从建筑学的角度,对新疆伊斯兰麻扎建筑的总体布局、单体布局、建筑风格、建筑结构用材、室内空间处理、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闽南佛教岩寺是以天然岩洞为空间,集自然山洞和人工构筑为一体的,一种非独立的附岩式石木结构建筑。其选址位置从平原山林到悬崖峭壁均有,具空间小巧灵活,布局变化多端的特点;既有洞穴幽深的特色,又具闽南传统建筑样式与装饰风格的特点,体现了建筑和环境的高度协调,极具独特的地域特征。作为不可再生的历史建筑遗产,闽南佛教岩寺融汇了洞穴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宗教哲学、社会心理等诸多价值,被赋予众多宗教内涵与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17.
在泉州,红砖建筑具有极高的建筑品位、艺术价值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保护、研究和开发泉州红砖建筑文化对于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区域品牌的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从文化的角度探讨研究泉州红砖建筑文化的旅游发展,在现有资源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满足多类型旅游者旅游需求的线路和产品,弘扬泉州红砖建筑文化,为泉州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筑装饰是一种极具传统性的艺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势必对建筑装饰产生不同的影响.新疆喀什地区的建筑装饰艺术广泛地吸收了伊斯兰文化中关于建筑的设计形式和图案装饰,并融入了本民族鲜明的艺术个性,形成了喀什地区形式独特、风格迥异的多元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天下建筑看中国,中国建筑看徽州",徽州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人文思想理念。色彩浑厚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界巧妙地融为一体,呈现出典型而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天井的空间格局在现代徽派建筑风格中独树一帜,四水归堂、寓意吉祥,文化内涵丰富,艺术特色鲜明。徽州天井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激发了我们对独具特色建筑风格的探究与深思,赋予人们了解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文化与艺术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20.
《大连大学学报》2015,(4):69-73
辽宁古代建筑文化具有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既是活的历史"文本"又具备世界建筑文化的意义。那些来自远古的文化信息,为城市起源、布局提供了宝贵历史依据;遗存的宗教、政治、军事建筑体现了多民族共建华夏文明,与自然环境亲近和谐的审美意识,以及中华民族心胸博大、天人合一的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