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德育课程是指小学思想品德课、中学思想政治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管理上看,可以区分为普教的德育课和高教的德育课。在教育实践中,显现出德育课程的阶段性关系、德育课程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德育课程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相关性问题。学校德育课程规划关涉到德育理念的整体性、德育发展阶段的整体性、人的整体性等思维理念。其中,核心的反思是人的整体性和教育的整体性以及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起,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政治课改为德育课,同时启用德育课新教材。这一重要改革标志着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化建设取得重大成果。我们认为,政治课改为德育课不仅仅是课程的名称变化,而且是观念的变革,是对德育的本质、地位、功能认识上的飞跃。一年多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德育课新课程体系构建的关键是充分开发其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德育课程是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发挥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的作用,是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传统德育课的教学方法一昧强调教育者单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仅限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课堂沉闷,缺乏生机与活力。本文分别从深化德育课程内容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师德建没等四个方面来谈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改的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栾素云 《学周刊C版》2011,(5):193-193
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一段时间以来,德育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忽视教育对象的变化,教师多采用“我说你听”“我讲你服”的传统授课模式,导致课程内容单调乏味,学生不理解,不接受,甚至产生反感:为扭转这一局面,学校进行大胆创新,丰富德育课程素材和挖掘德育课程潜力,转变德育教学模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及生牛互动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德育课程的亲和力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5.
王福祥 《教师》2012,(2):62-63
中职德育课在学校一直被冠以“副科”的称号,学生在心理上普遍认为德育是很不重要的一门课程,不予以重视。心理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担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能,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利用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德育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说明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有效可行的教改,不但能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全国中等德育课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为此,要更好地贯彻新形势一下党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就必须明确方向,坚定信心,扎实稳妥地推进中职德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陈光全 《中国德育》2005,(11):14-15,25
所谓“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与教师的社会地位、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教师行为。按照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德育课程“回归儿童生活”和教学创新的需要,德育课教师要表现出引领课程的新的教育教学行为,用新的形象在学校德育领域的主渠道“亮相”。据此,德育课教师的角色期待也应与时俱进具有新的内含:即由道德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实施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德性建构的支持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以及道德人格的示范者。  相似文献   

9.
蔡子鸣 《考试周刊》2010,(27):216-217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它的课程设置及其内容的确定,将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任务的完成和德育目标的实现,只有更新理念、丰富内容、拓展有效途径、创新方式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中职德育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深化德育课程内容改革、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科学评价等方面对中职学校德育课程设置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并使用新的德育课教材,本文就如何适应德育新课改需要,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实效,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予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国家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是,将这门课仅仅当作一门课程来对待,会导致这门课在学校宏观德育建设中的缺位,影响其育人效果的取得,并容易造成校本德育课程对国家德育课程的僭越.这同时也不利于这门课程目标的落实,不利于多学科内容的整合,也不利于国家德育课程的实施.为此,需要在观念层面明确国家德育课程的德育地位;在体制上搭建教学部门与德育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在行动层面处理好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与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高山)为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近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以下简称“新课程设置方案”和四门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为此,记者采访了职成教司负责人。问:为什么要颁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新方案其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制定一套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特点的德育课课程体系,是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一直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现行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课课程设置方案”是原国家教委1993年制定颁布的…  相似文献   

13.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学校德育长期处于有心而无力的尴尬境地。我们以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课程”的高度来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故而德育沦为了智育的陪衬。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的实际上是“管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本文在分析了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意义和这样做的理论依据之后,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的工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阐明了我校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4.
<正>如何在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中践行"三贴近"原则,提升学科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许多一线教师在积极探索和努力践行的课题。实践证明:科学定位德育课程目标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前提,创新渗透德育课程内容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核心,精心研究德育课程方法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关键,改革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是践行"三贴近"原则的保证。200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并重新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标志着第三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进行了重大改革。从2001年开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采用新教材。新教材在理论体系、组织结构和阐述方法等方面作了新的尝试,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研究新教材,依托新教材;另一方面,更要积极地转变观念、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建立新的德育教学模式,使德育课的教学效果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6.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都把德育课程改革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来对待。国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主要表现出四大特点:第一,坚持德育课程的系统化、连续化和国家干预与管理;第二,注重德育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表现为“轻理论,重行为;轻说理,重管理”;第三,强调德育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层次性;第四,德育课程实施方式的灵活性与渗透性。 一、国外职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趋向 1.德育课程管理备受重视,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把德育视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建立。健全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省10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设和实施情况的调查显示,中职德育教学存在课程资源匮乏、课堂师生互动不充分、德育师资素质不高、社会实践较少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德育课程改革必须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统筹各类资源,统一德育管理制度,坚持职业化的方向,形成全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中等职业学校传统德育课程,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着手,对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目标、德育课程内容设置、德育课程的课堂教学、德育课程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德育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主渠道.随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第三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德育教学又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上.笔者根据教学经验,通过一节法律课来谈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正>德育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德育课程评价主要涉及非认知领域,评价主体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其影响制约难于控制和把握,如何建立与完善德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德育课程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对德育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德育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德育课程评价体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变革,改变德育教学"知行脱节"现象。德育学科评价方式的科学和合理对于推进德育课改,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意义重大,科学有效的德育课评价方式的选择和完善应该是德育课改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