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孟姜女的传说家喻户晓。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顾颉刚以“历史的系统”、“地理的系统”的方法对其进行搜集整理,独开民间故事研究风气之先。从最初齐国“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杞梁之妻”,到“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盂姜女,这一古老民间传说经历了传奇的历史变迁。澧州、苏州(松江)、同官、山海关(秦皇岛)等地孟姜女故事的言说各有千秋,又大同小异。在“筑长城”、“哭长城”和“滴血认亲”等密码中隐含着远古时代先民的信仰习俗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信息。本文结合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对有关“长城”的纠葛不断地探寻、还原与解密,旨在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露出“真淳”、瑰丽的民俗本真。  相似文献   

2.
说文谈史     
孟姜女不姓“孟”孟姜女的原型出自于史籍《左传》。《左传》中记载,齐国有个叫杞梁的人,在攻打莒国时战死,“齐侯归,遇杞梁之毒于郊,使吊之”。由此可见,孟姜女本来没有姓名,而且与长城没有关系。汉代的《说苑》一书,在此记载基础上加上了“其妻闻之而哭,城为之阤(塌下)而隅(墙角)寿之崩”。汉代的《列女传》和《闺苑》等书中均记有此事。“孟姜女”之名最早见于敦煌石窟后室残卷中的一  相似文献   

3.
初中语文第三册的民间传说《孟姜女》的“篓口”收得妙,不同凡响。虽然是“夫妻双亡”的结局,但读后不仅不觉得有一丝一毫的哀伤,反而使人觉得有一种回肠荡气之情激越澎湃于胸腔,平添了一身精神。其中奥妙何在,很值的捉摸。我在教学实践中,和同学们一起梳理出以下几点:一、秦始皇被孟姜女捉弄于股掌之中,好梦(要孟姜女做妃子)不成,竹篮打水一场空,——快人之心。秦始皇原用“哭倒长城八百里”为罪名判孟姜女  相似文献   

4.
2010年泉州历史中考题第26题的第(1)问:“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真实反映了秦朝的暴政。这一说法正确吗?”我参与了中考评卷,归纳了考生的几种答案:  相似文献   

5.
《孟姜女》是以我国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为背景,由王志信在民间小调《孟姜女》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将歌曲原本的“十二月体”重新裁剪成为“四季体”,以四季的变化来展示故事的情节。本文则以四个季节为轴,分别展开阐述了歌曲的曲式和声、人物特点、情感表现及演唱要求。  相似文献   

6.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被不断演绎着,并被赋予着新的情感.苏童的新长篇小说<碧奴>是根据中国传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成的,作家改变过去自己笔下女性形象的颓废色彩,塑造了一个善良、忠贞的女主人公碧奴形象.古典传说故事也可以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一种新的创作资源.  相似文献   

7.
小时候听奶奶讲,秦始皇用铁链拴着人的脚修长城,累死的人就扔到下面打地基,长城脚下垫的全是白花花的人骨。奶奶当然没有忘记用情悲意怨表明对秦始皇的愤恨,只是讲到“孟姜女哭长城,哭倒长城三百里”时,脸上的皱纹才舒展开来,我也跟着出了一口长气。  相似文献   

8.
梅秀 《文学教育(上)》2009,(18):122-123
苏童的长篇新作《碧奴——盂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即作为“重述神话——中国卷”在25个国家同步出版。如何将代表文化符码的神话进行“再创造”,并使之与古老文明产生一次深情对话,成为“重述神话”的深层意义。《碧奴》以孟姜女哭长城的神话故事为原型,融合作家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9.
秦时明月     
《红领巾》2008,(1):56-57
《秦时明月》的故事背景取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项羽攻陷咸阳这段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讲述了荆轲之子荆天明历尽艰险,最终成长为盖世英雄,并凭一己之力改变历史进程的热血励志故事。在主角荆天明的旅程中再现了建设长城、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等著名的历史事件,穿插了孟姜女哭长城等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10.
五、“孟姜女”的名字来历 下面再来谈另一件最近的文坛新闻:据报载。有一位作家最近创新式地写了一部“全球出版项目的首部中国神话作品”,美称为“重述神话”。讲的是在我国已相传两千年之久的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这种“重述”不仅把重要主题改了,而且将妇孺皆知的“孟姜女”这一名字也改为了“碧奴”。据改编者说,“孟姜女这名字太草率”,是古人仓促中命名的,“‘孟姜女’其实不是正儿八经的名字,它本意是‘姜家大闺女’的意思,我始终觉得用这三个字作为小说主人公的名字太草率了”。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听奶奶讲,秦始皇用铁链拴着人的脚修长城,累死的人就扔到下面打地基,长城脚下垫的全是白花花的人骨。奶奶当然没有忘记用情悲意怨表明对秦始皇的愤恨,只是讲到“孟姜女哭长城,哭倒长城三百里”时,脸上的皱纹才舒展开来,我也跟着出了一口长气。  相似文献   

12.
周佳 《成才之路》2009,(4):79-80
很偶然地在一次语文阅读课上讲起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有个学生对孟姜女的名字很好奇,她是不是姓孟,名姜女?抑或娘家姓姜,嫁人后。从夫姓孟,名女?但是在民间故事中她丈夫姓万啊?我一时哑然,只得以他语搪塞而过。课后多方查找资料后才知孟姜女并不姓孟,也不叫姜女,她没有名字。“孟”是她的排行。《白虎通义·姓名》曰:“嫡长为伯,庶长称孟。”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2010,(13):60-60
孟姜女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已久。它说的是民女孟姜,为了寻找被秦始皇强拉去修筑长城的丈夫范喜良,千里迢迢来到长城边,但范喜良此时已死。孟姜女痛哭于长城下,哭倒长城八百里,见到丈夫的遗骸后,投海自尽。为了纪念这个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秦始皇暴政的弱女子,后人在她投海的地方修了一座孟姜女庙。有人写了副对联,形象地描绘?姜女庙背倚万里长城,面对苍茫大海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4.
《碧奴——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是苏童先生在2006年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为母本,进行的一个"重述神话"的尝试。小说运用陌生化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呈现出一种神话般的浪漫主义色彩。但仔细分析小说的叙事,就会发现很多后现代主义手法的运用,包括对传统故事情节的解构,对人物形象的颠覆和重塑,对时空的剥离和对人性不断追寻都表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5.
首位入选全球"重述神话"项目的中国作家苏童,根据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孟姜女哭长城",创作了<碧奴>.在重述的过程中,苏童将叙事的重点从传统的"哭倒长城"结局巧妙地置换到"在路上"的过程,并为我们重现了满载一幕幕"苦难与生存"的路途.在这路途中,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是善、爱及苏童们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6.
我的同学孟娇娇真是爱哭·,动不动就把眼泪先摆出来,就好像那是个极锐利的武器,“哭”字一出,谁都没招了似的。我一直觉得孟娇娇在秦朝一定有个亲戚,孟娇娇泪眼婆娑地问我是谁,我说:孟姜女啊,她不把长城都哭倒了嘛!多亏咱们学校的教学大楼建筑质量过关啊,不然……  相似文献   

17.
以长城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多角度、多学科的扫描透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步骤,使学生能够跳出历史看历史,从而将文科教学引入一个全新境界。1.课堂研究,铺垫课题(对于整个研究活动来说,第一阶段的学习可以说是知识的初学,侧重于自学新知识的全部轮廓,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教材、提出问题的能力。)①多媒体放映“孟姜女哭长城”相关片断,学生比较秦长城的有关史实,使学生形成对中国古代长城的基本认识。②学生认真阅…  相似文献   

18.
孟姜女哭倒长城故事,最早,肇始于春秋时期齐国杞梁妻哭夫崩城传说,经过一千二百年演变,女主人公由齐国无名氏杞梁妻,变为秦朝孟姜女,由哭倒齐城变为哭倒秦长城。再经过一千多年的民间文学的丰富和发展,终于嬗变为今天的抨击封建暴政,反映了历代人民道德观、婚姻观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肖虹 《文教资料》2013,(28):80-81
《孟姜女》是根据传统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成功改编的一首经典声乐艺术作品,同时也是作曲家王志信众多脍炙人口的民歌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易晖 《成长》2007,(3):91-93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穿过两千多年的历史时空,这个传说已经飞离了历史与现实人生的大地,成为一些意义或形象的“标本”,一句话,它早已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神话。而如今,作家苏童要来给这个意义或形象“标本”注入文学质料,注入生命和情感的“汁液”。用“注入”一词是因为他仍然利用了这个传说的外壳,而不是像现如今许多新派作者那样,在重构故事的同时颠覆或戏说掉整个故事、整个意义和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