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森塔尔现象:期望越高,表现越好。但很多老师都在做着一件自相矛盾的事,一方面希望自己的班里没有“差生”,另一方面却会把更多的期望给优秀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大单元整合教学是基于文体特点、语文要素、学生学情,将单元内文章学习知识进行系统分析、统整,采取小主题式学习的方式展开系统教学.大单元整合视域下的小说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故事情节,解密小说结构;聚焦关键描写,品读人物形象;关注环境描写,感受独特作用;开展组文阅读,探寻创作密码.  相似文献   
3.
无意翻翻     
我是在同事那里看到贵刊的。本是无意翻翻,但一看之后就觉得它很有特点。看到很多教育杂志,但给人的感觉是大同小异,没有很独特的地方。而贵刊则如你们自己所宣称的,新锐,泼辣,朴素,高雅。我们的教育似乎一向喜欢“顺从”:喜欢顺从听话的学生;对待教育上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只要还没有出  相似文献   
4.
郭青松 《中学教育》2004,(10):18-19
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分明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无奈。我知道,这个题目有夸大事实之嫌,但我所目见的、耳闻的,还是使我写下了它,就算是我故作惊人之语吧。如果能引起些许的关注,足矣! 我正在讲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两块肩胛骨高高凸出,印成一个阳文的‘八’字。……”读这几句话时,有好几个学生笑起  相似文献   
5.
<正>叶圣陶认为,读与写关系密切。善读必易于达到善写,善写亦有裨于善读,二者皆运用思考之事,皆有关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之事,故而相通。读写结合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从文本理解走向言语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6.
我们把在课文的阅读教学“能起主导作用,能在整体参性上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理解、创新的问题”称为主问。一堂课主问题设计的好坏直影响到其教学效果的好坏。请意这里说的是“主”问题,而“难”问题,具体是指:能对文的分析理解起到“牵一发而动身”的效果的问题,如俗话所的“扯着葫芦根也动”;能最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思考讨论的问题。对“主”题的讨论分析应该是有助于“难”问题的解决的。能一节课上完的自读课文,主问题和课文问题是一样的,那些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课时课文则不能如此。不妨将整篇文的问题按课时数分…  相似文献   
7.
先从2010年高考海南物理试题第5题说起.如图1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楔形物块a,其斜面上有一小物体b,b与平行于斜面的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斜面上,a与b之间光滑,a和b以共同速度在地面轨道的光滑段向左运动,当它们刚运行至轨道的粗糙段时(). A.绳的张力减小,b对a的正压力减小 B.绳的张力增加,斜面对b的支持力增加 C.绳的张力减小,地面对a的支持力增加 D.绳的张力增加,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  相似文献   
8.
主题内涵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也在增大,再加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优胜劣汰的现代社会里,悲观、抑郁的人似乎在增多:考不上如意的大学,感觉前途一片渺茫,不能升职加薪,感觉未来一片暗淡,突发的疫情更是让人乐观不起来……人们有无数的理由悲观失望,也有充足的理由乐观坚强。心晴,雨也是晴,心雨,晴也是雨。调整心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笑着对自己说:"相信未来,心怀阳光!"  相似文献   
9.
那棵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亲人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  相似文献   
10.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学校德育长期处于有心而无力的尴尬境地。我们以为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课程”的高度来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故而德育沦为了智育的陪衬。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的实际上是“管制”,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本文在分析了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意义和这样做的理论依据之后,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的工作,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阐明了我校开发校本德育课程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