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埳井之蛙     
埳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2]:吾乐与[3]!出跳梁乎井干之上[4];入休乎缺之崖[5];赴水则接腋持颐[6],蹶泥则没足灭跗[7]。还蟹与蝌蚪[8],莫吾能若也[9]!且夫擅一壑之水[10],而跨井之乐[11],此亦至矣[12]。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13]。于是逡巡而却[1  相似文献   

2.
战国魏长城暨在甘肃庆阳遗址的考察张耀民战国魏长城,即战国时,魏国在其西部边境,与秦和与戎接界之处,所筑的“界秦”、“界戎”的长城。此大半在今陕西、少部在今甘肃庆阳,南北向的长城,至今说法不尽一致。特别是在今甘肃庆阳地区内的过境战国魏长城,更是很少有人...  相似文献   

3.
刨根问底     
《英语辅导》2004,(3):54-54,64
How do you tell a monkey from an ape[猿猴]?By looking at its bottom[底部]! If it has no tail, it might be a gorilla[大猩猩], or a type of gibbon[长臂猿]. Monkeys do have tails. Monkeys and apes belong to a group of intelligent animals called primates[灵长类].  相似文献   

4.
[实验名称]研究“他人优点”的性质。[实验目的]!探索“他人优点”分别与“忽视”溶液、“发现”溶液、“欣赏”溶液反应所生成的“物质”。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优点,有的诚实守信,有的乐于助人,有的思维敏捷,有的沉着冷静,有的能歌善舞,有的妙笔生花……但是,大多数人往往只看到他人的缺点,而忽视他人的优点。本实验将借你一双发现并欣赏别人优点的慧眼,使之一步步变得完美。[实验用品]!三支大试管、“他人优点”颗粒、“忽视”溶液、“发现”溶液、“欣赏”溶液。[实验步骤]1.将等质量的“他人优点”颗粒分别置于三支大试管中。2.向三支…  相似文献   

5.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位于中国辽阔的北方,起伏于崇山峻岭中,穿行于草原与大漠中,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主要防线。长城最早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争霸,互相攻伐,为了防御他国,都在各自的边界上修筑长城。“长城”一词也源于此时,史书曾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  相似文献   

6.
红绿灯下     
“轰”,一声巨响,我看到了一幕惨不忍睹的场面[开头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我和妈妈去奶奶家,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我们停了车,因为现在是红灯。可是,一个送快餐的大哥哥,却视而不见,骑着摩托车飞快地穿行过去,闯了红灯[用简洁的语言,交待事情的起因],真像电视里的敢死队员[“像敢死队员”,说明送快餐的大哥哥闯红灯的危险性,为下文埋下伏笔]。“喂,大哥哥,挣钱不要命啦!那可是红灯呀!”我为这位大哥哥担心起来,“老天,别出车祸呀[运用心理描写,为下文的交通事故蓄势,也说明作者有较好的交通意识]!”这时又有几个骑电瓶车的人…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五年八、九月间参加长城考察队,对秦汉长城进行实地考察之后认识到,西汉王朝所修缮和新筑长城约有二万里。我国历史上的秦长城和明长城都超过一万里而著称“万里长城”,其实汉代长城以其长度冠各代长城之首。过去汉长城在人们的认识中是零散的,模  相似文献   

8.
无锡方言音系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锡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无锡方言内部情况比较复杂。无锡人认为:“无锡南北四城门外葛闲话搭城里闲话是勿一样葛。”所谓“城里闲话”指的是老城区内(护城河以内,今届崇安区)讲的话。这种话同老城区周围的话是有所区别的。如北门外“馋”字读[dzε213],“潮”字读[dζa213],而老城区内“馋”字读[2ε213],“潮”字读[ζa213],也就是说,北门外的语音系统中有与[ts、ts]和[tξ、tξ]相对应的浊塞擦音[dz]和[dζ]两个辅音声母,而老城区内却没有。又如:宕摄开口一等字、合口一等、三等字和江摄开口二等字在南门外等某些地区的语音中鼻音韵尾完全失落,读  相似文献   

9.
读了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仿佛触摸到作者那颗为民族之间的和平友好所鼓舞而怦怦跳动的心。《内蒙访古》是一曲历史学家奏响的民族团结的颂歌!一、写赵长城,称赞修筑长城和发布“胡服骑射”命令的赵武灵王是个英雄。歌颂民族之间的和睦友好和文化交流赵武灵王筑长城,难道是为了战争和侵略?否!作者在文中明确地说,赵武灵王筑长城是为了“堵住胡人进入这个平原的道路”,也就是说,是为了防御,为了避免民族之间的战争,使汉与匈奴各自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作者称  相似文献   

10.
长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象征。在外国,也有好些类似我国长城这样的建筑物。古代罗马皇帝哈德良(公元117——138年)曾下令在不列颠筑造过—道长73英里的士墙,用以抵御外族对英格兰人的侵袭。这道土墙,就是英国的“长城”。德国也有自己的“长城”。早在公元前,古罗马人和日尔曼人曾以莱茵河为疆界,为了扩张领土,他们互相残杀,征战不息。到公元  相似文献   

11.
在《史记》中,直接涉及蒙恬伐匈奴暴师于外时间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处:1. 《蒙恬列传》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今内蒙古河套地区);筑长城,……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黄河),据阳山(今内蒙古狼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2. 《匈奴列传》载:“后,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似当作“三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秦始皇本纪》记作“三十四县”,似误),徙適(谪)戍以充之。”“十余年而蒙恬死,……”3. 《主父偃列传》载:“秦皇帝不听[李斯之谏],遂使蒙恬将兵攻胡,辟地千里,以河为境。……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约当今乌加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2.
孟姜女的传说家喻户晓。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顾颉刚以“历史的系统”、“地理的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独开民间故事研究风气之先。从最初齐国“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杞梁之妻”,到“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盂姜女,这一古老民间传说经历了传奇的历史变迁。澧州、苏州(松江)、同官、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孟姜女故事的言说各有千秋,又大同小异。在“筑长城”、“哭长城”和“滴血认亲”等密码中隐含着远古时代先民的信仰习俗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本文结合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对有关“长城”的纠葛不断地探寻、还原与解密,旨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露出“真淳”、瑰丽的民俗本真。  相似文献   

13.
孟姜女的传说家喻户晓,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顾颉刚以“历史的系统”、“地理的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独开民间故事研究风气之先.从最初齐国“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杞梁之妻”,到“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孟姜女,这一古老民间传说经历了传奇的历史变迁.澧州、苏州(松江)、同官、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孟姜女故事的言说各有千秋,又大同小异.在“筑长城”、“哭长城”和”滴血认亲”等密码中隐含着远古时代先民的信仰习俗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本文结合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对有关“长城”的纠葛不断地探寻、还原与解密,旨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露出“真淳”、瑰丽的民俗本真.  相似文献   

14.
周盛开同学问:“《内蒙访古》中,作者赞扬赵武灵王是个英雄,其原因是筑长城不挨骂,并且敢于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那么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赵武灵王以小小的赵国,在当时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下,竟能完成这样一个巨大的国防工程而没有挨骂”这一事实足以说明赵武灵王修筑长城的英明伟大。筑长城不过是一种战备手段,不是为了侵略别国和掠夺外族财富,而是为了抵御外族的侵略,保卫边境的和平安宁,维护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赵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的命令,实质上是发起了一场斗争激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当时汉族使用兵车作战,兵车很笨重;官兵都穿宽大的衣袍,行动不便。胡人惯于骑马,行动迅速;胡人着短衣长裤,身手便捷。赵武  相似文献   

15.
“oo”是英语单词中常见的字母组合 ,其常见的读音有[u ]和 [u],还可读 [ ]。学生掌握“oo”的读音也是较为重要的。现总结出以下识记“oo”读音的规律 :一、“一双”中读 [ ],“好 (商品 )”、“木”、“脚”、“羊毛”等英语单词中读 [u]。“一双”指两个词 ,即flood[fl d](洪水 )和blood[bl d]血。“好 (商品 )”即 good( goods) [gud][gudz],“木”即wood[wud],“脚”即foot[fut],“羊毛”即wool[wul]二、“oo”字母组合在字母k前读 [u]。如 :look、book、…  相似文献   

16.
河西走廊东部汉长城遗迹考李并成《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令居在今兰州市永登县境,“筑令居以西”即修筑兰州黄河以百通往河西走廊的长城,皆在保卫河西地区的安全和维护丝绸之路的杨通。历经两千多...  相似文献   

17.
《初中生必读》2011,(9):2-F0002
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长城的修建持续了2000多年,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万里城墙上分布的百座雄关、隘口以及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城墙沿山脊建筑,  相似文献   

18.
云浮白话属于粤方言的粤海片,其疑问语气助词包括表示中性问的“嘛”[ma^35],表示诧异或疑惑的“吗”[ma^55],表示反诘的“咋1”[tsa^35],表示征询的“咋2”[tsa^35]和“哦”[ ^21],表示求证的“咧”[1ε^35]、“□”[hε^35]和“哦”[ ^35],以及表示揣测的“啩”[kwa^33]。表示征询的“咋2”和“哦”[ ^21]在对听话人的回应是否带有倾向性期待方面形成对立;在表示求证的疑问语气助词中,“咧”[1ε^13]表示不出所料的求证,而“□”[hε^35]和“哦”[ ^35]则在求证对象上相互区别,前者以对话中的听话人为求证对象,而后者则以在场的听说双方以外的第三方为求证对象。  相似文献   

19.
邓州地处河南省西南角,属北方方言区,本地并无文白异读之分,但一些村落地名有特殊读音。如:“丁”,在“丁庄”中读[tia(?)],在“丁湾”、“大丁营”、“小丁营”中读[tian],而作姓氏时读[ti(?)];“许”,在“许营”中读[(?)ye],作姓氏时读[(?)y];“李”,在“李湾”中读[li(?)],作姓氏时读[li];“刘”,在“小刘营”中读[liau],作姓氏时读[li(?)u];“吴”,在“吴集”中读[uo],作姓氏时读[u];“彭”,在“彭桥”中读[p'a(?)],作姓氏时读[p'(?)];“陈”,在“陈湾”中  相似文献   

20.
[例1]空间:东西逾万里。时间:前后越千年。这就是长城——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伟大的工程。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城是古代边境御敌的军事工程,是以土、石、砖等垒筑的连续高城墙……长城在战国时期普遍出现。 摘自《中国长城史》第25~54页材料二(大业三年)七月,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大业四年)秋七月辛巳,发丁男二十余万筑长城,自瑜谷而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